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雪球专刊第023期:滚雪球的人
16384100000012

第12章 私募冠军芮崑:寻找处于价值爆发点前夜的公司。

芮崑,发布于2012/8/3

呈瑞投资董事长、投资决策委员会主席芮崑被称为2011年的私募冠军,2011年他执掌的呈瑞一期取得了31.31%的收益,位居非结构性私募基金业绩排行榜第一名。

芮崑先生是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注册会计师(CPA),1992年9月—2001年9月任上海电力学院讲师。2001年9月—2004年9月历任东北证券公司金融与产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湘财证券研究发展中心总经理助理(负责行业研究部)、首席分析师;2004年9月—2009年10月,在上投摩根基金管理公司工作,历任上投摩根双息平衡基金基金经理,上投摩根双核平衡基金基金经理;2010年5月成立上海呈瑞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芮崑先生一直很忙,我只能对他做了一个电话采访,以下是采访记录。

摘要:

投资理念是价值爆发点(拐点)理论,找到拐点型或者说有价值爆发点的股票,在它启动前或者启动初期——相当于飞机起飞时滑行或者头刚拉起来时——我们进去。

(怎么判断拐点)一种是本身业务发展比较平稳,过去几年每年30%的业务和利润增长,现在有个新的业务出现了,那么可能增长速度将会变成50%或者更高,这样我们认为就处于一个拐点,简单来说就是过去保持一个速度,将要出现加速度,加速度可能来自新业务,或者新产品的研发,新市场的开拓,要有前瞻性,要去调研、做预判;

还有一种是以前一直亏的,或者说曾经辉煌过但现在比较难受,比如铜啊、铝啊一类的企业,每股收益可能都是负的,但随着下一轮经济周期的到来,或者说企业自身的努力,又会变成正的,过去的云南铜业就很典型。

投资个案:$骆驼股份(SH601311)$,拐点的判断:浙江湖州爆发了血铅事件——判断政府会对铅酸电池进行整治——行业会整合,对比较优秀的龙头公司反而是正向的激励,原来这个行业可能有2000家企业,小厂被关停并转之后,可能只剩下几十家、100家企业,当然它们的市场份额会扩大,对它们是一个机会。

问:价值爆发点理论是不是您的核心投资理念?

芮崑:是的,我们内部也称为价值拐点理论。操作策略上就是精选个股、波段操作。

问:精选个股是否可以理解为选择处于价值爆发点前夜的股票?

芮崑:没错,我们找到拐点型或者说有价值爆发点的股票,在它启动前或者启动初期——相当于飞机起飞时滑行或者头刚拉起来时——我们进去。

问:具体来说,当一家企业具备哪些因素时,您会认为它处于价值爆发点前夜了?

芮崑:有好几种类型:一种是本身业务发展比较平稳,过去几年每年30%的业务和利润增长,现在有个新的业务出现了,那么可能增长速度将会变成50%或者更高,这样我们认为就处于一个拐点,简单来说就是过去保持一个速度,将要出现加速度,加速度可能来自新业务,或者新产品的研发,新市场的开拓,要有前瞻性,要去调研、做预判;还有一种是以前一直亏的,或者说曾经辉煌过但现在比较难受,比如铜啊、铝啊一类的企业,每股收益可能都是负的,但随着下一轮经济周期的到来,或者说企业自身的努力,又会变成正的,过去的云南铜业就很典型。当然还有一些别的情况,但主要就是这样一个方向。

问:在您过去的投资经历中,怎样去找到您说的这些情况呢?

芮崑:这个就需要专业投资者辛勤的劳动,比如第一种情况很好办,你看财务报表,看它的毛利率、收入发展水平啊,可以看出企业发展的脉络或者说轨迹,可能每年保持30%的增长,这个时候通过调研或者说看年报的管理层讨论,告诉你正在进行一个新产品研发,或者新厂扩建,一旦扩建成功,产能有可能扩大多少,这些都是很好的线索。获取这些信息以后,我们就可以去企业里调研,跟相关的研究员沟通,跟行业专家交流学习,看看这些东西行不行,能不能给这家企业带来帮助。调研之后发现果然不错,新的厂区建成后产能可以增加50%,它的业绩肯定会上来。有这样一个预判,回来做模型,写研究报告,做充分的讨论,当然验证要很多方向了,从它的上下游、竞争对手多方面验证,看这些信息靠不靠谱,最终做出决策。有时候增加产能也可能是坏消息呢,比如现在的钢铁企业,本身就不好,再增加产能是没有用的。

还有很多因素,有时是朋友交流时的线索,比如跟朋友周末度假出去玩,他告诉你现在某些东西卖得很紧俏,货都拿不到,那就提醒了你一个敏感性的东西。关键是作为投资者要做一个有心人,保持这样一个工作态度。

问:当您确认要投资一家公司以后,在买点和卖点上怎么选择呢?

