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雪球专刊第014期:要买就买科技股
16383300000009

第9章 颠覆性龙头股都躲在哪里?

国老,独立投资人,发布于2013/12/11,原帖地址:http://xueqiu.com/8018540373/26488259

雪球2013年12月7日在北京龙潭湖公园举办首届“雪球之夜”活动,在近5个小时的论坛中,可容纳1200人的会场始终座无虚席,甚至台阶上、过道里都坐满了人。第二位演讲嘉宾为@国老,演讲文字实录如下:

主持人:

今天第二位演讲者,说出他的名字来大家也是如雷贯耳,熟悉他的朋友应该知道他是一个彻彻底底的成长股投资者,他自己的投资秘诀就是“寻找一个即将颠覆性的行业,寻找这个行业中的龙头,分享这个行业里公司龙头快速的高成长业绩”,他在2013年凭借奇虎360、第一太阳能、特斯拉、空中网以及众多光伏股让自己的投资收益达到了300%的水平,大家知道他是谁吗?下面就让我们大家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国老上台给大家做演讲!

国老:

大家好!我是国老,国老不老,让大家失望了。(观众笑声)首先感谢雪球这个平台,另外谢谢各位球友对我的信任,接下来我跟大家分享一下2013年我投资的一些情况。

我在去年全仓奇虎一只股票。今年初就考虑怎样多发现类似奇虎这样的成长型公司,我的理念主要就是寻找颠覆性行业里的龙头股。所谓颠覆性行业是指跟着这个时代变革和发展的趋势快速成长的行业。

所以今年初我主要关注三大行业:互联网、新能源和医药。最后我想了想,还是把医药放弃了,虽然说行业挺好,但分析调研等各方面很困难,超出了我的能力圈。在互联网和光伏这两个行业里,仔细分析一下,我觉得这两个行业都具备颠覆的性质。但大家注意,颠覆行业未必就是互联网行业或新能源,我的看法是它必须跟这个时代息息相关。回过头来看,过去三四十年颠覆性的行业,例如麦当劳、沃尔玛、思科这类型的公司,都是不断变化的。如果时代在变,我们还是用过去发展相对比较成熟的行业来选择成长股的话,我个人认为会有一点难。

我今年买的第一只股票是特斯拉,我为什么买特斯拉呢?其实我当时是想看比亚迪。当时问了一个朋友,我说:“我看好电动车,比亚迪你有没有研究过?”我本来想跟他讨论。他说如果我看好电动车行业,全世界看一家公司就得了,就是特斯拉。我记得当天晚上,1月9日,我马上看了很多特斯拉的视频,例如《超级工厂》,我觉得这公司和创始人Elon Musk都很牛逼,他有梦想,做了十年,倾家荡产,房子抵押了都在干,而且依据他过往的经验和成功的经历,我相信他能做成这件事。

所以1月10日我以33美元买了,我在香港试驾,也定了一辆特斯拉车。回来后还加仓特斯拉,但重仓还是奇虎360。因当时关注TSLA的人不多,我想应没那么快涨起来,所以打了个小算盘,想着先买一点TSLA并继续跟踪研究,等下半年QIHU涨上去再换多些特斯拉。结果好了,啪啪啪!4月份连续涨,80美元、100美元/190美元……接着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涨幅远远超过奇虎360。但我不后悔,回头来看特斯拉股价是涨高了,但万一特斯拉不涨奇虎360涨了怎么办,所以我也没后悔。

后来我关注光伏这个行业,刚开始我的印象和大家很多人的印象都一样,认为光伏这个行业本来就不应该存在,是泡沫。仔细研究后想明白了,其实光伏也很简单,电是必需品,而光伏就是发电的,我最担心的问题是,光伏能不能使发电成本下降,接近火电,甚至是跟火电持平,如果是这样的话,这个行业大有搞头,因为颠覆性行业和颠覆性公司通常来讲都是在原不为人看好的行业出现。因为虽然我很看好Google和腾讯,但跟我的投资理念有点不契合,因相对来讲它们过了成长青春期,公司规模和市值都比较大,业绩增长不如一些年轻更有活力的成长型公司,我想找到“小牛初成”的行业和公司。

