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袁园,《证券市场周刊·红周刊》(以下简称《红周刊》)记者,发表时间:2014-6-21
原文链接:http://xueqiu.com/2994748381/29802076
英国留学5年,东方港湾磨炼4年,本期《红周刊》、雪球网与手机腾讯网合作的《投资人物专访》栏目嘉宾80后余晓光2014年5月创立泽诚资本。“我深刻感受到属于我们80后的时代来了,我肯定要义无反顾地去编织属于我的事业,不求最后结果,但求不愧对自己的人生。”
余晓光的英文名字是“Benjamin”,“我从初中就开始读巴菲特、索罗斯、本杰明·格雷厄姆的书,英文名字就是那时借鉴巴菲特老师的名字给自己起的”,而余晓光接触阅读更早是从记事就开始的,以人物传记、历史为主。“青少年时代的烙印成年后成为一把常伴身边的钥匙。股票市场有很大的欺骗性,如果以此为业要尽快认清自己的能力。人只有在做自己喜欢并擅长的事才会不求回报地投入,这样反而更容易得到全面的收获,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丰富而饱满的人生。”
中国的互联网市场是政府有形之手很难触及的一片绿洲,其中诞生的商业模式领先于世界,加上中国巨大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于互联网投资大潮中,勇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年轻人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80后余晓光把所有精力和投资集中在海外市场,让我们一起听听年轻人对这个新潮世界的投资感悟。
投资是一场没有监考的考试
《红周刊》:“这几年在投资和生活中的一个感触就是:当你一开始选择一个很难的起点,那么后期是轻松的;而当你选择一个轻松的开始,后期往往是残酷的。”你在生活中践行了这句话,在投资中如何理解?
余晓光:投资就像是一场没有监考的考试。抄作业比自己动脑子写作业轻松多了,但是轻松的开始往往带来残酷的结局。作为职业投资者,安身立命于市场的“资本”是独立思考、努力经营自己的投资能力圈。
独立正确判断宏观大势、选择具体的标的、分析过滤、解决关键问题、持续跟踪;耐心等待合适的时机出现、买入后跟踪业务发展、在业务发展遇到瓶颈或者大趋势改变前离场——这都是需要自己通过长时间磨炼去雕琢的投资技艺。威尼斯一个玻璃师傅需要15年才能出师,而投资看似简单的一买一卖,背后所蕴藏的知识需要自己终其一生去精进。
《红周刊》:“当细分行业里的龙头发生商业模式的改变,或者涉足一个全新的大市场的时候,值得特别留意”,能否以例子来说明?
余晓光:海外的例子就是美国的绿山咖啡,它之前是一家做咖啡豆经销的企业。但是当绿山咖啡发明胶囊式咖啡,给用户提供更加便捷的饮用方式的时候,商业模式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后来股票最高涨了100多倍。还有2012年就投资的奇虎360,也是从上市时候的页面导航广告业务加页面游戏业务,进化到搜索市场和移动分发领域。
这几年国内的例子就是广州药业,之前一个传统的药企本没有什么想象空间,但王老吉的回归让一个快消品注入到了广药的机体内,导致经营结构发生巨大的变化,由此股票价格大幅上涨。
所以,当企业在传统业务的基础上敢于打破现有发展格局,去开辟全新的商业模式的时候,是值得重点关注的。
《红周刊》:还有一句您的投资语录——“无论市场处于何种情况,如果投资者都坚守以企业经营为衡量标准的‘商业价值’,那么在牛市中跑输市场是大概率事件。毕竟没有线的风筝(无法传统估值的企业)在大风中会飞得更高。”
余晓光:市场短期波动很多是投资者情绪的变化。当市场火热的时候,那些故事最动听,发展阶段处于初期,企业无法以传统价值估值方式去估算的时候,投资者会被巨大的发展空间所迷惑。这类股票价格会一飞冲天;但是当泡沫破灭的时候,这些股票也是跌得最惨的。
发掘更有效率满足用户需求的企业
《红周刊》:“索尼对理解企业的周期发展很有帮助”——您对科技或者互联网公司的企业周期的理解是怎样的?
余晓光:索尼是一家乔布斯早期极其崇拜的公司,现在居然沦落到这个样子。一个企业失去了创始人精神就像是失去舵手的货船,因为缺乏一致的行驶方向,最终会在竞争与内耗中把自己弄得支离破碎。
互联网公司因为极快的商业普及速度和科技自身发展的替代,生命周期相比传统企业会短很多。传统企业二三十年年的发展路径,互联网公司一两年就走完了。很多互联网企业甚至是脉冲式发展,在短期用户热捧发家之后,随着用户的迁徙迅速衰落,开心网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所以投资互联网企业更多需要看重企业是否给用户提供长期价值,是否构筑了竞争对手无法进入的软壁垒,让用户长期驻留在平台上,然后在此基础上提供货币化的用户服务。这样的商业模式具备可持续性,但是从长期看依然无法避免被新的平台所淘汰。
《红周刊》:高科技公司变化太快了,这确实是对投资者来说最大的难点之一,具有哪些素质或者特质的企业更有可能在未来10年中胜出?
余晓光:从投资的角度,我要去发现是什么样的企业在更有效率地满足用户需求。用户的使用习惯是否在从旧的平台向新的平台迁徙,这其中就蕴藏着未来的投资机会。
《红周刊》:对于互联网企业,您认为传统的评估方式完全失效,应如何全新认识非传统企业的估值方式和无形资产?
余晓光:因为美国市场的上市要求并没有那些对传统企业经营的束缚,所以很多处于商业模式初期的企业都上市了。美国等于是让二级市场解决一级市场或者VC阶段企业的资金来源问题。所以很多互联网、医药企业上市的时候根本就不盈利,甚至盈利遥遥无期,但是这并不妨碍这些企业的社会价值。如何估算企业的社会经济价值和隐性的资产价值,决定了投资者是否有能力在早期判断企业的投资价值。
《红周刊》:对您来说,什么是投资最重要的事?
余晓光:我一直都认为,让自己处于最佳的投资状态,那么好的投资机会自然会出现。这与运动员是否会取得好成绩是一个道理,能让自己处于最佳竞技状态的运动员,自然就能获得好的成绩,所以我非常看重如何让自己处于投资的最佳状态。
另外,必须非常努力地去学习、阅读。我这些年都是平均一周2—3本书的阅读节奏,经常去香港买台湾版的繁体书和英文书,所以现在对竖着排版的书也全无压力。要想把投资做好,首先大脑中必须有深厚的积淀,而这来自于平时的阅读积累。我看书很杂,但很少看投资方面的书,因为大多数投资书是对特定环境下技巧性的描述,价值非常有限。而投资本身与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如何更好地理解我们所处社会的运行机理、人类发展的趋势、科技的演变?去阅读相关方面的书籍对投资非常有帮助。
2014年最看好苹果及其产业链上的机会
《红周刊》:“移动互联在中国的普及会释放长期被政策压抑的制度红利”,如何看待移动互联带给教育、医疗、电商、旅游、广告、招聘等领域的机遇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