芮崑:当一家公司确实符合我们的选股标准之后,就纳入我们的核心股票池,根据我们的调研信息,结合企业的一些业务,比如某个新厂是9月5日投产,这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时间点,因为产量会在这时候有增加,业绩也相应增加,如果在年初1月就买,时间早了点,这是一种考虑;另一方面,也结合技术分析的手段,综合来选择一个扣动扳机的时间。卖点也是一样,进入股票池,就会有专门的研究员跟踪,会随时把企业的情况跟我们沟通。举个例子,比如我们买了伊利,今天出了个新闻说它奶源不合格,那我们肯定要卖出啦;或者我们10块钱买的,慢慢涨到18块了,评估一下,原来的目标价就是18、20块,现在已经到了,那我们就要坐下来和研究员谈一谈,是不是发生了变化,是继续持有还是卖出。如果研究员说没有更新的信息了,已经到位了,那我们就获利了结;研究员说,情况比想象得还要好,那么目标价还可以再调高一点,这是一个动态的评估过程。

问:那这个目标价是怎么确定的?

芮崑:我们内部有一个估值模型,还没有买之前,我们就会有一个估值。这个模型是比较复杂的,要结合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还有管理层的素质考量,包括费雪15条,等等,综合进行评估。

(费雪15条,费雪在《怎样选择成长股》中所总结的买成长股的15个要点:

1.这家公司的产品或服务有没有充分的市场潜力——至少几年内营业额能大幅成长。

2.管理阶层是否决心开发新产品并制定达成的进程,在目前有吸引力的产品线成长潜力利用殆尽之际,进一步提升总销售潜力。

3.与公司的规模相比,这家公司的研发努力有多大的效果?

4.公司有没有高人一等的销售组织?

5.公司的利润率高不高?

6.公司做了什么事以维持或改善利润率?

7.公司的劳资和人事关系好不好?

8.公司的高层主管关系很好吗?

9.公司管理阶层深度够吗?

10.公司的成本分析和会计记录做得好吗?

11.是不是有其他的经营层面,尤其是本行业较为独特的地方,投资人能得到重要的线索,晓得一家公司相对于竞争同业,可能多突出?

12.公司有没有短期或长期的盈余展望?

13.在可预见的将来,这家公司是否会因为成长而必须发行股票,以取得足够资金,使得发行在外的股票增加,现有持股人的利益将预期的成长而大幅受损?

14.管理阶层是否报喜不报忧?

15.管理阶层的诚信正直态度是否毋庸置疑?

问:目前您比较满意的投资个案有什么?

芮崑:比如$骆驼股份(SH601311)$,我们在一个比较低的价格进入,获利40%~50%出来的。

问:那您能否以这个股票为例,阐述一下怎么考虑的?

芮崑:我只能讲得简单一点,这家公司上市之前我们就关注到了,它大概是2014年6月左右上市的,2014年四五月有一个很重要的事情,浙江湖州爆发了血铅事件,当地的儿童因为铅污染而生病。结合当时政府的表态,我们认为政府会对铅酸电池进行整治的,这符合环保的大方向,而铅酸电池是无法替代的,所以这个整治会是一个淘汰落后产能的过程,而对比较优秀的龙头公司反而是正向的激励。原来这个行业可能有2000家企业,小厂一大堆,这些小厂被关停并转之后,可能只剩下几十家、100家企业,当然它们的市场份额会扩大,对它们是一个机会。

上市之后,媒体对它进行一个比较多的质疑,包括环境污染的问题、财务造假的问题,我个人觉得,很多媒体对很多问题研究不深,是一个误判,所以反而给我们带来了机会,它上市一两天就跌破发行价。在它上市之前我们对它的招股说明书做了很多研究,路演的时候也跟很多人做了交流,我们判断它值25块,而当时的股价只有十几块,所以我们就进去了。

果然市场是有效的,随着后来市场不断的讨论,公司也不断出公告,包括对业绩、环保问题都做了解释,后来投资者明白了这是一个误伤,市场很快就恢复到均衡的价格了。到了我们的目标价,我们觉得没有新的情况,就卖出了。

问:那这个案例用价值拐点理论怎么解释?

芮崑:第一,很多人看来这是带病上市的企业,而我们认为不是;第二,行业整合之后,这样的龙头企业可以获得一个新的增长速度。浙江的血铅事件,对我们是一个线索和提示,所以作为专业投资者要敏感,要能触类旁通。

问:有没有发生误判的情况?

芮崑:这个自然有。

问:那发生误判时怎么控制风险?

芮崑:一方面不断审视自己的论点、论据是不是对。此外,也有一些制度进行风控,包括止损制度等。

问:当您发现前期的看法是误判之后,会马上行动吗?

芮崑:会,马上实施。

问:除了价值拐点之外,会对公司本身有要求吗?比如管理层的诚信度、能力,等等。

芮崑:当然会。对管理层的评估也是我们选择股票的重要因素,最经典的评估标准就是费雪15条。

问:费雪是不是对您影响很大?

芮崑:影响过我的人很多,除了费雪,包括巴菲特、格雷厄姆、索罗斯,都有影响。作为投资者来说,这些大师的著作和经典案例都是要学习的,如果说暂时领悟力还不够,要反复地思考。

问:如果您现在给个人投资者一些建议,你会说什么?

芮崑:还是要做自己熟悉的。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因为是一个专业化的市场,个人投资者会越来越难挣钱,所以一种方法是交给专业的投资者去打理,一种就是做自己最熟悉的东西。长期来讲,我觉得趋势还是越来越走向专业化。

问:作为专业投资者,您什么行业都会涉足吗?

芮崑:当然,我们是全市场里找机会,没有特别大的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