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养老护理日常照护技术
16236800000003

第3章 用餐照料(2)

用餐照料的基本思路

了解从口中进食的意义

对老年人来说,即使身体有各种功能障碍,从口中进食也远远好于鼻饲、胃造瘘等进食方式,因为“口中进食”是人类最基本的进食方式。

从口中进食意义非常重大。首先,通过对视觉、触觉、味觉等神经中枢的刺激,可以让控制意识的脑部网状结构、额叶运动皮层和感觉皮层等活跃起来。

通过从口中进食,可以促进唾液分泌和胃功能。胃开始发挥功能后,肝脏和胰脏也开始活动,随之肠也开始蠕动,使人体的整个内脏系统都能积极地发挥作用。

老年人一旦在进食上需要别人照料才能进行,会感到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急剧下降。因此,让老年人能够正常进食不仅是为了维持生命,也是为了继续保持老年人的生存意识和尊严。那么,如果发现老年人吞咽食物困难,就可以判断为无法再从口中进食了吗?大家要注意以下几个误区:

一、“吞咽困难”不等于“吞咽反射功能”丧失老年人由于患病、身体功能障碍等造成吞咽困难,就被认为不能再从口中进食,其实这是认识上的误区,除了延髓性麻痹(延髓下咽中枢发生障碍)或假性延髓性麻痹(大脑前额叶两侧发生功能障碍引起吞咽障碍)等特殊情况以外,老年人即使有吞咽困难现象也并不代表吞咽反射功能已经消失了。只要还存在吞咽反射功能,帮助老年人恢复从口中进食就并非不可能。

下面就向大家介绍一个检测吞咽反射功能是否存在的简便方法:

(1)护理人员将手轻轻贴在老年人喉部,然后指导老年人:“请试着咽下一口唾液。”

(2)老年人轻轻地咽下唾液。此时,护理人员手贴在老年人喉结处,当老年人咽下唾液时护理人员感觉一下,老年人的喉结是否向上提起。如果喉结能够向上提起,说明老年人的吞咽反射还存在。

判断老年人无法进食的几个误区

二、“不吃”不等于“不能吃”

不能把老年人“不吃饭”等同于“不能吃饭”,因为老年人的进食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食欲不振、口腔疼痛、饭菜不可口、照料方法不当等,都会影响老年人进食,但这并不代表老年人已经“不能吃饭”了。

三、老年人的就餐环境是否完善

如前文所述,为了方便吞咽,需要老年人保持身体前倾的就餐姿势。

但是,如果桌椅的高度不适合老年人就餐,无法保持上身前倾的坐姿,就会给老年人的进食造成困难。另外,就餐时间不合理、长期卧床不起所导致的身体活动力低下、缺乏饥饿感等,都会影响老年人进食。所以,老年人的就餐环境一定要引起养老机构的高度重视。

四、“不能吃”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如果饭菜不合老年人胃口(判断方法:如果换成老年人喜欢的饭菜就会吃,说明是因为饭菜不合口味而不想吃,不是不能吃)或者受到烹调方式影响、口感不好,饭菜色香味,都会成为老年人不吃饭的原因。食物的形态(大小、形状、口感、冷热等)或老年人佩戴的假牙不合适、口腔出现异常症状(虫牙、牙龈炎、牙齿损伤等),都会影响老年人从口中进食。

鼻饲、胃造瘘是最后的进食手段,应尽全力避免需要接受鼻饲、胃造瘘的情况,其实只限于球麻痹(延髓下咽中枢发生障碍)或假性球麻痹(大脑前额叶两侧发生功能障碍引起吞咽障碍)的重度患者,除此情况之外,只要老年人还存在下咽反射功能,就还有从口中进食的可能。

鼻饲、胃造瘘是针对营养状况显著低下的老年人维持生命的最后方法。

即使有过鼻饲、胃造瘘经历的老年人,如果老年人身体状况开始好转,就要继续把“恢复口中进食”作为最首要的目标,在此过程中,养老院的护理人员要重视老年人的口腔护理。在进食方面,可以先尝试让老年人吃一些流食或比较柔软的食物,再逐步设法帮助老年人恢复“口中进食”。

了解进食的流程

一、开始意识到需要进食

做饭炒菜时的香气、声音,或者“开饭了!”的招呼声,这些都会引起人的食欲和饥饿感。

二、对食物进行辨认

发现食物、辨别食物或触摸到食物。

三、判断食物形态,调整进食时的呼吸和口型

先判断食物的形态(形状、大小、一口能够吃下的量)、状态(食物的软硬度、冷热、香味、味道等),然后相应地进行口型、进食速度、进食角度、呼吸等的调整。

四、从口中摄食

用筷子、勺子等就餐工具,根据食物的形态、大小等,把食物送到口中适当的位置。

五、咀嚼食物

一边分泌唾液,一边通过进食器官(上下颚,牙齿,舌头,嘴唇等)等一系列协调的动作进行咀嚼,将食物嚼成容易吞咽的形态。

六、将食物送至喉部,然后咽下

食物还在口中时,此时吸入空气的顺序为:鼻→鼻腔→咽喉→气管→肺。结合食物吞咽下的时机,喉头盖关闭遮盖住气管。此时,需要闭上口唇,才能将食物送进食管。

顺利咽下口中食物需满足三个条件

一、食物的大小形态

首先,食物的大小和形态要适合老年人吞咽。

二、食物的湿润度

如果食物没有一定的湿润度是很难下咽的,咀嚼时唾液将食物润湿,然后再下咽。

三、呼吸配合下咽

呼吸和下咽是无法同时进行的。下咽中枢和呼吸中枢通过一系列无意识的配合,使下咽和呼吸的时机配合得恰到好处(下咽时闭气)。

正确的就餐姿势

人体自然的就餐姿势是身体稍向前倾。当身体前倾时气管变得狭窄而食管变得扩张;如果身体后仰,食管会变得狭窄,容易发生误吸或误咽。

为了避免误吸和误咽,正确的就餐姿势是:①坐姿下,上身稍微保持前倾。②肩部放松,手端起碗时肘部自然弯曲。③膝部稍微弯曲,双脚足底着地,承受住一部分体重。

另外,不建议老年人坐在轮椅上就餐。这是因为很多轮椅的座位为了保证乘坐时的舒适和稳定,一般会将座位设计成“前高后低”,老年人坐在轮椅上要保持上身前倾的姿势会比较困难,不利于进食。因此,还是尽可能让老年人坐在椅子上就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