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陈奕迅十年
1651200000002

第2章 K歌之王 (2)

作为一个一线的歌手,陈奕迅或许也有过曾经身在二线的岁月,但是却不妨碍他始终在创造着自己的奇迹,据不完全统计,从出道到现在,陈奕迅的专辑已经卖出了1050万张。或许还未超越前辈张学友创下全球专辑销量第二的纪录,但是,几乎将自己的每一张专辑都做成白金唱片也已用事实证明自己实力不俗,超越,也许只是时间的问题。

一直以来香港唱片公司悉数投身成为“IFPI”的会员,上世纪70年代可算得上是该会的全盛时期,当红歌手纷纷为争取高销量后,在颁奖礼上夺取多张白金唱片的佳绩,以显示在乐坛之实力。但时移势易,随着香港唱片行业渐渐衰落,每年达金唱片销量的歌手不足10个,故在2007年末IFPI将指标降低,这样才使得一些歌手拿到“金唱片”(3万张)资格。当然这些指的是在香港地区的销售成绩。但即使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陈奕迅的U87仍然获得了2005年香港最高销售量的粤语非精选专辑。Get a Life Live亦被IFPI评选为2006年香港最高销量的粤语唱片,歌神的实力可见一斑。

但是在2009年8月20日,EMI、SonyBMG、华纳、环球四大唱片公司的香港公司宣布离开国际唱片业协会香港会,打算成立一个新的本地组织,代表他们在香港的利益,以“配合香港唱片业多元化的音乐事务发展及灵活弹性地处理香港业务”。

四家公司在发表的声明中表示,“该决定并未影响EMI集团、SonyBMG、华纳音乐集团和环球音乐集团在国际上仍然是IFPI会员的事实。IFPI将继续代表这些唱片公司的利益。”

这一事件一时间震惊整个香港娱乐圈。当时整个业界一片哗然,有人说是因为他们对时任主席不满,还有人说是因为他们觉得IFPI本身就存在这问题,但是这四家公司最终也没能将自己退出的原因说个明白。

由于IFPI颁奖典礼所颁发的奖项只能在会员中选择,而这四家公司的退出也就意味着自己的公司不能参加每年IFPI颁布的奖项角逐了。于是我们看到了这样的情况,像是在环球旗下的陈奕迅、谢安琪、张敬轩等,只能在自己的公司举办的酒会上来为自己庆祝了。在庆功会上,陈奕迅理所当然是主角,因为他每次的唱片都能轻轻松松地成为白金唱片。

陈奕迅曾经坦言,自己的唱片在香港,没有销售过20万,最多的时候也就是10多万张,目前自己正在为了这个目标而努力。

2007年的时候陈奕迅新专辑what’s going on…?发行限量庆功版,作为其一年来音乐成绩的完美总结。陈奕迅当年的音乐成绩全面告捷,不仅横扫香港及内地各大乐坛颁奖礼,将多项重量级男歌手大奖收入囊中,新专辑what’s going on…? 的销售更是气势如虹,连续几周稳坐CCTV全国销量排行榜冠军宝座,上市一个月便出现卖断货的情况,撼低同期发片的其他歌手。作为香港乐坛难得的实力唱将,陈奕迅向来是唱片销量的保证,事实上,2007年陈奕迅共推出了三张专辑,每一张都卖得红红火火,成为低迷唱片市场中的救世明灯。而作为一个歌手,陈奕迅的成功在于他既赢得了市场,又得到了专业奖项的认同。

还记得在陈奕迅每次签约满期的时候总有很多公司抛出橄榄枝,甚至不惜开出天价。或许有人在疑问,这么多的歌手,为什么他们偏偏要盯着陈奕迅,甚至不惜出天价来签下他?这些人大概是忘记如今陈奕迅在香港歌坛的地位了,呼风唤雨的话说来有点不谦虚,可是一呼百应总是真的。他的专辑在现在的市场情况下,是能不用大费周章的宣传就能销量很好的极少数,香港在内地市场还能拥有自己一席之地的人,除了他,怕是也屈指可数了。

