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雪球专刊第011期:小白投资20讲(基础篇)
16383000000006

第6章 小白投资入门第5讲:你,应当坚持怎样的投资理念(1)

东博老股民,个人投资者,发表于2012/9/26

原帖地址:http://xueqiu.com/9528220473/22268835

投资与投机,是一对与生俱来的孪生兄弟。在证券市场理论上是相互对立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投资理论,同时也无法分辨谁优谁劣、各有千秋。投资需要的是耐性和耐心,投机需要的是眼明手快和快速反应能力;投资需要的知识面要宽一点,投机则相对少一些;投资所受到的心理磨难要多一些,投机则得到的短期心理快感要多一些,更能满足人的赌博心理;投资行为长期成功的概率要高一些,投机行为短期赚钱的概率要高一些。

从世界各国成名的基金经理来看,虽然他们各自都有一套资金运作的方法,各不相同也各有千秋,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从不听信股评家,也不相信股票分析师的分析,只相信自己的判断,很少优柔寡断,各自都有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都是长期投资的行为多于短期投机行为。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在我国是没有真正的长期投资概念的,目前也没有上市公司值得长期投资。由于国家赋予这个市场的功能特性,由于政府对证券市场政策的朝令夕改,由于上市公司的过度包装,由于机构坐庄的肆无忌惮,我国证券市场的投机风气是有目共睹的,在这种市场氛围下,人们只能选择投机,别无他法。我在下面论述的所谓投资理念其实不能算是真正的投资理念,充其量是运用投资理念来进行投机操作,即理性的投机行为。也就是说,所谓投资理念,实质上也是一种投机方式,是以长期投资的心态、研究方法买进股票,以标准投机的方式卖出股票,不管是赚钱或者是亏损。一句话——投资性买进,投机性卖出。目的——赚钱!

一、认巴菲特为师,里森为戒。博取百家成功之长,抛弃万人失败之短

毫无疑问,当今世界证券投资第一人属于巴菲特。他的理性,他的思维方式,他的意志,他的投资方法,他的投资结果,等等,值得我们学习和崇拜。

巴菲特,生于1930年,性格内向,脾气温和,外冷内热,不惹是生非,善于说服人,从小立志赚大钱(他在12岁时曾经说过将在30岁前成为一个百万富翁,并宣称如果实现不了这个目标就跳楼自杀。实际到了1962年即32岁时就成为百万富翁)。他对数字特别敏感,是个工作狂,非常自信,有点固执,有点吝啬。喜欢阅读财务报表,所有爱好让位于证券投资。纵观一生,并非平坦。早期并不成熟,属于赌徒式被动投资;后期很成熟,属于有意识主动投资。我们主要学习他后期的投资理念。

巴菲特投资生涯40多年,综合平均年收益28.6%(实际证券投资年收益大概20%左右),一度成为世界首富。

巴菲特的个人财产由三个部分组成:

1.靠证券投资、做生意起步,积累原始资本。至1951年(21岁)积累1万元。

2.创办家庭式合伙人企业,提取投资利润的25%作为报酬,快速增加积累。随着证券投资的成功,合伙人企业快速扩张。至1964年(34岁)积累启动资本400万元。

3.利用合伙人企业资金收购伯克希尔纺织公司,利用伯克希尔公司资金收购保险公司筹集资金,发行债券筹集资金,用于投资证券市场。属于利用资本市场借鸡生蛋型,使得他在股市下跌时有源源不断的后续资金用于补仓摊低成本。至1997年(67岁),他拥有166亿元市值资本;1998年294亿元,成为当时世界首富。

巴菲特后期的证券投资理念概括起来有这么几点:

1.重视基本分析、内在价值分析,不熟悉的行业不要涉入;

2.坚持长期投资,不为短期涨跌而动摇,不想持有十年的股票一分钟也不要;

3.选择行业的收费桥梁公司,特殊的垄断企业,笨蛋也能管理的简单型公司;

4.以自我为主,不追逐热点,喜欢逆向思维;

5.以企业成长性、产品市场占有率为主要选择方向;

6.一旦买进,终生拥有。(这一点不适合我国市场)

里森,英国人,英国巴林银行的首席交易员。巴林银行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英国的老牌银行。里森读书毕业后(具体学历不明,应该学历不低)进入巴林银行,做金融期货交易员,后因业绩突出,升为首席交易员。坦白地说,里森是个杰出的投机专家,毫不逊色于索罗斯。在英国证券期货界名声很大。

里森在巴林银行当了十七年的交易员,年年盈利,银行上上下下都对他刮目相看,由此也种下了祸根,风险监督委员会对他的监督形同虚设。他看好日本的证券市场,因为日本证券市场已经走了多年的熊市,应该上升了,所以在日经指数期货上大量做多。其时,日经指数还在震荡走低,而里森却不是及时平仓认输,而是不断加码做多。终于大难临头,没想到日本发生了大地震,经济崩溃,指数快速下跌。巴林银行发生支付危机,资不抵债,宣布破产。好端端一个老牌银行毁于一旦,毁于以前的功臣里森。里森由此锒铛入狱,目前已身患绝症保外就医。从此生活费用受到限制。

假如,日本不发生地震……没有假如,这就是风险!