我看光伏很有意思,过去十年它成本的下降是比较大的,十年前每度发电成本是10块钱,现在已经做到8毛钱左右了,甚至有些光伏日照时间比较长的,像美国新墨西哥州这些地方基本上已经做到了人民币4~5毛钱,这个行业随着科技的进步、效能的提升和成本的下降、规模产业的提升,在能源结构占比会越来越大,增长空间很大。当然,我不期望它超过或淘汰传统能源,因为没必要,新能源在全球能源占比现在是极低的,到2013年才占比0.5%,它就算在能源行业里分一杯羹,哪怕占10%,都有20倍空间。大家知道,手机在十几年前大哥大,几万块一台,打个电话也得好几块钱,但现在已变成普通消费品了,放牛的、打工的都能消费得起,三五百块的智能机也挺好。所以我们要用成长、发展的眼光来看这个行业,我选光伏行业是因为我认为随着技术进步效能提高和产量扩大成本下降,光伏在5年后有可能成为普通消费品,到那个时候会迎来行业真正的爆发期。

但落实在选股的时候我就蒙了,互联网、消费品,好歹能够体验它们的产品,能够看得明白一些,但光伏这一块是完全超出我的能力圈的。后面我琢磨了一下,提升自己能力最好的办法不是去学习,而是向这方面有经验的人请教,在雪球里我认识一些同样投资光伏,对光伏有研究的朋友,像@坐下再说,他对于光伏行业比较熟悉,在光伏产品和技术这块我向他请教了很多。

我是8月9日买了FSLR和TSL,到了8月30日,我记得国务院出了一个光伏电站的补贴政策,这个政策一出来,开市的第一个交易日,我就把我所有可以动用的现金全部加仓买了天合和英利,因为这个政策出来对国内光伏市场的发展是影响深远的,因为以前90%的市场在欧美,但制造主要在中国,因为中国原来的光伏补贴主要是补贴在生产部分,国内的市场一直没起来。讲个数据吧,政策出来时国内过去的光伏存量大概是5GW,设定目标是2015年要达到35GW,明年一年的新增量10GW就相当于过去10年总和的两倍,这个增幅是很恐怖的,有些人可能觉得国家政策有点不太靠谱,但我觉得国家说到是做到的,像前几年家电下乡造就了格力、美的、海尔这些家电牛股,而且这个政策应该来讲是比较靠谱的,因为是直接补贴给光伏电站或安装了分布式的用户,所以据此我选择了这些股票。

到9月底的时候天合和英利正股都涨了一倍左右,我的CALL涨了三倍,很后悔,因为买少了,后来我在琢磨,为什么所有光伏股都涨了很多,FSLR反而比我8月初41元买时还亏了2元才39元,我想到底是我选错股还是市场错判了?如果是市场错判,这意味着有很大的机会,我就花了20多天的时间专注研究First Solar,我也有很多疑问,但这些疑问我通过问一些熟悉光伏的朋友,自己也认真思考,最后我的判断是市场对这个公司应该是错判了,特别是它今年Q1、Q2的业绩是比较糟糕的。我看它到底糟糕在哪里,我看了它Q2财报分析师电话会议纪要就明白了,主要是它产线升级影响几个项目推迟交付,公司说Q3应该会收钱回来,最迟Q4肯定收,反正对今年业绩没有影响,今年业绩公司预估是4亿美金左右,后面财报出来又提高了,我当时看它固定资产还是在44元/股,而它当时市值也才40亿美元左右,基本上就是10倍的PE。我看公司讲对它今年的业绩没什么影响,而且明年增长很快,我发现这里面是很好的机会,所以就把原来涨得高的特斯拉(大概185美元)卖了,天合、英利也卖了,我卖的时候就是想先抓住发时机加仓FSLR,因为它有一个很重要的交易点——10月30日发财报,也就是不到一个月,财报会出来。大家知道美股是不见兔子不撒鹰,你讲得再好,如果业绩不好,投资者也不买账,它还是不怎么涨,甚至还有点跌,我想要么就干一票大的,本来我的奇虎是只进不出的,后来我找到说服自己的理由“不是卖,是借”,用QIHU换FSLR,如果业绩不好,我认了,因为做所有事情都有风险嘛,如果到时候涨了之后我买回来,哪怕奇虎100块,我也得买回来,后面一是运气好,二是功课做得还算足,FSLR涨了50%我基本原价换回原所出的QIHU,基本上今年的操作是这样的情况。