陈奕迅的风格很难用简单的言语去界定,但是他自己的心中却有自己清晰的定义,比如,他说他唱的不全然是自己喜欢的,而他最钟爱的是入行最初的《反高潮》,那才是真正属于自己路数的歌。那是前卫、有个性,甚至另类的风格,但却是陈奕迅的内心独白。“这秒钟,十分感动,接下来,只可以更加激进;如若要平庸,十一分的平庸,微笑大笑后必须发疯。”这首陈奕迅入行仅三年时的旧歌《反高潮》,由他亲自作曲,黄伟文填词。陈奕迅说这是他出道十几年来最能代表自己的歌,因为歌词已经透晰了他的内心。陈奕迅喜欢《反高潮》的跌宕起伏,像极了他当初出道时的张狂和对媒体针锋相对的态度。

听多了陈奕迅的专辑,也就习惯了在他的专辑中出现这样或者那样词人、作曲家的组合,但却总是有那么几人是始终在他的圈子中的,比如林夕,比如黄伟文,比如c.y.kong……这么多的比如,又恰好凑成了一个全部,一个全部的陈奕迅。

说起林夕,很多人都会惊呼,哦,那个鬼才词人。他是香港第一词人,也是一座屹立不倒的高峰,照在高处接受众人的仰望。感情细腻如他,写的是世人的凄苦与无奈。没有他的字字句句,世间这班男女如何抒怀?芸芸众生怎样会有所谓的共鸣?世间只有一个林夕,所以任你再怎么堆积词藻,也堆不过他的抵死华丽和抵死颓靡。

“心花怒放,开到荼蘼(《开到荼縻》)……爱上一个认真的消遣,用一朵花开的时间;遇见一场烟花的表演,用一场轮回的时间。(《流年》)……我见过一场海啸,没见过你的微笑;我捕捉过一只飞鸟,没摸过你的羽毛。(《新房客》)……我们拥有的,多不过付出的一切。……为何未能学会习舞便已抱紧你,为何未能让我衰老便要放开你,为何未能待我差到让我去憎你,为何未能待我好到没法舍得你。(《黑暗中漫舞》)……”

有人说,他的轻描淡写,却也能伤人三分。

感情细腻如他,却常常失眠,太多歌词领悟来自他的经历,他的情伤。“我爱歌词如命,可是她现在却要了我的命”这是曾经患上了抑郁症的林夕对那段时间的总结。无可厚非,他之于歌词,歌词之于他,本就是一种最好的搭配,谁又伤了谁。这样的林夕,打造的自然是再忧伤不过的陈奕迅了。陈奕迅说感谢林夕,“写出的是我心中的歌,更是万千大众的歌。”而林夕曾经说过,他写给陈奕迅的歌别人拿去唱也会是好歌,但是只有陈奕迅懂得应该用怎样的气息、感情去唱一首歌,他唱出的是只属于陈奕迅一个人的味道。他说他把关于世界的大感受写给了陈奕迅。

有人说,林夕对于陈奕迅的重要在于是能决定他是一流还是二流。陈奕迅是有唱功自然无可厚非,可是,唱功好的人那么多,却不是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歌曲。林夕写过那么多的歌,合作过那么多的艺人,或许最适合他的还是陈奕迅,他的低沉,他的嘶吼,或许才是那个能将他的感情诠释到极致的人。于是我们看到了那些将他们都推向事业巅峰的《K歌之王》、《明年今日》、《富士山下》……又似乎觉得,我们不能说他们是谁成就了谁,就像宫崎骏和久石让一样,谁又能说得清楚?

香港有这样一句话“一黄一林”,林指林夕,而黄指的就是黄伟文了。曾经有人假设,如果香港一年出20张唱片,每张有10首作品,那么其中一半的词都是出自黄伟文之手……这足够说明他的高产了,可是在2006年之后,这位词人渐渐地减少了自己的作品,只因为想要保持自己作品的质量。黄伟文在1995年遇到陈奕迅的时候,还是个初出茅庐的新手。后来两人的合作慢慢变得越来越默契,这么长的时间里见证了彼此的成长。现如今,两人一个是不可多得的词人,一个是今日歌神。他们的感情并不只是局限于简简单单的合作伙伴,而是用这么多年的时间共同谱写了一部相互扶持和鼓励的奋斗史。黄伟文创作过这么多的歌词,却一直觉得和陈奕迅合作的时候是最好的,比如《浮夸》、《反高潮》和《活着多好》……

