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人生三味茶:智者眼中的人生三境界
16387200000030

第30章 一蓑烟雨任平生(3)

未经反省的人生,即使获得了财富,也会留下遗憾,因为他们的生命没有体现出真正的意义,更没有幸福可言。得克萨斯州有一个名叫哈德的富翁,尽管他在商界获得了成功,但却留下了终生遗憾。哈德自幼酷爱音乐,他最大的理想就是成为一名小提琴独奏家,但由于他出生在穷困的家庭,常常受到别人的讥讽和轻蔑。一次,他没能忍受别人的讥讽,一下子把小提琴摔得粉碎,发誓永远不再触碰小提琴,他像斗气一样走上了经商的道路,准备用财富回击那些嘲笑他贫困的人。多年之后,经过艰辛的奋斗,他果然拥有了巨大的财富,但他的心中却留下了深深的遗憾,在临终时,他说出了一句让人深感悲哀的话:“我一生最大的愿望不是获得财富,而是登台演奏小提琴。”哈德虽然拥有财富,却并不幸福,他的心灵是扭曲的,他的人生之所以是遗憾的,就在于没有及时反省自己的行为,偏离了人生目标。

可见,“笑尘劳,三十九年非”,对人生的启示是多么的深刻。

第7节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的豪迈之气在被贬谪期间尽显无疑,他对人生始终保持着高度自信,同时也希望人们能够理解他的豪迈,希望人们承认他的成就。他曾与宋代著名词人柳永相比,希望自己的创作成就高于柳永,因此他很在意别人对自己作品的评价,根据俞文豹所著《吹箭录》记载,曾有这样一个故事:“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日:‘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卓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到人们把苏轼的“大江东去”看成是人生的壮歌,但我则更喜欢“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淡泊、潇洒和豪迈。这句词出自苏轼的《定风波》。

“一蓑烟雨任平生”表现出了淡泊、潇洒和豪迈的人生态度,这是悟透人生之后的淡泊,历经风雨之后的潇洒,饱尝挫折之后的豪迈,更是在苦难的境遇中置生死于度外的淡然。

苏轼在“一蓑烟雨任平生”中所表现出来的乐观态度既让我们感受到了浪漫的精神,更让我们体验到了超脱的意境。人生面临困厄时必须具有恢宏的气度和豪迈的情怀,才能使自己在豪壮、慷慨中表现出高旷豁达的性格,使自己的人生进入壮美飘逸的境界。如果斤斤计较于一时的得失,感叹身世的不幸,就会陷入阴郁的情绪而不能自拔。阅读苏轼的词让我们时时都能感到人生的豪迈与奔放,慷厩与壮烈。比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就给我们以时间的沧桑之感,而“一蓑烟雨任平生”又让我们感受到了人生的豪迈,只有具备苏轼那种浩荡之气,才能真切感受到生命的伟大,从而赋予自己一颗勇敢而坚定的心。

在人生漫长的岁月中,总会面临困厄的考验,以怎样的态度对待这些考验,取决于心态和修养,在屡遭波折,穷困潦倒中,与其徒劳地忧叹,不如坚守理想,以淡然和恢弘的气度走向未来。

刘辰翁对东坡词推崇备至,在《后村诗话》中他写道:“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岂与群儿雌声学语较工拙。”用这句话来评论“一蓑烟雨任平生”再恰当不过了。

这句词中所饱含的人生哲理常让我联想到邵洵美孤独的吟唱。现代诗人邵洵美在诗集《天堂与五月》的《序诗》中曾写道:“我也知道了/天地间什么都有个结束/最后/树叶的欠伸也破了林中的寂寞/原是和死一同睡着的/但这须臾的醒/莫非是色的诱惑/声的怂恿/动的罪恶/这些摧残的命运/污浊的堕落的灵魂/像是遗弃的尸骸乱铺在凄凉的地心/将来溺沉在海洋里给虫鱼去咀嚼吧/啊/不如当柴炭去燃烧那冰冷的人生。”人的生命终究要走向死亡,与其斤斤计较,精于世故,不如抛弃“色的诱惑,声的怂恿,动的罪恶”,给自己一颗淡泊的心。在人生有限的时光中,要充满诗情画意地活着,以超然的态度面对一切烦恼和痛苦,让忧虑在时间中随风飘散。

置身于困厄中的人,如果能淡泊名利、远离物欲,才能具备“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豪情,这是一种修养,一种智慧,一种超然的人生境界。

“一蓑烟雨任平生”是在经历了世态炎凉、人生风雨之后的淡然和超脱,是对人生真谛有所感悟的宁静。人生短暂,世事艰难,在人生之旅中处处充满了风险,当你意识到生命终有结束的时候,就能以“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恢弘气度潇洒地面对命运,勇敢地迎接命运的挑战。

