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改发,格上理财研究中心私募研究员,发表于2014年2月8日
2013年创业板上演了一把单边牛市,成长股投资因而再度受到投资者追捧。谈到成长股,大部分人的理解是创业股、新兴行业或者高科技,其实不然。
在2003年时,人们眼中的成长股是电力、石化和钢铁;2007年以银行和地产为代表;2009年则是有色和煤炭;2013年,互联网和传媒成为最大赢家。每个阶段这些行业之所以能够崛起都有其特殊的背景,并且在当时的阶段,大多数人对其发展前景深信不疑。比如,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漂亮50”,在当时被认为是必须持有甚至是可以永远持有的股票,但是,很多公司今天已经衰落或者完全消失。人类对未来的预测总是存在极大的偏差,很多异想天开的事情最后成为现实,而很多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却往往与现实相去甚远。
所谓成长股是指增长速度在当前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并且被认为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上涨空间的股票。但是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没有永远高成长的股票,成长股只存在于特定的阶段,即使是能够持续增长的公司,最后增速也一定会降下来,变为传统行业或者稳定增长行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投资成长股就没有意义,我们如果能抓住每个阶段性高成长的股票,那最终的结果一定是非常惊人的。当然,如果能像巴菲特一样找到像可口可乐一样伟大的企业甚至是永远不须要卖出的企业,那就更加妙不可言。
投资成长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我简单介绍一下投资成长股的体系,大家可以结合自身的情况进行优化。
第一步是选行业。行业的选择是最重要的,选对了行业基本上就成功了一半,即使买点不对、公司不好,只要行业还在高速增长,混个鸡犬升天应该不难,不过我们的目的不在于此,继续往下看。
我们可以从社会发展、人类需求、政策扶持和科学技术发展方向3个角度选择行业。社会发展角度,比方环保是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未来一定需要大量投入,行业将因此而受益;另外,人口老龄化决定未来国家必定要全面放开二胎,而老年人口继续攀升也将给相关产业带来高速增长的机会;还有,城镇化将刺激大众品牌消费品的爆发式增长。人类需求是不断上升的,从最基本的物质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上升到精神层面的需求,今年传媒板块的爆发就是最明显的需求带动。当然,人类的需求最终还是要受到科学技术发展的制约和引导,而移动智能终端自2014年以来的迅速普及,给消费电子带来了极大的发展机遇。因此,未来物联网、智能化是非常明确的发展方向。
第二步是选企业。行业只是给出了一个大概的范围,最终还是要靠企业实现盈利。不过选对了企业并不代表就成功了另外一半,因为买点的选择也非常重要,这决定你的心态和最终的盈利。
选企业应关注的点有:增长速度、行业地位、商业模式、管理层等。企业的增速非常关键。通常大家投成长股就是投增长速度最快的公司,不过显然增速背后的驱动因素和持续时间更加重要。受益于用户的持续增加或者拥有定价权,通过提价带来的毛利率增长推动的高增长我们就很欢迎,而通过一次性收入或者并购带来的增长,质量就要大打折扣。企业在整个行业产业链中的地位非常重要,这决定了它的竞争优势。选择具有护城河优势的企业尤为关键,护城河包括但不限于有竞争力的技术和品牌、不可复制的自然垄断资源、高进入壁垒、渠道优势,等等。另外,商业模式也很重要。好的商业模式躺着也可以赚钱;坏的商业模式如镜中花,盈利总是可望而不可即。一个好的管理层团队也相当重要。我们可以考察管理层的眼光、能力和管理方法,管理层有没有将企业做大做强的企图心,管理层有没有分享精神。
第三步是给企业估值。估值的方法很多,但是给企业正确估值很难。格雷厄姆在《证券分析》中明确告诉我们证券分析的目的并不是要确定某一证券的内在价值是多少,只是试图摸清这一价值到底能否为价格提供保障。所以整天在精确计算估值的投资者无异于缘木求鱼,巴菲特也简单地把自己的投资比喻成用4毛钱买1块钱的东西,绝对是得了巴老的真传啊!
不需要精确的估值,大概的估值还是要有的。目前主流的估值方法有两种——PEG法和市值法。我们在已经进行了前两步的情况下PEG越小越好,1倍以下都算是相对合理,0.6倍以下就是捡便宜货,超过1.2倍可能就有高估的嫌疑:首先,市值法是从全局的角度看行业或企业的成长空间,也是一个大概的估算。比如,我们可以通过估算未来每年新增人口计算需要的婴儿用品市场规模。其次,在计算一家企业是否高估时也非常好用。比方说一家公司的市值超过了全行业的规模,或者一家小品牌的公司市值超过行业龙头,都是明显被高估的表现。另外,PB、市销法、现金流折现等估值方法都可以参考比较。
成长股投资的方法我们基本上就介绍完了。那么如何去发现成长型行业和股票呢?行业研究员可以从行业的景气度、价格、销量等数据提前于市场进行判断;擅长趋势或技术分析的投资者也可以通过股价的变化来发现行业的变化,再去寻找背后的原因;不懂基本面或技术分析的朋友也不用愁,成长股投资大师彼得·林奇告诉我们:可以从生活中去发现投资标的,并且效果比研究来得更直接。比方2014年《泰囧》等一系列电影票房的爆发可以发现影视行业的春天,身边越来越多同事用起苹果、三星、小米等智能手机,微信的便利性及受欢迎程度,这些都已经明摆着告诉我们投资的方向。
上面讲的这些方法简单易懂,大家也都在用,但是做出来的业绩千差万别。对行情的判断、行业和股票的选择,对估值的要求、心态和操作,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不同的结果。炒股是一门艺术,而不是科学,成长股投资不应该单独从股票投资中拎出来,万变不离其宗,如果能够结合一些正确的炒股理念,相信一定可以使你的成长股投资如虎添翼。
(1)结合行情来做。我们上面把行业选择放在第一位,其实在行业选择之前还应该考虑一下市场,如果市场趋势是向下,那么我们在投资之前就已经站在了小概率一边。
(2)尽可能追求确定性。永远把安全性放在首位,如果可投可不投,那就不要投;如果一家公司比另一家确定,那就放弃不确定的那家。
(3)选择合适的买点。选好了公司,耐心等待合适的时机。买进去就赚钱跟买进去就被套20%的心态是不一样的,心态影响操作,进而决定结果。
(4)要懂得适时止赢。会买的是徒弟,会卖的是师傅,赚到了钱能够装进口袋才是自己的。估值过高、业绩增速下滑或者股价达到预期都须要考虑卖出的问题。
(5)有催化剂更好。有时候我们选择了行业,也拿对了股票,但是得不到市场的认同,始终不涨。所以,合适的时间买合适的股票很重要,时间也是成本,尽量选择有催化剂的公司。
精彩评论: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在2003年时人们眼中的成长股是电力、石化和钢铁;2007年以银行和地产为代表;2009年则是以有色和煤炭为代表;2013年,互联网和传媒成为最大赢家。每个阶段这些行业之所以能够崛起都有其特殊的背景,并且在当时的阶段大多数人对其发展前景深信不疑。比如,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漂亮50”在当时被认为是必须持有,甚至是可以永远持有的股票,但是,很多公司今天已经衰落或者完全消失。人类对未来的预测总是存在极大的偏差,很多异想天开的事情最后成为现实,而很多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却往往与现实相去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