陈奕迅的专辑,不是用华丽的封面来抓住人们的眼球的,反而更多的是一种褪去繁华后的朴实。他曾经说,自己最不喜欢的封面就是把自己的大头照放在封面中,因为他要的仅仅是歌曲本身的内容,甚至曾经因为专辑封面的问题而和公司的高层发生冲突。因为在他看来,音乐就是最不能够亵渎的事情。

一向鬼马搞怪的陈奕迅面对音乐的时候却是最认真的,别人录歌大概只需要几个小时,他却一录就是十几个小时,甚至在不录歌的时候也喜欢呆在录音棚中,一待就是很久,原因无它,在录音室的时候才是他最放松的时候,也是他最自在的时候。

可是,陈奕迅却也因为唱片而受过伤,在陈奕迅还在英皇的后期,曾经录过一张专辑,但是因为合约的问题,最后被迫取消了发行,没能等到这张新专辑上市,他便离开英皇。就是这张他在英皇最后的专辑给他留下了无穷的后患。在他加入了环球之后,每当陈奕迅要出专辑的重要时刻,英皇总是从最后一张录的专辑中挑出几首,再加上从前的老歌做成精选集发行,这样的事情发生了四次,着实让陈奕迅很无奈。可是,谁让市场的规则就是这样的呢?没办法,只能打碎了牙齿往肚子里咽,他也唯有更加用心地唱歌,才能“报复”英皇的举动。

2. 拿奖拿到手软

徐濠萦说:“他(陈奕迅)拿奖已经拿到麻木了,我已经没有什么感觉了。”这大概就是对陈奕迅现在生活的真实写照了。

从1996年第一次在颁奖名单上面看到陈奕迅的名字,距离现在已经整整15个年头了,15年的岁月中他愣是将四大天王一个个熬走,熬到了现在自己独占乐坛的局面,这话也许听着不怎么谦虚,但确实是不争的事实。走在红毯上,陈奕迅不用靠奇异的穿着来搏出位,也不用挖空心思摆什么POSE就能秒杀记者的菲林,不为别的,只因他是陈奕迅。

香港地区的“叱咤乐坛男歌手金奖”、“叱咤乐坛我最喜爱的男歌手奖”、“十大劲歌金曲最受欢迎男歌星奖”、“十大劲歌金曲亚太区最受欢迎香港男歌星奖”“四台联颁音乐大奖─传媒大奖 ”;台湾地区的“台湾金曲奖最佳国语男演唱人奖”和日本地区的“2008年MTV日本音乐录像带大奖”……这些,不过是陈奕迅众多奖项中的一部分。

香港有四大音乐颁奖盛典——新城劲爆颁奖礼、叱咤乐坛流行榜颁奖典礼、十大劲歌金曲颁奖典礼、十大中文金曲颁奖典礼。在这其中,据不完全统计,陈奕迅在《我的快乐时代》夺得首个叱咤乐坛流行榜颁奖典礼的“叱咤乐坛至尊唱片大奖”,至今他总共获得这个奖项八次。于2007年度夺得“四台联颁音乐大奖-传媒大奖”。在此之前,他与刘德华都一人得过4次传媒大奖,加上2007年陈奕迅共得该奖5次,刷新纪录成为获传媒大奖最多的歌手。

香港男艺人中有很多人出了国语唱片,但是很多人最终都没能在台湾本土的台湾金曲奖音乐颁奖典礼上分一杯羹。有人说是台湾的评审的标准有问题,说他们是排外。可是看看在台湾第一个拿到最佳男歌手的香港艺人张学友,似乎又觉得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大概这就是所谓的众望所归吧。陈奕迅是在2003年,继张学友之后,作为第二个香港歌星获得了自己在台湾的金曲奖的。事实证明,他这歌神接班人的头衔是实至名归。

陈奕迅曾经表示,这个奖项对于他是十分重要的。但是,上天和他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因为当年SARS横行,金曲奖的颁奖典礼被延后了。等到真正举行的时候陈奕迅却因为商演不能亲自到场领奖,最终,陈奕迅也没能亲自站在让他和张学友齐名的舞台上。

当时外界对陈奕迅可谓是赞扬不断,不知道今后的陈奕迅能走多远,能走到哪里。可是,不可否认奖项才是最真实的证明,陈奕迅用自己的行动切实地证明了自己的实力,证明了他的音乐,是被台湾大众认可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