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雪球专刊第040期:普通青年投资理财指南
16385800000005

第5章 25岁的你,该如何实现财务自由?

作者:唐史主任司马迁,个人投资者,发表于2014-10-15

原文链接:http://xueqiu.com/2054435398/32232237

回顾昨日码文《勤俭、兴业、再投资——也谈财务自由》

http://xueqiu.com/2054435398/32203647毁誉参半。

之所以会想码这个文,是因为@DAVID自由之路曾经说富爸爸一书对他影响很大,从而让他走上了职业化的道路。同样这本书也对我影响很大,我记得我是在去成都的火车上读完的,现在想起来还记得火车进隧道时觉得特别特别悠长。

而在之后的交流中,我发现很多球友没有看过这本书,而且对该书的精要矩阵图也一无所知。所以决定写这个帖子。

其中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期待无穷复利的,一个是我师弟。

讲第一个例子是为了说明美梦易碎。

讲第二个例子是为了说明,先要有个好工作,但有了好工作节俭也没用。

从而由这两个例子导出“勤俭、兴业、再投资”亦即E&;S---->;B---->;I的路径。

结果一群喷子来大吐槽。

今日结合昨日回帖中的众人智慧,再谈E-S-B-I。以期于众人拾柴火焰高中完结这一讨论。

首先有请太史公出场:

无财作力,少有斗智,既饶争时。——《史记·货殖列传》(谢谢jamesdiao)

简单解释为:在你无产时只能靠体力去赚钱,在你少产时就要靠智力去赚钱,在你财力雄厚的时候就要靠对时机的把握来赚钱。

二请孔子出场: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论语为政篇二》

这个不解释了。

三请查理·芒格出场:

40岁以下没有真正的价值投资者。——查理·芒格

依照以上理论,我将毕业后的人生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E-S

刚出学校毕业是最穷,无产。最迫切需求财富,也是学习能力和体力精力最旺盛的时候。

按照孔子的说法,此时应志于学。按照太史公的说法,这个阶段是“无财作力”。

这一阶段的年龄应在28岁以下,从一般职场经验来看,以外企为例,有望取得专员一类的岗位,好一点的是team leader,天花板是经理级(M)。

在这一阶段最可怕的心态是雇员心态,简而言之就是富爸爸中描述的出卖时间。打卡上班打卡下班,干活只要能躲就躲。昨日回帖交流中不少表示对自己的工作不感兴趣或者不看好前景,那么你何不去找一份感兴趣有前景的?

在管理学上有一个规则跟魔咒似的:二八定律。在任何一个团体内都有20%最优秀的人做出80%的贡献。你是八,自然没兴趣难升职;你是二自然有干劲想不升职都难。

如果工作不是为钱干,而是为“志于学”干,那么“无财作力”的单位时间价钱也会越来越高。

当你不再苦逼地坐在自己的格子里等下班,当你加班时坐在格子里也不苦逼。那么恭喜你打破雇员心态了,恭喜你迟早会进入领导的视线,恭喜你迟早会被列入“得力”。

当“无财作力”不再是作苦力,而是作得力,恭喜你获得了第一个最宝贵的自由:心灵自由。所谓的心灵自由定义不就有:不再为金钱工作而是为兴趣工作吗?

看官要吐槽工作就是为了领薪水,我只能这么说,越喜欢自己工作的人,薪水越高。

综上,在E-S阶段:破除雇员心态,化工作为志于学、不做苦力做得力将可以使自己在工作中得到心灵自由,不再是为老板打工,而是为自己的提高与晋升而努力。

第二阶段:S-B

如果你在E-S阶段做好了,那么现在你是少产阶层,且正在进入职业发展最黄金的一段上升通道。从家庭角度讲,这时候也结婚了。用孔子的话说是:三十而立。用太史公的说法是“少有斗智”。

