书城小说最后一个战犯
1679400000006

第6章

刘风冷冷地一笑,哼,半个多世纪以来,我们家没有一个人没有受到他的株连。仅仅是历史的,是政治的,我们也会原谅他的。偏偏不是这样,你哪里知道……郭庭长,我发现你太容易让一些外表的东西而蒙蔽。我的这位老爷爷不是等闲之辈,你好象也有兴趣接近他。你接近他也好,我说了你不相信,时间会证明我对你的忠告是正确的。

那我也不后悔,因为刘允的年纪太大了。我从来也没有看见这么大年纪的老人居然这样活着,所以,我不得不关注他。

我翻开爷爷的日记,我想从他的日记里面找到有关刘允的记录。爷爷这样写道……整整站了六年栏柜,我已经十八岁,我每个月可以挣到五块小银洋了。我不仅可以养家糊口,而且日子能过得十分富足。在老家,与我同年伴岁的都很羡慕我。十八岁,也到了订亲的年龄了。我和梅先生家的梅平同年般岁,我们也是青梅竹马。跟着梅先生读书的时候,我就有一个想法,长大了以后,要娶梅平当新娘。这个想法一直在我的心里装着,从来也没跟任何人透露过。梅平的长相虽然不象天仙一样美丽,但她认字,也贤慧,通情达理,这比什么都重要。其实我完全可以在城里找个媳妇,可梅平在我的心里装的时间太久了,要娶,我就娶她。家里人知道我的心思以后,我爷爷提着四个礼盒,亲自上门,去拜访梅平的爷爷,为我们两个晚辈提亲。可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在我爷爷到梅家去之前,刘允从东京写来了一封信,他把信直接写给了梅平,他在信上大胆地向梅平表示了他对梅平的爱恋之情和想念之情。远在异国他乡,那种孤独感让他无法遏制自己的思念之情,于是,他把自己所有感情统统地写在了信纸上,他真诚地希望梅平能够理解他这个远在东洋的童年伙伴。

梅先生愿意与我们郭家联姻,虽然我们家不是那样富有,但我们姓郭的家风正,人本份,先生希望成全这门婚事。可是,没有想到,梅平她不愿意。她没有直接说出来,她委婉地说,她想二十岁以后再结婚。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在我们这个时代,大姑娘十七八岁就结婚嫁人了,很少有二十岁以后再出门子的。我不可能强人所难,我也不可能摸透姑娘心里究竟是怎样想的,我还真的耐心等待了一段时间。一直等过了二十岁的时候,我发现梅平也没有嫁给我的意思。人长大了,心眼也增加了,到了此时我才明白,我在梅平的心里,不如刘允的份量重。

我们双方老人都十分通情达理,婚姻是人生的大事,强拧下来的瓜儿也不会甜,强按下的牛头也不喝水。梅家虽然算不上书香门第,可也是崇尚读书的人家。刘允是那年月少的留学生,梅平衷情于他也并不让人感到意外。后来,我娶了城里骨科医生安杏林的女儿安素贞为妻。她的长相不比梅平差多少,她也是个贤惠的女人。安医生家的家底非常殷实,结婚时住的房子也是他们家的。第二年,安素贞就给我生下了一个大胖小子。有了自己的妻儿,我把从前的一些杂乱念头抛到了九霄云外。渐渐地,我忘记了梅平,也忘记了刘允。在我的心里,没有比妻子和儿子更重的人了……

