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雪球专刊第082期:熊市赚钱大法
16382600000003

第3章 炒股八年感悟:不要轻言放弃

作者:飞泥翱空,个人投资者;发表时间:2014-8-13;

原帖链接:http://xueqiu.com/7211544918/54424542

2015年的8月,股市又回到了3000多的位置,似曾相识。可能3000点对我来说是个心坎,自己不长不短的股市经历里,有太多次遐想着这个点位区域了。

2007年8月从父亲那里拿到第一笔赞助资金,虽然很懵懂,但可能因为入市前就读了大量投资书籍的缘故,也可能是性格使然,隐约能感受到那时市场4000到5000点背后危险的气氛。

2008年4月,当时毫无根据的看跌却真实发生了,并伴随着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

半年多的时间里自己一直手握现金等待着某个信号,好冲杀入场,4月那一天这个信号出现了,降印花税。这是上证指数从6000点腰斩到3000点后政府最为明显的救市信号,第二天,股市几乎全线涨停,那一天创造了历史,也成为了所有股民的记忆。(2015年指数再临同一区域的这一天,几近跌停的指数同样冲击着每一个人的思维)

我也是在那之后正式踏入了股市的深坑,整天拿着计算机遐想着年化20%,四年一倍的财富美梦。但却不知,后面等待我的几乎是暗无天日的蓝筹股6年超级熊市,自那之后,来自纯股票的收益就没有为正过。

招商银行,自己买入的第一只股票,至今还保留着自己当时的思维草稿——“中国最优秀的股份制银行,30元的价格,30倍的PE,不贵。”

草稿上这一段总结性的结论,现在看来既好笑,又真实。

若不考虑当时环境和估值的差异,那之后的经历和心路和现在雪球的@云蒙妹子其实是惊人相似的——疯狂地收集着关于招行的点点滴滴,并且越是学习,对招行的优秀越是认可,买入的欲望越是强烈,越是买了更多,越是被其吸引,这是一个循环。

随着招行的不断下跌,股价从30到26,24,22,18,自己一路加仓,现金很快就没有了,随后便卖出其他获利或者亏损不那么严重的股票,集中到招行。最终演变为单票满仓。

3500点入市,分散建仓,2700点耗尽资金,半年后,账面亏损65%,资金腰斩再腰斩。

所满仓的银行也从30PE下跌到12PE,并且在之后长达数年的时间里一直维持着仅仅个位数的水平。(也是这段经历让我非常仔细地思考了“分散”与“集中”的取舍)

这段经历对至今仍然坚守在股市的任何股民,我想都是宝贵的。

“市场的癫狂程度远远超出个人的想象力极限。”

1664,以及之后长达6年的蓝筹熊市,对于站在2007年或者2008年的人们来说,是无法想象的,但却又是真实发生的,不得不去接受。

之后就是自己近乎执着的等待,似乎中国股市越是悲惨,周围的人越是看不上股市,我就越是坚信股市的投资价值。

几年的时间里近乎苛刻的节俭生活,每个月拿到的工资先扣一半储蓄起来,每一笔奖金假装从来没有收到过并储蓄起来。其去向的终点都是股市,我始终相信自己的这种坚持一定会在某个时刻带来回报。

这样的过程持续了几年,现在再回头想想,也只能用执着解释。因为那种时候知识已经不太重要,起着决定作用的是性格。

然后,然后2014年,指数又回到了3000点,周围的人又开始躁动起来,并且在杠杆的作用下以极快的速度完成了从极度悲观到极度乐观的转化,现在又同样以极快的速度完成了相反的轮回。

现在想起这一年,无疑既幸运,又感慨。

幸运的是自己有幸抓到了诸如融资打新,A类产品这样只有极端市场才会出现的奇葩机会,极大地改善了总资产的收益,平滑了市值的波动。

感慨的是其实这一年里的股票投资只做对了一件事,也只需要做对这一件事——那就是在2000多点的位置保持了最大的股票仓位比例,此后克制住了追加投资和动用融资的欲望,并越涨越卖。这使得自己长达6年的坚守最终还是获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自己这半年里写了一些关于“被动投资”“资产配置”的文章,个人认为无论5050还是基金定投,配置的条条框框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可能只有是否能做到顺势不加仓,逆市不退缩。

2014年到2015年的这段经历,可能以最近这连续的暴跌为信号,能够画一个短暂的休止符。

新的历程又会在眼前展开。

这样的经历对每个股民都是异常宝贵的,对新股民尤其如此。

我们经历了一轮迷你牛市的上半程,新韭菜和老韭菜的分化,会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剧烈地进行。这是一个从盲目到恐惧,再从恐惧到敬畏的过程。也是发现自己在市场面前强烈“无知性”的过程。

市场无法预测,我们能做的,只有尽可能地辨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