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雪球专刊第038期:阿里帝国上市记
16385600000005

第5章 频繁收购,阿里到底想干吗?

作者:巴菲林奇小厄姆,个人投资者发表于2014-6-13

原文链接:http://xueqiu.com/4027447937/29681916

前天阿里在持有66%UC股份的前提下,以50亿美金的价格,100%收购了UC,完成了中国互联网史上最大并购案,所以我想理一理阿里的布局,看看马道长到底想干吗?

最近这半年阿里前后有投资入股及收购的企业有中信21世纪、TutorGroup、文化中国、佰程、Tango、银泰、恒生电子、高德、优酷、土豆、新浪微博、新加坡邮政、UC,耗资近50亿美金,剩下点零钱还进了点恒大,真是财大气粗,短期内如此频繁的投资,第一是因为不出意外的话,今年下半年阿里就能到纳斯达克上市了,得赶紧打包圈钱,第二是为了马道长的神仙梦。

阿里求颠覆众所周知,马道长最爱摆战略,阿里的布局目前分为平台、金融、大数据。

平台目前由陆兆禧扛把子,金融的负责人是彭蕾,在去年马云任命好他们这两个执行力最强的左膀右臂之后,说自己要退居幕后云游四海了,但事实上我看根本就是忽悠嘛,马道长是去玩他的第三大布局,玩数据搞资本了。

入股收购的企业覆盖版图如此之大,马道长要下的棋是,投资各项基础服务和平台,获取完整链条的数据。只有完整链条的数据,才能实现大数据之梦,因为数据地图中,有大量数据是数据本身衍生的,所以必须有消费者行为模式的完整数据地图,才能找到数据的源头,有了完整的大数据,阿里就能清楚地了解消费者的每一个细微消费行为习惯和各种隐私定位,从而成为阿里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细数现在阿里手里入股投资后可掌握的巨量资料涉及各方各面,用户关注搜索有口碑网,UC社交有新浪微博、TANGO、陌陌。定位及出行有高德、快的、中信大数据。文化有娱乐宝、文化中国。视频有优酷、土豆。音乐有天天动听、虾米。金融有恒生、众安保险、天弘基金,这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消费者数据库,配合阿里已有的淘宝、天猫、支付宝、阿里金融,以后的阿里将布局及实践移动互联网终端的所有消费行为,阿里将通过大数据的窥探,了解并绑定各个用户的各种特性,用手机即可黏稠住每一个不同习惯的用户,在出行、付款、理财、购物、饮食、娱乐嗜好、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形成个性化分析服务,离交易越来越近,并且互相捆绑依赖,成为转换壁垒。

马道长神呼?玄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