证券投资是一项风险投资,不但要总结成功的经验,还要研究失败的教训。成功的经验要好好学习,失败的教训更要认真研究总结。

在我们前面有那么多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供我们学习和吸取,难道我们还有理由不成功吗?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难道我们还有理由不能超过前辈吗?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

二、潜心研究为主,休息为辅。真情付出必有厚报,市场相反必须休息

既然决定投身于证券投资行业,作为终生事业,就必须全身心地投入。成功,是每一个人梦寐以求的,每一个人都在找一条捷径,争取多快好省的成功。有没有呢?不知道。反正西方人运用各种方式找了一百多年,没有找到。我认为是没有这条捷径的,要想收获就必须付出,要想成功就必须加倍付出。

投资证券的投资方法有无数种,每一种方法都有它的优缺点,完美无缺的投资方法是没有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找出适合自己的一种方法。一旦选择某种操作方法后,轻易不要改变,一般应使用一年以上,检验是否成功的标准是是否适合自己和是否能跑赢大盘。从根本来说,能够跑赢大盘的就是好方法;从道理来说,能够适合自己的就是好方法。

一旦确立自己的投资方法后,就应确定研究的方向。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相通的,投入和产出永远成正比。只要真诚地、努力地去研究证券市场,肯定能得到回报。请相信,上帝是公平的!天道酬勤!

如果某一阶段自己的感觉和预测,实际操作过程完全与大盘相反,说明自己大脑太疲劳了,需要休息。必须选择休息,调整心态、调整思路,最好空仓休息,如果你继续干下去将会得不偿失。学会休息也是一种投资方法,一种很有效的方法。

三、资金安全为主,赚钱为辅。风险控制始终第一,盈利指标永远第二

证券市场是具有高度风险的市场。毛泽东论战争有句名言“保存自己,消灭敌人”,借用在证券市场就是“炒股赚钱的最好办法首先是保护资金”。因为如果你的年利润目标是30%,某一年亏损50%,第二年你就得赚取238%的利润才能达到目标。如果第二年继续亏损20%,第三年你就得赚取449%的利润才能达到目标。此时你无论如何也达不到目标了。台湾有句名言:十年股市一场空!说的就是股市的高风险。

证券投资第一年很重要,特别要强调安全。因为你一旦亏损,此时你的方寸大乱,急于翻本,饥不择食,把原来定下的投资理念全忘了,拼命追赶热点而不能自拔,越陷越深,最后就会得不偿失,被市场淘汰。

为了安全,入市就得做准备工作。首先是了解这个市场,学习有关理论知识。然后进行模拟操作,决定自己的操作方法。然后选择适当的入市机会,力争马到成功,一炮打响,树立自己的自信心。开个好头是成功的一半。

买进股票一定要深思熟虑,把安全放在第一位,赚钱放在第二位。因为你的年利润只要30%,所以只要把握一次机会就已经足够。没有必要实行多次出击、积少成多的操作手段,况且多动是证券投资的大忌。

判断失误、看错股票、操作失误是不能避免的,无论是投资还是投机,一旦证实自己看错了,一定要毫不犹豫地卖出止损,不能存在侥幸心理,以避免引起重大亏损,而且也浪费时间,错过时机。事实证明,止损是保证资金安全的必要手段。尤其是投机操作,千万不可由于套进而由投机转为投资。对于投机操作来说,止损、止损、再止损是保证安全的最高原则!

不要急于求成,慢慢来,只要每年保证30%利润率,50年以后你就是世界第一富翁。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没有人能每年赚取30%的利润,到那时你就是世界第一名人,世界第一富翁。心理要稳定,安全、安全、再安全是保证成功的最高原则!

四、基本分析为主,技术为辅。势头投资选择品种,技术分析决定时点

纵观世界证券市场,成功者寥寥无几,且大多数采用基本分析方法,纯属采用技术分析方法的几乎没有成功者。虽然他们采用的方法各有不同,各有所长,但是仔细分析都是以基本分析为基调、其他方法为辅助方法。由此证明基本分析方法是最好的方法,我们也应该采用基本分析方法。

基本分析,顾名思义就是分析基本面。基本面包含外交和政治、金融和经济、汇率和利率、国情和人气、社会需求和市场供给、经济周期和股市趋势、管理机构和上市公司、行业前景和产品结构、董事长和管理层、老与新和大与小、企业成长性和市场占有率、负债率和利润率、资源结构和市场容量等等。要想全部了解和熟悉绝非易事,只有在平常边操作边学习,边学习边操作。使得资本和学识、经验同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