这个阶段从年龄上看应该在28—38岁。还比照外企,从职级上来看,可能突破了M级,正在向D(director)级进发,干得好的可以拿下D。

Director是一个很神奇的职位,拿下它之前累得跟个驴似的,拿下它之后突然变轻松。更多的工作是把决策层的指令变成执行层的甘特图;把执行层的反馈做成报表报告(有助理);协调职属的配合互动,推进进度等等。时间上的自由度会随着职级的上升越来越大,(以我为例,我泡雪球的时间就很充裕)。

并且社交圈会迅速得到拓展,那种感觉就好像泰坦尼克号里,杰克从底舱跑到上层甲板一样,一切风和日丽。

这个阶段叫S-B,如其名,是很容易SB的阶段,你看到了中产社会,中产社会也貌似接纳了你。但如果你以为你中产了,你就SB了。孔子会问你:你立了吗?太史公问你:你智用来干吗?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如果迷醉于假象,没有勇气走出自主自立的一步,那么人生止步于此。就有如马云当年没有把别墅变成办公室,召集十八罗汉,而是每天打扫一遍客厅,坐在沙发里陶醉:哥也是有别墅的人了。

如果能打破这种安逸,有勇气去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创业,成功的概率还是不小的。这一点在手工业和低端服务业尤其明显,学手艺的最后都是想开店,但社会化分工反倒会阉割掉很多知识阶层的勇气。

综上,在S-B阶段,时间自由会随着职业的发展越来越大,阅历和人际关系也会有越来越大的积累,但会有社会地位上升的假象使人迷醉。找到勇气,把时间用在擅长领域谋求创业,是破除中等收入陷阱的秘诀(退而求其次也要谋求合伙人地位或企业红利)。

第三阶段:B-I

如果能够顺利走到B,不管是自营还是担任高管,都40+了。手头都应该有一笔钱且阅历经验足够,社会关系广阔。用孔子的话说:四十不惑。用太史公的说法可以“既饶争时”。那么此时投资标仅仅是二级市场的股票吗?买债行不行?买500万门槛的高收益基金行不行?跟朋友一起凑钱和银行协议存款行不行?风险投资给自己熟悉领域熟悉的人行不行?买珠海的游艇泊位行不行?投机云南的玫瑰花油行不行?投资新三板朋友的公司行不行?

就算一定要投资股票市场,那么这时也不缺钱,不会抽风地要50%以上的年回报,20%足矣。也有能力看报表,有社会关系认识一两个做证券的中高手,甚至有渠道打听到一些内幕消息,这时候,买一个票有买入的理由,卖出有卖出的理由,就不怕涨涨跌跌了。所以查理·芒格所谓的“40岁以下没有真正的价值投资者”大概也就是这意思,成熟者成熟地投资。

财富呈聚集效应,或者说马太效应,少的越来越少,多的越来越多。这规律不是我说的,是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在任何历史阶段都成立的。所以当你掌握了信息社会的信息,人情社会的人情,资本社会的门槛资本,那么想亏钱除非自己作死,否则不至于像猪似的被宰。

综上,B-I是守成阶段,如何规避风险,稳定获利是最终财富自由的关键。在这个阶段,投资稳健增长,社会地位真正提高。如何引导内心感受,合理规划生活是关键。用一句戏言来概括:40多岁的成功人士,最大的财产风险来自离婚。

在此,也请参见《欲速不达的马拉松》http://xueqiu.com/2054435398/31995517

看官如果想喷:想得美,那我推荐看李彦宏的《人生可以走直线》

李彦宏,少志于学,留学美国;无财作力在美国打工赚钱,成了家三十而立;后归国给新浪打下手,算少有斗智;创立百度后“既饶争时”,以四十不惑之年问鼎首富。

标准E---->;S---->;B---->;I

看看史玉柱是不是?

看看马云是不是?

看看王石是不是?

不胜枚举。

最后,诚告25岁以下的青年们:

少年,拿起工作放下K线爪机。

去做一个M,做一个D。

去生猛鲜活的世界里找自己。

别说你不可以,你可以!

只要你很努力很努力,但别着急!

走过SB的你才玩得起这金钱游戏。

此生最佳投资标的——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