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雪球专刊第025期:做投资?别闹了!
16384300000002

第2章 从今天开始,卸载股票软件

湖南书生,雪球用户,发布于2014/06/01

昨日朋友介绍一我同行业老板,30岁,开宝马,公司销售额月度几百万。朋友说2010年这老板到他这还是买几千块钱材料,请他吃个拉面。你看短短三四年变化多大啊。

又一同行业90后老板,公司月度销售额近百万。2011年还是骑自行车,如今身家好几百万了。某朋友卖他二手机器几千块钱,这老板请吃饭,朋友说那时认识他感觉像小屁孩样。

我一同事跟我一样大,2011年他买了个房,付首付。而我却坚持买股票。如今他是住了三年新房,而我买的股票却啥都没改善我的生活。当初我坚信我的股票会跑赢房价的,我用首付钱买股票,几年后就可以全款。这一等就是三四年。

2010年我开户之时,把股东卡给女朋友看,女朋友的眼神充满崇拜,在她眼里股民有着渊博的知识和技术。过后两三年我赚的工资全买银行股,只买不卖。下班后路上瞎走时,脑里经常yy啥时候银行股到多少倍pb,我就可以赚多少倍了。每天从当初@东博老股民那刷博客看财经新闻,到现在的雪球。

炒股浪费掉我太多的时间,机会成本太大了。当我们脑子里充满股票时,却很容易忽视我们在自己工作的行业带来财富的机会。这几年如果我不炒股,用这些时间搞好人脉,多和朋友聊天接触,工作上每一件事情都认真去做,又是另一番生活。

有人说投资让我们学到很多,体会到很多。可我们学到啥,几个专业术语?在雪球上无意义的争论太多@不明真相的群众。上面举例的这几个老板没学投资,人家可能不知道净资产收益率roe啥的,但人家却在用行动赚钱,一笔单净利润率百分之二十,一年就是两倍。

从此以后不再关心股票,卸载股票软件。买了股票就放着。做好自己本行业,远比股票来得实在。劝各位年轻的雪友,不要执着于股票,股票之外的生活不会亏待我们的。各位银行股的难友,不要再去争论哪个银行好啊差啊。我们争论太多也改变不了什么,我们无法要银行的高管增持股票、提高分红、停止圈钱、低价增发,无法让证监会推行啥啥制度。我们不能改变世界,那我们就改变自己吧。

评论精选:

@冬阳如金我也有同感。2004年开始入市,到2008年赚了40万,所幸2007年卖掉了大多数股票,2009年—2011年又逐渐加仓。股指从6000点跌到现在2000点,2008年至今略赚,但是比起买房的实在糟糕。

我曾经买过茅台、国投电力、格力电器等牛股,但是都没有握住。股市是弱肉强食的地方,我觉得我的智商、心态不足以炒股赚钱,但是我看美国、恒生指数历史表现,对比通货膨胀,我还是坚持认为股市是保值的有效途径。现在房价已经太高,我认为香港小盘股/新兴产业、内地大盘股还是值得投资的。

我认为股市要靠概率赚钱,企业盈利在增加,而且有分红。股市中长期走势肯定是向上的,因此,投资股市大概率上是能赚钱的。

但是,行业总有周期,企业也有生命周期,股市上还有不少坑蒙拐骗的公司、高管,公司赚钱不等于股民赚钱。大概率上能赚钱,个案不一定能赚钱。因此,只买某个行业、某个公司的股票,就是赌博。

对比很多香港基金收益,我个人炒股收益是比不上的。很多香港基金,2003年—2008年也是涨了3~6倍,现在的价格已经回到2007年/2008年高位。我这两年转投基金,基本不再炒股,只是有时手贱玩一玩。而且单一基金我也不买太多,总之一句话,依靠概率赚钱。

我现在持有的香港、内地基金总数将近20只,2/3的资金在香港。我想探索的是一条可行、可持续的资产保值增值之路。想起过去浪费的美好时光,真是心痛。

@投资即生意:做好工作、做好创业才是正道。绝大部分人最终都会发现带来最大收入的还是工作。除极少数幸运儿之外,股票是不可能让你完成初期的积累。很多人水平很高,但是资金积累有限,也很遗憾的。

普通人投资最好是用满足生活之外的闲钱,不宜过度投资。过度投资,期望很大,最后往往难以达成预期。股市长期收益跑不过高的资金成本,这是铁律。不要幻想比别人聪明跑赢大市。

普通人投资股票不宜费太多的精力和时间,而应当把精力放到工作上面。但是不投入时间精力和金钱的代价,就掌握不了股市投资最基本的原则。一个没有武装好的人冲进股市,结果都不会好。普通人并不适合做股票。定期买基金是适合多数人的股票投资方式。

股票投资,最好就像老百姓存定期存款一样,攒一点能产生稳定收益的、股息率高的、安全的硬资产,现在的四大行就很好的,尤其是转债。

@金竹往事:

未来很难预测,坚持是最好的选择,投资最好的一点是能够积累,包括经验和知识还有技能等。既然楼主那么悲观,那我也举我身边几个成功的例子,希望能给你带来一点正能量。同事甲,踏实研究宏观,一直坚持轻仓做趋势投资,七年了,年化收益50%以上。同事乙,踏实研究行业,几万资金做起来,应该至少100倍以上,在深圳全款买房。客户甲,职业投资人,集中精力在一个标的上,一年只交易一两次,目前已全家移民加拿大,财务自由时间自由。

客户乙,学校毕业没去上班直奔股市,十多年时间至少1000倍以上。客户丙,教书先生,去职创业,由于性格内向又文艺加愤青范,与社会格格不入,踏足股市,经过二十年来的风风雨雨,目前身家大十位数。客户丁,全家在资本市场混,权证发家,2010年至2013年股指期货就是提款机。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