现在我的重仓股都是在QIHU和FSLR,这两只股票占了我仓位的八成几,后来161美元买回了特斯拉,也补了些天合、英利,但现在主要仓位还是QIHU和FSLR,因为我的投资风格相对来讲还是比较激进一点,持仓比较集中,基本就是一只两只,最多不超过三只作为重仓股,这样我的研究、跟踪会更深入一点。

另外跟大家分享一点,我知道原来在A股,很多人投过消费品、房地产、银行赚了很多钱,原来上一波的牛市,大牛股都是这些,但我个人的看法,所有这些大牛股都是伴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习惯改变而产生了极大的市场才有它们的业绩,原来大家都买不起房子,后来有钱了买房,更有钱的越买越多,就造成了保利、万科这样的大牛股,原来大家也没有钱存银行,没有贷款,经济繁荣造就了银行行业的发展,原来大家消费、各方面比较节省,后面有钱了,对吃喝也花得多了,所以我觉得奇虎也算是消费品,只不过它是虚拟消费品,但已是现在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你说如果今天会场没有WiFi,将会怎么样?我看有人就要造反了,所以除了吃喝穿,互联网也是一个消费品,只是它是一个虚拟消费品,不是看得着、摸得着的,但我们每天都离不开。谢谢。

现场提问:

大家都知道高收益肯定伴随着高风险,我想问一下您在过去这一两年里面有没有过特别失败的经历呢?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您觉得什么类型的投资人比较适合跟随您的投资路线?换句话说,您觉得自己是一个什么类型的投资者,能不能用数字来衡量谢谢。

国老:

第一个问题,我觉得这个世界上没有神,包括我自己,我也不算神、大牛,我觉得我算是一个进步投资者吧,我也吃过很多亏,交过很多学费,但我可能跟一些投资者不一样,我跌倒了以后会不断地反思,不断寻找失败的原因,以后改进、提升,最后找到正确的方法,我觉得投资除了选股,心态、毅力都非常重要。

我这两年可能运气好,也可能是以前交过很多学费,这两年经过改良、改进,也慢慢有了一些自己的投资框架和思路。2007年我是吃过大亏的,原来是单边思维,好像市场只有涨没有跌,但市场给我上了深刻的一课,2005年开始做港股,到2007年时感觉自己挺牛逼的,赚了很多倍,得意忘形,但后来2007年底港股股灾大跌损失不少。2008年7月空铜和空澳元也赚不少,当年年底G20国在美国开会联合救市,当时其实是一个很重要的信号,我也看了电视新闻,但当时空头思维还没转变,后面两天期货和外汇暴涨,将我原来的收益吃掉不少,好在我比较理智,后面平仓了,两次虽然教训很大,但整体来讲还好本金没有亏损,在年轻时经历过这些事,对我来说也算是宝贵经验。

本金亏损是在2004年吧,我是2003年进入A股的,我刚进股市时也和多数人一样没有自己的思想,不知道怎么买,反正就是在股吧里看别人怎么买我就怎么买,买了当年最热门的五朵金花中的上海汽车和一汽轿车,亏损很大。后面2007和2008年,虽然投资遇到了很大的挫折,但只是原来赚高了,跌回来,本金没有损失。

第二点,我的投资风格确实有点激进,但现在我觉得还是蛮适合我自己的,你要高收益,肯定会面临高风险,我现在在想怎样在博取高收益的时候尽可能地对风险更可控,道指涨到16000点,我感觉还可能会涨,但我已经在做一些对冲的准备,原来年轻时交过学费,有过经历,对我的投资会有更好的警醒,每一个人的投资风格都不可能复制,包括我学习巴菲特,我是学习他选股的理念,这些让我受益匪浅,但巴菲特投资的大牛股,华盛顿邮报、可口可乐,都是他那个时代里的颠覆性行业,高速成长股。巴菲特通常都是在公司市值不是很高,发展不是很大的时候就买入,但最后他赚大钱还是十只八只股票,这十只八只也不是当时就认定一定会涨,而是有那个苗头,有这个苗头的公司他也买过两三百家这类型的公司,真正跑出来的大牛股,实现上百倍的也只有这十家八家公司。

我也不建议大家完全学我的投资方式,但可参考我的选股思路结合自己的风险偏好来选股或交易,因为这和每个人的经历、对个股的了解、操作和毅力都有关,今年我看起来收益还好,但去年奇虎360,我是15美元买的,曾经涨到25美元,最后跌到13.7美元,当时我也很困扰,但我还是能够扛住,坚持,因为我觉得公司的基本面还是没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