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武侠云渊记
16491600000069

第69章 58寿世国乱一

木人宗。

王大夫查看了薛琼和邱云道:“谢宗主,无须过滤,邱少侠和薛姑娘只是劳神用力过度,入了魔怔沉睡而已,算来睡了一夜,在加这大半天,在下观测,他们很快就会醒来。”

谢馨道:“有劳王大大,这十两银子,请收下,买些酒菜吃。”

王大夫拘谨道:“平时多亏木人宗众人关照,不要钱。”

谢馨坚持道:“王大夫,有来有往,来日方长,你且要养家糊口,快些收下。”

王大夫这才收下道:“多谢大小姐,多谢宗主”说着转身退了出去。

木人宗宗主自责道:“都怪老夫,用心太急,把水绵诀借给他们看,才让他们如此。”说着自己后悔不已,心里一直担心他们一睡不醒,自己罪莫大焉了。

苏渊听大夫说,邱云和薛姑娘无碍,注视邱云,薛琼手指一动,便摇着扇子道:“寿世国,即将乱。”叹息一声,继续道:“谁有正义诀,以抚万民之心痛。谁有灵魂决,以解天下苍生之迷惑。谁有公平诀,以正天下之不平。谁有千金诀,以解天下之贫困。谁有梦想诀,以正天下之心志。”说吧,拿放在方桌上的酒壶,喝了一口。

苏渊的伺女,倩儿道:“公子不可如此伤怀,小心身体。”苏渊安慰道:“倩儿,我没有事。”其他人被苏渊的话,惊得一阵呆呆无语,他们不知道此人的来历,此时听闻此种说法,如何不惊。

邱云幽幽醒来,道:“苏兄,你刚才说什么正义,苍生?我似乎找到了知己。”原来邱云在将醒之际,全把苏渊的话听进了心里。,苏渊的话,正合解救天下苍生的大义。

苏渊见邱云醒来,一阵大喜,道:“邱公子,刚醒来,无需多动。在下不过是发牢骚而已。公子暂不必劳心。”邱云回应道:“在下没事。请大家放心。让大家担心了。”便即卧起,原来才发现谢馨,谢天萧等人都在看护着他们。

薛琼也已经醒来,道:“苏公子,我刚才也听见你说话了,寿世国即将乱,如何乱?”因为薛琼的父亲薛伯凝,既是梯云城城主又是寿世国的大将军,所以十分关切。

谢天萧见邱云和薛琼精神很好,不似重病初愈,心里也略宽,便笑道:“薛姑娘,邱少侠,你们醒来就好,此处非长谈之处,如果二位真的无大碍,我们在大厅等候二位梳洗完毕,厅里详谈。”

邱云看了看此处还在密室之处,大家或坐或立,拥挤在一处,实非谈话之处,便不好意思道:“那有劳大家在外稍等片刻。我们过会儿就来。”

谢馨欣慰,笑道:“邱少侠,薛姑娘你们沉睡了一天一夜,怎样也叫不醒你们,这下好了,我就安排下人打水过来,供你们洗漱,不,我亲自去。”

薛琼起身,微笑道:“谢姑娘,我没事,我和你一块去。”说着起身,拉着谢馨的手,要一起出去,继续道:“谢姑娘照顾之情,我还没有谢过呢。”说到此处,更是环视大家,道:“感谢大家,感谢谢姑娘日夜照顾之情,我和云哥哥没齿难忘。”

大伙一笑,陆续出了密室。苏渊道:“倩儿,你留下,看他们是否需要帮忙。”谢馨道:“苏公子,倩儿姑娘,这里有我,不劳二位费心。”苏渊只是一笑,摇着扇子走了出去。倩儿道:“公子之命,不敢不从。”三人便一道出去取水,和粥饭。邱云和薛琼洗漱,吃了寥寥数口,便和倩儿姑娘,谢馨大小姐,四人一起入了大厅。

邱云躬身道:“在下拖累大家,让大家一直费心费力照顾,担心不已,在下感怀在心,不敢相忘。”谢天萧和苏渊起身一笑。谢天萧道:“我只是以桃报栗,有什么好言谢的,苏公子却是费了不少心。”苏渊笑道:“区区效劳,邱公子不必相记。”谢天萧笑着,继续道:“大家也不必拘谨,坐下慢慢谈。”

众人落座。薛琼还是最急切,问道:“小妹,在将醒之际,听闻苏公子说,寿世国将乱,不知如何乱法?”

大家都知道她父亲是梯云城城主薛伯凝,又是寿世国的大将军,势必关切,薛琼如此急切也是情理之中。

苏渊把扇子收起,看了看大家道:“话说寿世国国王康王抢了了太子妃骊欢,是佞臣费无极从中作梗。初时,费无极听康王和太子于申之令,去迎娶小诸侯许国进贡来的妃子,拿女子名叫骊欢。费无极见那女子,貌美如花,殊丽无比,倾国倾城,便让那女子暂住在肴地驿馆,自回来向康王禀告。康王本来就是好色之徒,未及费无极禀告,见他到来,便问道那女子容貌如何?此言正好中费无极心怀。本欲献媚取庞。便称赞那女子如何貌美,后宫无人出其右,劝康王自娶。

康王开始还碍于人伦,疑虑不决。费无极劝道,太子于申尚年青,将来何愁寻不到良配。康王还是不决。费无极道:“臣观从人之中,有一伺女,容貌甚是姣好,可充许国之女嫁于太子。”康王心动,大喜,便以出猎为名,到肴地,见那女果然貌美艳丽,一见钟倩,不能自制,遂同那女子做了肴地夫妻。康王继续在外面打猎。

费无极瞒过众人,称赞那伺女有富贵之命,可做太子妃。那伺女便和费无极,计到一处,充当了太子妃。事至今,有一年有余,其中计谋败露。

康王此时对骊欢宠爱无比,生有一子。骊欢更是想替自己的孩子谋太子位。后来有无意中知道,康王冒娶她之事,心里更是不悦。康王为了哄骊欢开心,便许诺要废太子于申,骊欢才宽怀。可是许国嫁女之事,外面传的纷纷扬扬。太子于申得知,也是不敢言怒,隐忍在心。费无极心里一直不安,担心太子将来掌权,非对自己报复不可。费无极和康王都意欲除去太子,费无极诬陷太子遂得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