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都市飘香的红苹果
1609100000100

第100章

第125章

王路生:我听说台湾禁止大陆水果进口?

曾思远:必须在香港找一个代理商,可能苹果包装也要换。

王路生:代理商好找,咱先把路子打通以后再说。

安排曾思远住下以后,王路生打了李东的电话。李东接到电话后来到旅社。

王路生直接对李东说:咱县上曾葛的孙子来广州了,打算往台湾发俩个货柜的红富士苹果,都需要些什么手续?

李东:广州市场上卖的东南亚水果大部分都是走私过来的,口岸上对走私农副产品好像管理的不是很严格。香港和台湾也一样。回头我问问大眼妹,看她有什么办法。

王路生:这是一项政治任务,必须完成。

李东:王局长你不要打官腔好不好?我知道曾葛那个人,也知道这两个货柜的苹果对咱洛川来说意味着什么。尽力办好就是了,你一使压力我就不会咧。

李东接着打通了大眼妹的电话,大眼妹说她正在路上走呢,估计晚上回来。

广州某饭店,夜。

晚上王路生做东,宴请曾思远和大眼妹。酒席宴上王路生把曾思远介绍给李东和大眼妹,李东把大眼妹介绍给王路生和曾思远,几个人互相碰杯,交换名片。

宴席结束时王路生对大眼妹说:我们计划往台湾发苹果,你有没有这方面的路子?

大眼妹:刚才李东已经给我说过,这件事交给我好了,你们只要把苹果发到广州就行了,其他事就不要你们管了。不过听说费用不低。

曾思远:我只考虑把故乡的苹果发到台湾,让台湾的乡亲们感受大陆人民的乡土情,的是不赚钱也要做。

大眼妹:只要发过去就肯定赚钱。不过质量一定要装好,一点都不能含糊。

王路生:我们执行的是欧美标准,每一箱苹果都经得起考验。

大眼妹:苹果发下来时我看看,如果质量过关可以考虑出口到澳洲和中东。

王路生:中东那些产油国家很有钱。

大眼妹:生意人只要严守诚信,路子就越走越宽。

王路生:你如果到洛川时欢迎你来我们公司参观。

大眼妹:如果有机会一定去。

广州某旅社,日。

安排好给台湾发苹果的事以后,王路生又给日本的客商打电话,约日本客商来广州洽谈在洛川修建苹果果汁厂的计划,日。本客商常驻香港,晚上就坐火车来到广州。

王路生设宴款待日本客商。在宴席上王路生向日本客商介绍了县政府对建设苹果汁加工厂的态度。县政府指示只要洽谈成功,给日本客商提供一切方便,五年内免税。日。本客商询问了一些细节和关切的问题,答应回去以后再考虑考虑。

王路生还想到越南和泰国去一趟,那两个国家和果业公司都有苹果业务。这时老爸从家里打来电话,说他和妈妈也想来广州转转,路生在电话里高兴的说:好呀,我跟小燕在广州等你们。

过了两天王和平老两口和刘启运老两口都下广州来了。几个老人在广州旅游,赞美改革开放以来祖国的发展变化,嗟叹现在的年轻人比他们那一代人敢想敢干。他们在广州看了想看的地方,吃了一辈子都没有吃过的食物,几个晚辈陪着老人,让老人们彻底开了眼界。

洛川县果业公司经理办公室,日。

王路生回到洛川后,接到了日本客商发来的电传,说他们不久就来洛川考察建设果汁厂的地点。王路生给县政府做了汇报。日。本客商来洛川后,几经考察和验证,决定把果汁加工厂厂址就选在县南三公里的作善村。县政府为果汁加工厂提供了一切便利,从征地到果汁加工厂建成只用了一年时间。彻底解决了果农下捡果的出路问题。

果业公司下属的苹果饮料加工厂也推出了独具洛川风味的饮料:果醋。并且形成了一整套生产工艺和流水线,产品畅销全国。公路沿线由客商和果农共同投资兴建的几百幢冷库形成了储藏十万吨苹果的冷储能力。苹果下树后可以直接进冷库,既提高了苹果的新鲜度,又能随时调节市场,市面上常年可以供应新鲜苹果。使洛川苹果又上了一个档次。

西街,日。

曾思远到洛川调运苹果时果然把八十岁的老爸带回了故乡,让爸爸圆了故乡梦。

农历十月,苹果采摘已到尾声,天还不太冷,西街村一反常规,搭起了只有元宵节才搭的灯棚,一街两行都挂起了只有过年才挂的彩灯,年轻人扭起了秧歌,跟曾涛年纪相仿的屈三林老当益壮,竟然披挂上阵耍起了狮子。

一排小车来到西街村口,曾涛下车后跟王和平紧紧地相拥,俩个老人互相叫着小名泪流满面。

王和平:石头,六十多年了,你终于回来了。

曾涛:狗牙,我走时你才十岁,今年我算你已经七十二了。

王和平:石头,如果我没有记错,你整八十岁了。

正在耍狮子的屈三林直起身子,把狮子头扛在肩上,抹了一把脸:石头,你看我是谁?

曾涛:大家不要说话,让我猜,你是丑谋!咱俩同庚。

郝麻子拨开众人,抱住曾涛就哭:石头,还认得我不?

曾涛:老哥,你还活着!拐弯了吧(九十岁)?说着曾涛把手指头弯起来。

郝麻子:还差一岁。兄弟你好记性。

曾涛:忘不了,忘不了,至死都记着咱西街,记着跟我一起长大的伙伴。

一席话说得大家都眼泪吧唧的。

老年人簇拥着曾涛在前边走,曾思远在王路生和县政府工作人员的陪同下跟在后头,看见一街两行的彩灯和搭起来的彩棚,曾涛疑惑着问:今天是什么日子?我印象中只有过年才挂彩灯,只有元宵节才搭彩棚。

王和平:今天是好日子,这些彩灯和彩棚专门是为你搭起来的,为的是让你感受一下亲情。

来到灯棚前,八十岁的老人面朝保佑这片黄土地的观音神像跪下了,焚香磕头。灯棚里灯火辉煌,鼓乐齐鸣。

西街曾葛的老宅里,日。

曾葛死后曾家的老屋做了生产队的保管室,生产队解散后又存放了一些杂物。听说曾涛要回来,村长专门组织人力把老宅重新打扫了一遍,王和平根据记忆尽量恢复屋子里的原样,让远归的游子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温暖。

推开老宅的屋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村里人精心为曾葛老俩口设置的灵堂,曾涛朝灵堂扑过去,喊着:大、(爸)妈,我回来了?泣不成声。院内院外哭声一片,祭祀这位德高望重的亡灵。

西街村王和平家,日。

王和平在自己院内搭席棚,为远归的老邻居接风洗尘,老年人都围着曾涛坐首席,接下来是王路生陪着思远入座,满条村的亲人齐刷刷地举起酒杯,镁光灯闪着,拍下了这一幕。

一个老人风尘仆仆而来,站在酒席桌前高声嚷道:石头,认得我不?我是屈伸的儿子屈克强!听侄子们说你回来了,连夜从西安往回赶,就为见你一面。

王和平赶忙离了上座,把屈克强老人让到上席。屈老也不相让,跟曾涛坐到一起。

曾涛端起酒杯:柱子,八十二了吧?

屈克强:石头,我大你俩岁。

曾涛:这多年还过得可以吧?

屈克强:老了,跟儿子住在一起,儿子在省政协工作,也快退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