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衙门逻辑
16501800000040

第40章 后记

感谢阅读本书。

整编自己的文集,是一件既欣喜又繁琐的事。把散落各处的文章,分门别类,整合成一部书稿,难度不小:要抽出一本书的线索,提纲挈领;要提炼一个响亮的书名,兼顾文章内容;要细分篇章,把不同出处、不同要求下的文章安插到不同的篇章,事情多且杂。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有关中国古代政治的小集子,就是上述工作的结晶。从2010年年中到2013年年末,我围绕古代官制和官场规则,写作了不少文章,有的深入官制的具体领域,有的讨论政治体制对官员和百姓的影响,有的探讨了人、社会和官场的关系。整编的过程,一边是对自己过去三四年思考和写作的回顾,一边是对自己对于古代政治制度的认识的梳理。这就仿佛是牵着一根线,把自己挖掘的珍珠一一串起来,免得它们继续失散零落。

本书的多数文章,发表在《百家讲坛》杂志和中国新闻周刊网站锐度专栏、财新网文化频道、凤凰网历史频道等处。其中《州县之失:晚清“新政”启示录》、《大清国是怎么亡的?》、《不受待见的“政治遗产”》、《雍正为什么讨厌浙江人》等文章在网上被冠以各种标题转载、流传,点击量数以万计甚至十万计。这些已发表的文章,在编入本书的时候采用的是初稿,并非编辑后的发表稿或网上版本。在整编过程中,我根据合作编辑的意见,增写了导言。本书的导言,是笔者对中国古代政治概况的粗略总结。建议读者先通览导言,有一个全面的印象,再切入正文具体章节阅读。如果本书让读者对中国古代政治产生以偏概全的印象,我深表歉意——那也是我希望避免的。

有读者可能觉得第一部分有关皇帝的文章,似乎与“衙门”无关。我认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就是君主专制,官职是由此而生,也是为了捍卫它而存在的。皇帝是“大衙门”的一分子,也是受害者之一。皇帝的疯狂与荒唐,何尝不是整个政治体制的疯狂与荒唐?

需要重申的是,和任何事物一样,中国古代政治具有两面性,其中既有光芒四射的财富,也有令人皱眉的糟粕和缺陷,纷繁复杂。不吸收其中的政治智慧和优秀遗产,我们就辜负了祖先的付出,浪费了历史的赐予;不正视其中的糟粕和消极内容,我们就不能全面地看待历史,也不能客观地观察现实。本书的观点和史料,难免有不严谨的地方甚至是错误,敬请方家和读者指正。

本书的最终出版,要感谢东方资治文化传播中心的王斌总经理,感谢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感谢张万文以及参与本书编辑出版的工作人员,谢谢大家的支持、肯定和辛勤付出。我特别要感谢唐琳娜,感谢她一贯的支持和爱。

谢谢大家!

张 程

2013年11月于朝阳水南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