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义匪豪情
1609600000001

第1章 前 言

淮阳,淮阳,“淮水之阳”。但是,现在的淮阳,已经跟淮河脱离了关系,不知道哪一年的哪一天,淮河闪了腰,扭搭扭搭朝南边去了。

淮阳,现在只是河南的一个县城,甚至连听说过它名字的人都不多。但是在历史上,淮阳是个了不得的地区。借用春晚的一句话,跟其他的县城相比,淮阳,无论是在行政区域的划分上,还是在历史的重要性上,那都是“爸爸的爸爸的爸爸”的级别。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里有太昊陵,也就是伏羲的陵墓。

伏羲是何许人也?

伏羲,可能出生于6500年前,中国最早的政治局组织——“三皇五帝”的“老大”, 中国人的祖先。据说,伏羲的故乡是甘肃的天水,后来,伏羲带着队伍,沿着黄河,不远万里,以白求恩精神,一路向南,最终,将那个时候的淮阳作为自己的“创业基地”,扎根基层,以超越前人的信心和勇气,做出了很多前所未有的成绩。正是由于伏羲的努力,才使得中国人的老祖先,由原始野蛮社会进入了文明时代。为了纪念伏羲的伟大功绩,人们将伏羲称为中华文明的奠基人。

时光像龙湖的水一样流淌,流去了无数的帝王将相,但是,无法流去人们对于伏羲的感恩以及思念,每个月的初一,十五是当地祭奠伏羲的日子。不唯这个时间,每年的二月二到三月三的太昊陵庙会,更是伏羲的“大日子”。那一年,我站在傍晚的蒙蒙细雨中,看见一辆辆的大卡车,将满满的一车车香灰拉出去。一卡车一卡车的香灰啊,这里浸透了多少人对于伏羲的深沉思念与感激。

在中原大地上,淮阳是一块宝地,淮阳的龙湖,早在孔子出生之前就出现了《诗经?陈风》当中:“彼泽之陂,有蒲与荷;彼泽之陂,有蒲与茼;彼泽之陂,有蒲菡萏。”的景象。几千年过去了,龙湖边上盛产的蒲席,依然是驰名全国的特产。

如果你有幸在夏季来到淮阳,那赶紧去龙湖上看看吧,坐上小船,双桨划开翡翠般的睡眠,船儿轻灵,远远看去像在浓绿的缎子上面滑行。一阵阵凉爽而又富含水汽的风儿铺面而来,风中还夹带着荷花的清香,满身的酷暑全部消融在了碧绿的蒲苇和荷叶中,这是杭州的瘦西湖吗?可是怎么会这样宽阔辽远?这是河北的白洋淀吗?可是为何又如此清澈芳香?都不是,这是北方的水乡,这是淮阳的龙湖。

龙湖,提起这个名字,就把人带进了悠远神秘的远古时代,让人想起了那些关于祖先的神话传说,也许正是,由于这片美丽壮阔的龙湖,伏羲才会定居在这里,正是由于龙湖的美丽,伏羲舍不得离去,才会把淮阳当作自己最后的归宿。把淮阳当做福地的,不唯伏羲一人。

大家也许想不到,陈氏的源头就在淮阳。淮阳的龙湖在夏代被称为陈,西周时的一个诸侯,就在龙湖岸边建立了陈国。那个时代,很多劳苦大众是易国名为姓氏,于是就有了陈姓。著名作家陈忠实曾经在一篇文章当中这样描写淮阳和陈氏的关系:“十多年前我在广州的陈氏家谱园里获悉,陈姓源自舜的后裔所在的陈国,却不知具体方位,今天竟然一脚踏进陈姓始祖所在的陈国的门槛了,无意间完成了一次最久远的寻根,顿然觉得和淮阳亲近到有亲情相系了。”

流连淮阳的,不仅仅有伏羲和陈氏族人,孔夫子在淮阳的行踪,至今是人们淮阳人民永恒的话题。

据说孔夫子带着几个亲近的徒弟,一路风尘,来到淮阳,“在陈绝粮”, 孔子依旧面色平静,弹琴唱歌,用歌声琴声掩盖饥肠的辘辘之声。子路等几个学生,却已经饿得眼发绿,腿发软,东倒西歪地趴在龙湖岸边。

子路指着龙湖里郁郁葱葱的蒲草问孔子:“老师啊,土壤不是可以生出果实来吗?为什么这里有土壤,我们却没有果实吃呢?”

孔子依旧平静地回答:“这是因为果实都让那些不懂道理的昏君贵族霸占了,我们周游列国,就是为了让他们懂道理,只要他们懂了道理,自然也就不会霸占所有的果实,也不会再有像我们这样的百姓挨饿了。”

饥饿的子路,已经听不进夫子的大道理了,他跳进龙湖,扒了一棵蒲根就吃了起来。甜丝丝的蒲根缓解了大家的饥饿,也给了孔子足够的能量,让他继续弹琴,唱歌,传大道。从此之后,龙湖里多了一种美味,那就是“蒲菜”,因为是孔圣人吃过的菜,所以,蒲菜,又被人称为“圣菜”。

不必说神农氏曾经在这里教会人们耕种,不必说陈胜吴广在这里建立第一个农民政权,更不必说无数的文人墨客都在这里留下过不朽的诗篇。单单这水,这荷花,这蒲草,已经足以让人流连忘返。

河北的白洋淀,千里苇塘,每一支芦苇都吹奏着抗日战争的赞歌;淮阳的龙湖,万亩的荷塘,每一丝流水都唱响着淮阳人民抵御外敌,反抗压迫的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