爷爷记录下来的日记,真实地记录了他当时的心情。最能伤害男人自尊心的,莫过于自己钟爱的女人爱上了别的男人。爷爷他虽然没有写明白,但能看得出来,那个名叫梅平的姑娘是爷爷初恋的情人。她是爷爷感情的寄托,是重中之重。爷爷另娶了安医生的姑娘,他是失落后的无奈。这好象吃不到葡萄说葡萄是酸的一样,好在我爷爷他还有品位,他在私下里也没有说那个没有嫁给自己的姑娘的坏话。我认为,我爷爷他一生最成功事情并不是当了多长时间共产党的干部。他最成功,要算他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了一个大家族。我爷爷和安素贞在一起生活了长达五十多年的光阴,他们生下了五男三女八个子女。也许都是搞医搞药的,他们的子女没有一个夭折的,全部健康地活了下来。八十年的一个春节,爷爷和奶奶都健在,我们全家人聚集到了一块,大年三十的晚上,一个也不少,老的小的全都到齐了。我算了算,四世同堂,总共有四十七口人。我记得那天晚上爷爷感慨万分地说了一番话,他说,人活在世上,当了多大的官不重,拥有多少财富也不重要,让我扬眉吐气的,就是我有这一大家子男女老幼,这是最值得我骄傲的资本。

再反观爷爷的对头刘允,他虽然活着,可他的身边没有一个亲人,甚至连沾亲带故的人也总是不停地抱怨他。

那天我刚与刘风说起刘允,刘风就用嘲讽的口气问我,庭长,你怎么对我的老爷爷他这么感兴趣,你是不是想同他认个干亲什么的?将来在他百年之后,想捡个遗产什么的。我可告诉你呀,我老爷爷他什么遗产也没有。他手里要有钱,就不会给别人写什么状子了。从前也有过几个象你这样不知深浅的人,恨不能给部允当三孙子。当他们了解了刘允什么财产也没有的时候,也就消声匿迹了。去年有一个作家,采访过他一阵子,后来也自消自灭了,文章也没写出来。我问过这个作家,为什么不去写刘允了?作家说,这个老先生思想太僵化,太固执,再来一埸政治运动,他还得当运动员不可。我想,象刘允这样人的生平事迹,写出来让人读了不但不能学好,反倒学坏了。

我对老人感兴趣,没有想过继承遗产,也没有写书的能耐。我就是想读懂他,看看他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

刘风这才有些恍然大悟,她说,你是不是怕刘允老给别人写状子,给咱们法庭的工作制造麻烦?

我说刘风,亏你还是个老审判员,要不是你老爷爷捅出的这个案子,我们今年指望着什么?他要再给我们法庭捅出一个石破天惊的大案,我们这个乡镇小法庭能坐着吃上两年时间用不着开庭。到了年底,你就等着拿奖金吧。在我在任期间,民间有这样一个人物,是我们法庭的福音。

刘风笑了起来,我今年都四十多岁了,刘允他快一百岁了,前六十年我不知道,后四十年,你是我头一次听到说他好话的人。

刘允真的象你说得这么坏吗?你的话,我真的无法相信。

刘风说,刘允是我的老爷爷辈唯一活在世上的人,按说我们应该尊敬他才是。一家本族的都这样说他……好吧,你不相信我说的话,你可以去问问刘允的亲人。我老奶奶,就是那个叫梅平的女人,她早就过世了,他的儿子还在。年龄也不小了,没退休前,在石河驿中学当过校长。你可以去找他,打听打听刘允到底是怎样一个人,我错说了他没有。

石河驿距离三十里堡有二十多里的路程,我们的沙漠风暴只用了十分钟就开到了这里。因为有刘风当向导,几乎没费吹灰之力,沙漠风暴就停在了刘允的儿子刘岐的家门口。

刘岐也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了,他的腰板没有他父亲那样笔直,他的面容甚至比他的父亲还要苍老,憔悴。看到法庭的人,他的神情有些紧张。说句难听的话,刘岐看起来倒是有些象刘允的父亲。

刘风说,五爷,我们庭长找你,是想认识认识你,也顺便想了解老爷爷过去的一些事情。

刘岐一下子紧张了起来,他说,我和他,已经有好多年一点来往也没有了。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那时候我都不记事,他就把我和我妈给扔掉了。所以,我和他任何关系也没有。他的所作所为,我也不知道。我不知道你找我做什么?

从法律的角度说,刘允是你的生身父亲,这是你无法否认的事实。刘校长,我还没把我的来意说清楚,你就急忙为自己解脱。我今天到你这儿来,与法律没有任何关系。我提一个人,你肯定认识。

谁?

