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层领导任职理论与实务
16042600000008

第8章 管理理论(2)

(五)学习与创新

学习职能与创新职能,都是人们面临信息社会、知识经济的挑战而提出的应对措施。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创新与学习,将在社会生活、生产、经营与管理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创新是创造与革新的合称,其内容包括目标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组织结构与机制创新、环境创新等方面。不论是政府或企业的创新,都要求在管理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中,不断地创造和应用各种先进的思想、方法和技术,使组织不断呈现新的状态,实现新的增长与发展。

二、管理的作用

社会的进步渊源于经济的发展,而振兴经济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可是,如果没有科学的管理,即使有了先进的科学技术,也难以充分发挥作用,造福人民,取得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就企业经营成败而言,企业经营的成功首先表现为决策成功;企业经营的失败主要归结于管理不善。因此,可以说,技术和管理是推动现代化社会经济发展的两个车轮,甚至可以说,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三分靠技术,七分靠管理”。

当代社会产品生产的复杂程度和社会协作的广泛程度都是空前的,没有先进的管理,要想取得成功是难以想象的。例如:1942年美国的曼哈顿工程,动员15万科技人员,耗费20亿美元,历时三年,制造出世界上第一批原子弹。该工程负责人、物理学家奥本·海默说:“使科学技术充分发挥威力的是科学的组织管理。”1961年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火星五号”发射火箭有560万个零部件,飞船有300多万个零部件,前后参与该计划的大学有100多所,公司有200多家,各类人员有400多万,共耗费了300亿美元。1969年阿波罗登月成功后,项目负责人韦伯说:“我们没有使用别人没有的技术,我们的技术就是科学的组织管理。”我国“神舟号”试验飞船的成功发射和“三峡工程”的顺利进行也无不显示出科学管理的巨大作用。

因此,有的学者指出,管理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基本、最关键的因素,甚至把管理提到是一种“基础国力”的地位,是很有见地的。当今世界,有些国家很富有,有些国家非常贫穷,尽管资源和其他方面的基础对国家的繁荣与否有很大的影响,然而有的国家资源贫乏但国家富有,而有的国家资源丰富却并不富有。事实上,一个国家是否繁荣取决于该国生产率的状况,亦即该国是怎样有效地利用其人力、土地、机器、原材料和其他资源的。或者说,一个国家的发达与否取决于管理的效率。今后的世界,不会有经济未开发的国家,而只会有管理不健全的国家。一个国家、民族,乃至一个组织,对管理的重视和开发程度,反映了他们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认识上的成熟程度。

管理不仅是一种基础国力,而且一是种投资小、收效大、有时还是见效最快的国力。各级领导者从其工作中都可以体会到这一点,当然也应该充分重视管理这一种基础国力的提高。有鉴于此,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科学技术、科学管理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管理也是生产力,并提出了一系列科教兴国、管理兴国的方针政策,从而有力地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三、管理者的类型管理活动通常是通过人来进行的,人是进行管理活动的主体,因此把执行管理任务的人统称为“管理人员”、“管理者”。管理的任务当然也就是管理人员的任务。管理者是组织最重要的资源,其工作绩效的好坏直接关系着组织的成败兴衰。

一个组织中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可能有很多,按其所处的管理层次可区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三种类型。高层管理者是指对整个组织的管理负有全面责任的人,他们的主要职责是,制定组织的总目标、总战略,掌握组织的大政方针并评价整个组织的绩效。他们在与外界交往中,往往代表组织以“官方”的身份出现。这些高层管理者的头衔有政府部门的各级行政首长、公司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总裁或总经理及其他高级资深经理人员以及高校的校长、副校长和其他处于或接近组织最高层位置的管理人员。

中层管理者通常是指处于高层管理者与基层管理者之间的一个或若干个中间层次的管理人员,他们的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高层管理者所制定的重大决策,监督和协调基层管理者的工作。中层管理者通常享有部门或处室主管、科室主管、地区经理、产品事业部经理或分公司经理等头衔。与高层管理者相比,中层管理者更注意日常的管理事务,在组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基层管理者亦称第一线管理人员,也就是组织中处于最低层次的管理者,他们所管辖的仅仅是工作人员而不涉及其他管理者。他们的主要职责是给下属工作人员分派具体工作,保证各项任务的有效完成。

作为管理者,不论他在组织中的哪一个层次上承担管理职责,其工作的性质和内容应该基本上是一样的,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几个方面。不同层次管理者工作上的差别,不是职能本身不同,而是各项管理职能履行的程度和重点不同。要成为一名有效的管理者,他必须在特定的管理环境中,努力成为管理组织的主导者、支持者和推动者。

第三节管理原理与方法

一、现代管理原理

管理原理是对管理实践进行科学分析、总结、抽象而形成的基本原理,是对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的高度概括与综合。科学管理的创始人泰罗曾指出:“最好的管理确是一门真正的科学,它以明确的法律、法则和原理为基础的。”他又指出:“科学管理的基本原理适用于人类的一切活动——从最简单的个人行动到需要繁复合作的巨型企业的工作。”可见,管理原理对一切管理工作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掌握好管理原理有助于提高管理工作的科学性,有助于迅速找到解决管理问题的思路与办法,有助于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与效益。

(一)管理的系统原理

管理的系统原理,是吸取系统论、信息论以及控制论的理论成果,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而形成的管理原理。它要求我们的在管理工作中对管理要素、管理组织、管理过程进行系统的、全面的比较分析,寻求整体较优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正确运用管理的系统原理,应掌握以下几个主要观点。

1.目的性观点管理者要善于根据组织的系统目标去做好组织成员的“集合”工作,把组织成员的个人目标,统一到为共同目标的奋斗上来。要善于根据组织目标,把组织内容要素组合成一个有机整体,把不断提高要素功能作为改善整体功能的基础,不断调整与完善各要素的合理组合,以增强系统的整体性功能,实现组织系统的大目标,同时也努力实现各要素的目的。

2.全局性观点管理者要把管理的着眼点放在系统的全局目标和功能上,从全局出发处理系统内各要素的联系,局部服从全局,各要素的发展服从系统整体。要发挥系统全局效应,决不能为了局部利益而忽视或损害全局整体利益。当然,也不能只讲全局整体性而抹煞局部的目标和利益。全局性观点要求从全局出发,发挥全局效应,并争取局部最佳。

3.层次性观点管理者应用系统层次等级思想,首先要善于在组织系统内设置合理的管理层次,把一个庞大的组织系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等级,按层次等级进行分级管理。其次,按组织的层次等级,科学地分解目标,把系统总目标分解为不同层次、不同部门的分目标,明确各自的责任,并授予相应的权力,就形成了组织系统的目标责任体系,使整个管理走上系统管理的轨道。另外,要按组织系统的层次等级,实施层次管理,每个管理者都有自己的管理层次,任何一个层次都直接对上一层次负责,只接受上层次的指令,防止超越层次。上一层次一般不宜干涉下一层次的日常活动,领导只做领导的事,各个层次做各级确定的事,形成有序的层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