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等你从早稻田回来,要全身心投入到祖国的农业科学事业中来。不能只满足于种早稻,还要研究双季稻、三季稻......--和我比赛吃烤板筋的哥们儿她爸
.......
这位叔叔还说,80年代他的同学从早大学读完经济学回来后,就被分配在农科院当会计,直到今天,还在农科院当会计。
言归正传。
从高圆寺车站乘电车到中野,换乘地铁,从地里一爬出来就是早稻田。这里一棵稻子都没有,和高圆寺差不多,只是路稍微宽一些,住户稍微少一些。
从地铁站沿路向北再往东,道路豁然开朗,学生也多起来。路边有一座雄伟的教堂一样的建筑,那就是早稻田大学的象征--大偎讲堂(大偎重信是早稻田的创始人,后来还当了日本首相)。
讲堂前的广场上聚集了很多学生,他们围成一个个圆圈,有人弹吉他,有人吃东西,还有人滑滑板。
讲堂高大,近看必须仰视。大门紧闭,砖墙和铁窗让人有些不寒而栗,但米黄的颜色又给这座古老的殿堂凭添了一些暖意。伫立讲堂之前,我似乎能听到唱诗班的歌唱。
这里是早大的学术殿堂,就好像古希腊的圣人们比道德、比智慧的地方一样。不由自主地,我想:如果有一天,我也能登上讲堂里的大舞台,一年留学也算不虚此行了。
讲堂前,见到了广间还有几个欧美人。我们由他带领,参观早稻田。
我们看到了大偎先生的铜像,法学院、经济学院,校园里的建筑多是欧式风格,陈旧却厚重。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自己上课的教室在哪里,广间便指出一条路,让我自己找。
又是一条小巷,时而上坡,时而下坡。路过了咖啡馆,看到了观音菩萨石像,走过一片墓地,闻见炸虾的香味。就在眼镜店和便当店中间,我终于找到了22号馆,早稻田国际交流中心。
门是自动的,当红外线传感器感知到物体时,门便会打开。不像我北京的大学,进门必须出示学生证。而站岗的警卫一丝不苟地行使这唯一的权利,决不说一个"请"字,像审犯人一样吼着:把学生证拿出来!看罢一摆手,比校长谱都大。
早大的教学楼进出自由,我便进去一探究竟。一楼是计算机室,像联合国大楼的某个房间:世界各国的学生分别围坐在几个大圆桌旁,多台电脑自然也呈弧形摆放,电脑之间没有隔断,使用者可以随时和左右甚至对面的人交流。
这间大房子里很少听见说话声,只有劈劈啪啪敲击键盘的声音响个不停。我忽然想起小学第一次上计算机课。
那时候电脑还是稀罕物,只有名校才拥有电脑教室。进入教室的人必须换拖鞋,然后严格按照老师的指示,开主机、开显示器。每一个动作都要摒住呼吸,仿佛稍有差池便会引发爆炸一样。
因此,每每上完计算机课我都很疲惫,不仅因为精神高度紧张,还有为了尽量少吸入一些来自80多只脚的混合气体,更消耗了不少体力。
后来,电脑在中国越来越普及,我们再也不把进电脑教室当作什么神圣的事情了,只是管理员还是吆喝着:戴上鞋套!
我觉得当年戈尔他老人家说"厕所反映文明程度"只是个比喻,其实他的意思是文明程度反映在细节上。
比如这间屋子里的电脑,看上去又脏又破,可是个个运行速度极快,而且支持几乎世界上的所有语言,输入法一应俱全。当我试着用紫光输入法给老妈写第一封电子邮件的时候,惊异之余激动不已。
忽然又想起和我比赛吃烤板筋的哥们儿话:"啥叫帅哥啊,不是高鼻梁深眼窝,而是一脑子的智慧和一身的本事。"
借她的名言改编一下:"啥叫世界级高水平大学啊,不是有多少楼出多少论文,而是人文化的管理和遍布每个细节的高科技。"
时间原因,我没有更细致地考察国际交流中心二楼以上的样子。依照时间、地点和暗号,我和广间再度相遇。
我和那几个欧美人一起,穿过大街小巷,又参观了早大的文科校区和理工科校区,连接着三片校区的是一条两边很多书店的大街。早大的教学楼、行政楼、体育馆、图书馆就分布在这片街区,散落在商店与民居之中。
说老实话,早大的建筑远不及Y大。一个极普通的日子,Y大经过盛典般欢庆之后,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大院系有了自己的教学楼,教室里光缆、卫星电视......能接的都给接上了。
就连学生宿舍也由原来的一间房挤8个人变成四室一厅的套间,每人都有自己的房间。现在还有多少结了婚的夫妇买不起房子住集体宿舍,怪不得辞职到Y大上研究生的人越来越多。
"考上Y大,就等于分到了房子"。
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就更牛了。先把一二层租出去,饭馆、酒楼、洗浴中心,经济活动空前活跃,收入空前增长。
还不够,三层以上也要出租,名曰"西环最后学术胜地的绝版写字楼"。所剩无几的几间教室,足够糊弄学生了,还有什么比挣钱更重要呢。
男男女女勾肩搭背地穿梭于校园之间,夜幕中的女生宿舍前,不断上演着"长亭惜别",当然,也有人把这个地方叫做Y大A-片梦工场。学生会就是酒池肉林,朋党之争、欺上媚下、任人唯亲、溜须拍马......
在学生会经历千锤百炼,便具备了做好干部的一切条件。这是我的学校吗?这还是学校吗?楼外玻璃反射的阳光把校园照得金灿灿的,再这虚伪的光辉下,学生们追求着浮华......
不过想想,是谁把我送到早稻田的呢,这样说自己的母校未免有点忘恩负义吧。其实是恨铁不成钢。没有对Y大的期待,哪来这么多不满呢?
知不足,求进取,就怕夜郎自大。历史课上老师们激情高昂地讲述先烈救亡图存的往事,如今虽不必救亡图存了,学习和借鉴还是必要的吧。
.....
我很想在早大校牌前照张相,以便回去说俺在日本种稻子也有个依据。谁知,不要说校牌,就连学校的院墙都没找到。
广间解答了我的疑问。
早稻田大学欢迎所有到来的人,日本人、外国人,老人、年轻人、孩子,只要为追求真理而来,早稻田的大门永远敞开。
早稻田大学的传统就是颠覆传统,没有围墙禁锢学生的行动,也没有陈词滥调禁锢学生的思想。早稻田追求自由与不断创新。
无论去哪栋教学楼,都有多条路作为选择。早大的学生也可以像选择道路一样选择自己的未来。老师会告诉他们:无论是怎样的路,都能通向成功的彼岸。
校园内的公共汽车和地铁是通向世界的起点,从校园里可以乘上电车到达日本的任何地方。到成田机场后换成上飞机,便走向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