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雪球专刊第014期:要买就买科技股
16383300000005

第5章 互联网公司五要素分析框架

释老毛,大学老师,发布于2014/01/08,原帖地址:http://xueqiu.com/6146070786/26995293

在股票的世界,每个人都是自己账户的主宰,这是一个真正的自由王国。我在A股买大蓝筹,不是偏爱大蓝筹,而是这些大蓝筹目前具备足够的安全边际,如果像2007年那样大蓝筹都涨到10倍PB、60倍PE,我也会弃之如敝屣,事实上我已经干过这事儿了!现在不买小盘股,不是讨厌创业板,而是创业板的股票大多数不符合价值投资的标准,A股的创业板质地太烂,价格太高,要符合我的买入标准,估计要跌到300点左右,才可能有系统性地淘到便宜货的机会。

我并不排斥新兴产业,更不排斥互联网企业,事实上我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我爱好科学,追求进步,喜欢读推理小说和科幻小说,这样的人能拒绝新事物的诱惑吗?只不过我买的新兴产业,不是在A股,而是在美股的中概股里淘金而已,因为那里有更优质的公司,更便宜的价格,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网游公司:我买过网易、盛大、完美、畅游网游四大豪门。试问,创业板的中青宝能比吗?

视频公司:我买过搜狐,搜狐视频的客户流量比乐视网高吧,此外还有畅游、门户、焦点地产、搜狗,市值才30亿美金、180亿人民币。试问,创业板的乐视网360亿市值,能比吗?

互联网公司:我还看好YY、500彩票网、奇虎360,悲剧的是,这三只股票与我无缘,像我这样正统的正人君子,从来就没上过YY、草榴之类的网站,一辈子也没买过几张彩票,对周鸿祎的印象开始基本上当成个流氓。当我搞明白这三家公司的商业模式和投资逻辑之后,股价已经一路疯涨上去了,市场没有给我买入机会,我抱怨了吗?没有,我只是在静静等待机会降临而已。

科技股:我买过蓝汛,CDN布局占有率不亚于网宿,寡头竞争,市值才不到3亿美金、18亿人民币。试问,创业板的网宿科技140亿市值,能比吗?

我还买过女性健康,真正颠覆性的新科技:女性安全套,能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伟大产品,我认为这个产品比把汽车从机动变成电动要牛逼多了。至于另一只大牛股Tesla,老实说我搞不懂,我至今也搞不清楚Tesla和比亚迪哪家的技术路线更代表未来的方向,Tesla粉儿和比亚迪粉儿在雪球论战过不知道多少次,他们既不能说服对方,也不能说服我这个第三方,因此,我的选择就是两个都不买。

我实在不明白,为什么同样的企业,在不同的市场,价格能相差十倍?有中概股这个锚,创业板明摆着是在装傻嘛!我更不明白的是,那些向A股散户鼓吹创业板的黑嘴们到底居心何在呢?

投资最难的是估值,没有估值这个锚,就没法定价。有人说闭着眼买,有人说看灵感,例如昨晚看到某大神的观点,“我对一家上市公司的业务看几秒钟,我就能断定有没有前景,该不该投资。几秒钟可能夸张了一点,最多1分钟考虑该不该继续调研下去。一般从我开始认真调研一家公司,到我买入的时间平均不会超过3天。掌趣花了1天,网宿花了2天,蓝汛花了2天,SCTY花了1天,特斯拉花了1天,乐视网花了半天,奇景光电花了几周,比特币花了3天……”我只能说,抱歉你这不叫投资,你买彩票也只需用几秒钟或1分钟考虑就足够了,或者在一堆强势股中靠掷硬币决定,也许更节省时间,收益率更高!

关于互联网公司,雪球上高手很多,i美股以30%资金3个月创造出30%回报,这个业绩更是神操作。我也是到了雪球之后逐步学习的,投资心得有一些,方三文童鞋现在四处为他的新书作宣讲,我也抛砖引玉,谈谈我的互联网投资思路,主要受@梁剑、@不明真相的群众、@巴菲林奇小厄姆、@AkusaMikasa 、@毛老板等雪友的启发,那就是不看PB、PE,轻资产没法看PB,现金流是未来的,更没法看PE,定性分析方面互联网公司也没有成熟的商业模式,那怎么估值呢?化繁为简,就看五条:

第一,看用户流量

烧钱是为了赚钱。互联网公司初期没有利润,只能看未来利润的源头,即用户流量(UV),特别是活跃用户数(Active Uers)的变化。奇虎360为什么估值高,高就高在它的用户数量太庞大了!我的理解是,用户数量才是互联网公司的真实资产,这个模式其实很好理解,非常像中国平安的寿险业务,保单表面上看是费用,实际上是未来的利润,中国平安卖出的保单越多,账面亏损越大,但内涵价值越高,就是这个道理。哈哈,传统行业和互联网行业能融会贯通的,雪球也就是释老毛一人吧,我正是悟出了这个诀窍,才敢在2013年A股大举进军平安,美股大举进军互联网。总之,互联网公司的用户流相当于传统行业的现金流;传统行业看净利润的增长率,互联网公司看用户数量的增长率;传统行业看PE、PB,互联网公司看市值和用户流量之比(P/U)。用这个估值模型分析腾讯、奇虎、YY,是目前市场通行的方法。

第二,看货币化能力

免费的才是最贵的,有了用户流才有现金流,有了U才能分析ARPU(每用户平均收入)。能让用户心甘情愿从口袋掏钱,互联网最赚钱的业务就是3G:Game、Gamble、Girl。因此,把用户转到这些能赚钱且有黏性的业务才是出路,腾讯的Game、500彩票的Gamble、YY的Girl,看好的逻辑就在于此。当然,用户流未来能否转化为现金流,是互联网公司的风险一跃,不成功则成仁,要么上天堂,要么下地狱。腾讯帝国的崛起,就是通过免费的QQ、微信吸引到海量用户,再通过网游、增值服务、渠道分成、广告把用户流源源不断地转化为现金流。反面的例子就是新浪,新浪微博也拥有海量用户数,但始终没有办法把用户流量货币化,在微博最火的时候投资新浪,注定了腰斩的悲剧。貌似雪球和新浪微博很相似啊,呵呵。

第三,看用户体验

互联网行业用户就是上帝,能吸引用户、留住用户,唯一能靠的就是伟大的产品。腾讯、奇虎、淘宝的兴起,不是依赖政府保护和推广,而是依赖产品极致的用户体验,方能杀出一条血路。同理,央企也搞过人民搜索,结果一塌糊涂,互联网行业千万不要投国企或者有官方背景的企业,互联网是屌丝的天下,官僚永远搞不好互联网,因为根本没有为屌丝服务的互联网基因。

第四,看企业家精神

互联网行业没有任何门槛,VC的钱比好主意多,几个大学生在地下室就能创业,只要主意好就不愁融不到资,因此互联网的竞争极为残酷,全行业野蛮成长,能侥幸胜出,全靠领导人和团队的狼性!狼性!狼性!不玩命,就灭亡!关于企业家精神我对360有一些思考。(http://xueqiu.com/6146070786/26796120)

第五,看行业龙头

因为老方说过,“老二非死不可”嘛!任何互联网的细分市场,要投就投No.1,老二便宜的话可以投,老三老四基本就是垃圾,不投苏宁云商就是这个道理(不是苏宁不好,而是它做不到No.1、No.2),所以,真想投互联网公司就去中概股吧,创业板别说是老二,老三老四都排不上,还被市场炒得群魔乱舞。

投资互联网公司难在哪儿呢?第一条和第五条有客观的数据可供分析,但这两条只是结果而不是原因,而最重要的中间三条(用户体验、企业家精神、货币化能力)是纯粹主观的,这也许就是投资互联网公司的难度所在吧!

对于美股新兴产业的投资,@许志宏、@国老、等大V都有丰富的经验,我也是试水,在摸索中前进,没有成熟的经验,甚至连有价值的教训都没有一个,自从2012年在美股开户以来,正好赶上中概股狂飙,无论哪只股票,基本都是买了就涨,一路上涨,涨得令人瞠目结舌,说实话,涨得我都晕了,因为我搞不清到底是在赚公司的钱,还是在赚市场的钱?这种感觉和2006、2007年的A股市场非常相似。

2013年美股账户收益33%,主要是因为后续的新增资金量较多,建仓成本较高,大幅拉低了年度收益率,如果按照年初的资金计算可能收益率要高一倍,60﹪、70%甚至翻番。面对动辄30%以上的回报,很多雪友还嫌不过瘾,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试问,这正常吗?我的经验告诉我,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市场可能持续提供年化100%的回报,这一点我不太同意@不明真相的群众“100%不是梦”的预期。我可能和大多数的美股投资者都不同,我认为其实我们都是池塘里随着水位上涨而上浮的鸭子,更需要的不是得意而应该是警觉。巴菲特早说过,只有退潮之后,才能知道谁在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