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后饮水、食品、住宿得不到保障,环境卫生差,苍蝇、老鼠等病媒生物数量也会增加,临时安置点场所拥挤,人群聚集容易引起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
8.1为什么历史上有“大灾之后有大疫”的说法
地震发生后,灾区人群对病菌的抵抗力下降,另外由于大量房屋倒塌,下水道堵塞,污水、粪便、垃圾无人管理,造成垃圾遍地,污水流溢,形成大量传染源,蚊、蝇密度很快增高;另外,水源,空气污染严重;再加上人和动物尸体腐烂,大量的病菌繁殖;灾民流动性增加,临时防震棚、帐篷内人口密集,卫生条件差;灾区居民精神上受到打击,正常生活规律被打乱,机体抵抗力下降,这一切均为传染病的流行提供了条件。故历史上就有“大灾之后可能有大疫”的说法。因此,在震后救灾工作中,认真搞好卫生防病非常重要。
8.2地震后哪些传染病容易发生
(1)肠道传染病由于饮水和食品卫生得不到保障,容易发生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肠道传染病,比如:感染性腹泻、痢疾、甲肝、伤寒、霍乱等。严重情况下可能出现暴发。
(2)呼吸道传染病由于人群高度聚集,一旦传染源传入其中,便容易发生呼吸道传染病,比如:流行性感冒、腮腺炎、麻疹、风疹、水痘等的暴发。
(3)虫媒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由于环境的巨大改变,蚊蝇的滋生,老鼠的迁移和繁殖,容易发生虫媒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比如:乙脑、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鼠疫、炭疽等。
(4)其他传染病个人卫生条件得不到基本保障,人群聚集,容易发生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红眼病)、手足口病等。
8.3震后如何预防肠道传染病
(1)饮水进行消毒,饮用煮开后的水,不喝生水,生活中应时刻防止饮用水被污染。
(2)食物要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食物要烧熟煮透。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不要吃病死和死因不明的畜、禽及水产品或有怪味的食品。不吃凉拌菜。不捕捉野生动物吃。餐具用后及时清洗干净,用前也要清洗。生吃瓜果、蔬菜时,一定要将它们洗净。
(3)注意手的卫生,养成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不随地大小便。
(4)注意防蝇、灭蟑,不乱丢垃圾,搞好环境卫生。
(5)不在公众水源处大小便、洗浴、游泳、清洗、饲养动物。
(6)避免与腹泻患者密切接触,不要与他人共用水杯、餐具。
8.4如何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要随地吐痰,不要随意丢弃吐痰或揩鼻涕使用过的手纸。勤洗手。
(2)保持室内清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应每天开窗换气两次,每次至少10分钟,尽量少去空气不流通的场所。
(3)应尽量避免与患者的接触。流行季节在人员拥挤的场所内应戴口罩。
(4)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抵抗力。加强户外活动和耐寒锻炼。注意平衡饮食,保证充足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注意个人卫生。
(5)如出现发热、头痛、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一旦患病,应在医生指导下治疗和用药。同时,多休息、多饮水,注意个人卫生。
8.5震后如何预防虫媒传染病
当前正值初夏,是疟疾、黑热病、乙脑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应采取灭蚊、防蚊和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措施,积极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黑热病等虫媒传染病。要清扫卫生死角,疏通下水道,喷洒消毒杀虫药水,消除蚊虫滋生地,降低蚊虫密度,切断传播途径。要做好个人防护,避免被蚊虫叮咬,夜间睡觉应挂蚊帐,露宿或夜间野外劳动时,暴露的皮肤应涂抹防蚊油,或者使用驱蚊药。
8.6震后如何预防人畜共患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
(1)大力开展防鼠、灭鼠和杀虫、灭蚊为主的环境整治活动,降低蚊、虫、鼠等传播媒介的密度。
(2)灾民临时住所应禁止饲养家畜、家禽。
(3)管好粪便厕所,禁止随地大小便,患者的粪尿要经石灰或漂白粉消毒后集中处理。
(4)临时居所和救灾帐篷要搭建在地势较高、干燥向阳的地带,在周围挖防鼠沟,要保持一定的坡度,以利于排水和保持地面干燥。床铺应距离地面0.6米以上,不要睡地铺,从而减少人与鼠、蚊等媒介的接触机会。此外,防疫人员应做好鼠疫疫苗、出血热疫苗和有关药物的储备,以便应急使用。
8.7震后如何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地震灾区的每一位公民,都应力求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注意身体健康。要根据气候的变化随时增减衣服,注意防寒保暖,预防感冒、气管炎、流行性感冒等呼吸道传染病,老人和儿童要特别注意防止肺炎。要吃一些咸菜,补充体内因大量出汗而损失的盐分,预防中暑。
8.8怎样识别自己是否患上了传染病
如果你出现了腹泻、发热、出疹、黄疸等症状,请你立即到就近的诊所或临时医疗点就诊,及时明确诊断。
如果和你一起住的家人或者灾民有相同的症状,请你在就诊时,告诉接诊医生,以便及时查明发病原因。
8.9灾民患了传染病怎么办
按照医生的处理意见,接受规范的隔离治疗。
在身体恢复健康前,不密切接触其他人。
按照防疫医生的要求,你的家人和与你有过密切接触的灾民,要做好预防措施。
8.10如何报告传染病疫情
(1)灾区的医生一旦发现传染病患者或者可疑传染病患者,立即报告防疫部门。
(2)一旦发现灾民或者救援人员中有人出现腹泻、发热、出疹、黄疸等症状,发现者应该立即向灾区就近的诊所、临时医疗点或者巡回医疗队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