郭子信。

郭叔,我认识。

我就是郭子信的孙子,我到你这儿来,真的别无他意。我就是想通过一些知情的人,了解一下那一段历史,了解一下我的爷爷,还有你父亲他们那一辈人的一些事情。你放心,这与我从事的工作和政治没有任何关系。以前,我还不愿意回到老家来。可我真的回到了故乡,我的这个愿望变得十分强烈。

沉默了一会儿,刘岐说,我不知道你想知道什么?你想知道什么,你就问。我知道的,我就毫无保留地告诉你。我不知道的,我也无能为力。你的爷爷他是个好人,老家的人都这样说,从古至今,狼窝里出了两个人,一个好人,一个坏人。好人是郭子信,他就是你的爷爷。坏人就是刘允,就是我的父亲。不管好人坏人,他们俩把狼窝的那点风水占尽了。好多年了,狼窝没再出过一个有出息的人。从狼窝里走出去的,你爷爷他是共产党最大的官,而刘允则是日本人和国民党最大的官。言归正传,你就问吧。

能给我说说你父亲和你母亲的事吗?

刘岐停顿了一下,他好象是在无奈地苦笑,刘允是我的父亲?我这一辈子,只有母亲而没有父亲。女人,如果嫁错了人,她一辈子不仅没有幸福,而且全是痛苦。我母亲是个有文化的女性,虽然文化不高,在旧中国那个时代,她算得上是非常出色的。如果她不出色,刘允也不会看上她的。刘允从日本留学回来之后,风光无限的他完成人生第一件事,就是完婚。那时,刘允他是金州城里为数不多的回国留学生。在那当时,刘允完全可以不娶我母亲为妻。他为什么偏偏回狼窝娶我的母亲,也许这也是一种光宗耀祖的方式。我为能知道他们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我母亲活着的时候经常跟我说起她与父亲之间感情变化的根源……她这辈子做错的唯一的一件事,就是嫁给了刘允。在她年轻的时候,你的爷爷对梅平心仪已久。在刘允和郭子信中间,她选择了刘允,而没有选择郭子信。也许因为刘允比郭子信聪明,也许刘允是留洋的留学生。她从表面做出了自己的人生选择,而不是从本质去选择自己所爱的人。新婚以后,刘允也经常从城里回到乡下住上一两天。

据我母亲说,刘允他也许多年在外读书,他的家庭观念很差,家庭对于他来说好象就是一个临时路过的驿站。母亲生下我以后,刘允回家的次数就愈来愈少,他好象根本就不喜欢我这个儿子。所以,我的人生并不缺少父亲。我七十多岁了,我的父亲还健在。但是,我从来也没有得到过父爱。一个从东京大学毕业的留学生,回乡之后,自然要受到殖民当局的重用。刘允为日本人做事,他没有别的选择,我也能体谅他。但他骨子里就缺少一股子民族气节。同他一道在日本留学的学生,回国以后,纷纷参加了民族解放的革命行列。而刘允却为日本人做起了事,这叫什么?这就是中国人最痛恨的汉奸。在我们辽南地区,也许因为历史和环境的原因,替日本鬼子做事的汉奸不少。在汉奸当中,死心塌地地为殖民当局卖命的人,要数刘允了。母亲跟我说过,只要刘允从城里回到乡下的家里,母亲都要叮嘱他,不要做对不起老百姓的事情,更不要做伤天害理的事情。他表面上答应得很好,但在背后,他是我行我素,他做了多少坏事,金州老百姓的心里都记着他的帐。我一直保留着一份材料,那上面记录着刘允在担任金州会会长的时候,对金州人所犯下的罪行。

我说,你的这份材料能借给我看看吗?

刘岐说,当然可以。回头我找到了,就捎给你看。

刘风插嘴说,我五爷如果不是早早地与刘允划清了界限,早早地脱离了父子关系,他恐怕早就不在人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