我对海德格尔“向死而在”的思想深有感悟,只有时时具备死亡意识,才能坦然地面对人生苦旅,每当我吟诵“一蓑烟雨任平生”时,都会想到“向死而在”的思想,从而使恐惧的情绪消失,在宁静和淡然中品味生命的恢弘,这让我再一次想起了邵洵美的诗歌:“没有一个生命永久存在/那些死了的终不会起来/便是那最愁伤的河流口阿/也会东冲西冲安然人海。”人的生命旅程是指向死亡的,具备了强烈的生命意识,才能在困厄和挑战中坚守理想,才能激发起“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豪情。

第8节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当作人生的第二种境界,是极有见地的。本书把此句作为中篇的结束,就是有感于在人生最困难的时期必须拥有忍耐的性格和坚持的意志。我们认为在通向理想和人生目标的过程中,总会被科,种困难所包围,这就要求我们耐得住寂寞,并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坚守住自己的理想。

这句词出自柳永的《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我们知道,每个人的一生都会经历许多痛苦和磨难,每个人都会在人生的大海中经历惊涛骇浪。当你遭遇挫折和困苦时,如果陷入永无休止的苦恼和沮丧之中,如果缺乏忍耐和坚持的精神,那么你必将成为命运的奴仆,你的一生也因此变得毫无价值。面对挫折和难以摆脱的痛苦时,我们必须扼住命运的咽喉,在坚持中学会忍耐,在坚持中走向成功。叔本华曾说过:“生活赋予我们,并非让我们去享乐,而是要我们去搏斗——去战胜命运。”

一个人要想告别不幸,获得幸福,就必须具备坚忍的性格,所谓“坚”,就是坚持;所谓“忍”,就是忍耐。坚持能克服所有的困难,忍耐能淡化所有的痛苦。所谓忍耐,并不是让我们采取悲观的态度,逆来顺受,更不是让我们屈服于命运的压迫。忍耐是一种“衣带渐宽终不悔”的自觉,是一种“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坚持。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忍耐是对意志的磨炼,坚持是对人生的考验,人生理想的实现伴随着忍耐和坚持。无数事实证明,在寂寞中忍耐,在挫折中坚持,才能实现最辉煌的理想。

举两个简单的例子,足以说明“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人生含义。著名作家沈从文是大山之子,在崇山峻岭之中他始终怀抱着远大的理想,他要走出大山,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因此,他以“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精神不停地奋斗着,与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贫乏的现实做着不屈不挠的斗争。当兵出身的沈从文,在痛苦和寂寞的折磨中只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就是一定要走出大山,因此他从没感到过前途渺茫,在崇山峻岭之中,他的心像苍天一样辽阔。尽管他每月只有微薄的口粮钱,极其艰难地生活着,但他在充沛的自信和顽强毅力的支持下坚守着他的理想,他最初只是一名最低级的士兵,但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升任为书记官。在不停地抄写公文的过程中,沈从文细心体会文旬的含义,从而练就了高超的写作本领,经过数十年的忍耐与坚持,他最终成为从大山中走出的伟大作家之一,并从边城走向了世界。

挫折和苦难是上天馈赠给人生的礼物,每一个成功的伟人都以宽广的胸怀接受着挫折和苦难,并以超人的忍耐精神和不可思议的毅力向目标艰难地跋涉着,他们的人生充满勇气。法国著名数学家和哲学家笛卡儿就曾在荷兰极其孤独地生活了二十年之久,并构思了伟大的解析几何和《形而上学的沉思》,他痛苦而寂寞的经历令人胆寒,但瑞典女王克里斯蒂娜在她十九岁时却发出了一句惊人之语,当她得知笛卡儿的状态后,说道:“笛卡儿先生是一位最幸福的人,他的处境真是太令我嫉妒了。”瑞典女王的话揭示了一个道理,就是寂寞和孤独以及苦难的生活是上天赐给人的最好礼物,只有那些在挫折和痛苦中抱有“衣带渐宽终不悔”的人,只有那些在寂寞和孤独中甘愿“为伊消得人憔悴”的人,才能走向人生的高峰。

从这个角度上,可以悟出一个人越幸福,那么命运就会越不费力地使他毁灭,与其在挫折之后的寂寞中为青春的消逝而倚栏垂泪,不如抛弃无谓的回忆,让自己重新回到期望之中。人生的理想就是立德、立功、立言,让自己有限的生命获得永恒。但是,许多人都会遭遇时光迅速消逝,无法实现生命价值的窘迫。因而,在对理想的追求中,无法摆脱时光紧迫与生命短暂的无奈和悲哀。所以,人们总会对人生发出悲叹,那些处于顺境中,取得成功的人,往往感叹人生苦短,而那些处于逆境中,难以取得成功的人,却感叹人生漫长。原因很简单,无论处于顺境或逆境中的人,无不对人生充满了执著,对生命充满了热爱,毕竟上天赋予我们生命,而生命只有一次,哪个人不想让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更有意义呢?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给我们重要的启示就是人生要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实现这些理想和目标必须在寂寞和孤独中坚守,这需要我们拥有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