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层领导任职理论与实务
16042600000056

第56章 数字办公(3)

(二)宽带方式

1.ADSL(Asy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oop)宽带一线通ADSL技术即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技术,就是利用现有的一对电话铜线,为用户提供上、下行非对称的传输速率(带宽),上行(从用户到网络)为低速的传输,可达640Kbps;下行(从网络到用户)为高速传输,可达8Mbps。这种宽带接入技术具有以下特点:可直接利用现有用户电话线,无须另铺电缆,节省投资;渗入能力强,接入快,适合于集中与分散的用户,能为用户提供上、下行不对称的传输带宽;采用点对点的拓扑结构,用户可独享高带宽;可广泛用于视频业务及高速Internet 等数据的接入。

ADSL有很好的发展前景。目前,由于普通的Internet 用户接入网络的方式采用拨号Modem 的方式,因此,Internet 用户的剧增可能会造成网络的拥塞(国外已经出现了这种情况),而使用ADSL可以加以避免。我国一些大城市已经开通这项服务,重庆市也开始试点,不久将全面开通。ADSL适用于人数较少的单位和个人用户。

2.光纤局域网(LAN)光纤局域网传输速度目前可达到100Mbps,并具有高可靠性、易扩展性和易于管理等特性,是一种在较小地域内实现资源共享的计算机网络,是住宅小区、办公大楼的用户实现高速上网的最佳途径。光纤局域网适用于单位用户。

3.HFC(光纤同轴混合接入)是在有线电视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基于HFC的解决方案,在某种意义上来讲它可以实现三网合一。数据和语音信号通过CMTS完成HFC和用户PC之间的数据格式转化,然后进入上变频器,把数据装载在一定的频带上,再和模拟电视信号一起经过混合器和分支器进入每家的Cable Modem,利用它可以上Internet,并且可以打IP电话。但是,目前HFC数据传输系统在技术上尚处于不够稳定的阶段,工程技术难度较大,造价较高,所以还没有形成十分广泛的市场。

(三)专线方式

1.数字数据电路(DDN)提供永久性和半永久性联接数字传输信道,传输速度可达2Mbps 或×64Kbp(s=1-31),适用于政府、企事业单位点对点的高速数据传输。DDN的特点是上网速率快,性能稳定。

2.帧中继(FP)它是在分组技术的基础上充分发展、数字与光纤传输线路逐渐替代已有模拟线路、用户终端日益智能化的条件下诞生的,它适用于对数据传输业务要求更高的大用户。用帧中继也可以实现快速稳定上网,在用户与网络之间提供信息流的双向传送,采用数字电路的远程连接方式,速度在19.2Kbps-2Mbps 之间可选。

3.卫星接入方式。用户可以通过金桥网卫星专线接入Internet。

中国金桥信息网采取“天地合一”的网络结构,即卫星通信网与地面光纤网、无线城域网互联互通,将全国各大中城市通过卫星专线联接在一起。卫星通信具有建站周期短、业务种类多、不受地理条件限制等特点,是大中型集团用户可以采用的方式。

第四节数字化办公方案的一般设计原则

无论是政府数字办公系统,还是事业、企业数字办公系统,都有许多相似之处,如网络协同办公、信息资源共享等。因此,数字化办公系统建设也有许多共性。一般来说,数字化办公系统建设要经过需求分析、方案设计和系统建设三个阶段。

一、需求分析阶段

不同的政府部门、事业或企业,工作和生产经营的性质不同,对网络的具体要求也不尽相同。例如,对于政府部门,不仅要实现内部办公自动化,还要将便民服务拓展到网络环境下完成。而对于企业,则要在内部信息化的基础上,实现营销的网络化,即电子商务。即使同是政府、事业或企业,由于具体负责的内容或生产、经营的产品不同,对数字办公系统的需求也可能相差甚远。因此,在需求分析阶段,应当明确该政府部门、事业或企业到底有哪些要求,数字办公系统应该具有什么功能。而这些要求显然与该政府部门、事业或企业的业务性质、规模、地理位置的分布等因素密切相关,对这些情况要进行详细深入的调查研究。

需求分析阶段应完成的主要任务如下:

1.调查政府部门、事业或企业对数字化办公系统的综合要求综合要求包括:政府部门、事业或企业对数字化办公系统必须完成的所有功能和提供的服务的要求;用户对数字化办公系统的信息处理能力、存储能力、容错能力、安全性、联机请求的响应时间等要求;用户对数字化办公系统的扩充性要求。

2.调查信息流量为了提高政府部门、事业或企业数字化办公系统的效率及合理利用网络,必须调查政府部门、事业或企业内部信息的源和宿,在何处需要进行信息加工和存储、需要的存储量是多少、信息流量有多大等,从而描述信息流量及信息流程。

3.调查约束条件约束条件包括经济上的约束(费用预算等)、时间上的约束(完成时间等)、空间上的约束(设备条件、选址条件等)、社会上的约束(法律、经营方针等)、技术上的约束(硬件性能、可靠性等)。

4.限定系统开发目标根据综合要求和约束条件确定数字化办公系统的开发目标。

5.建立数字化办公系统模型由于模型具有简明性、直观性和规范性,因此能准确地描述出对政府部门、事业或企业数字化办公系统的要求。通过对模型的优化,可以建立有效的、经济的数字化办公系统。在建立模型的过程中,还能够使最终用户和系统设计人员达到认识上的一致,有利于发挥系统的效能。

描述数字化办公的模型有:信息流模型、功能模型、数据库模型、通迅模型和物理模型。在数字化办公系统开发建设的不同阶段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模型来研究。如在系统分析阶段,主要参考信息流模型;系统设计阶段,可以参考功能模型和数据库模型;系统建设阶段,考虑通迅模型和物理模型。

6.形成需求说明书以上的调查分析,以分析说明书的形式描述出来并形成文档,然后组织人员审查,若已达到预定的要求,便可以作为网络设计的依据。

二、方案设计阶段

方案设计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如何实现需求分析中所规定的功能。方案设计包括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总体设计包括系统结构设计、操作系统的选择、主要硬件设备的选型、主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确定、因特网的接入方案、形成总体设计说明书等。详细设计的主要任务是“详细地说明网络应当如何实现”,这是在网络总体设计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网络中各种软硬件设备的选择、结构化布线设计、网络管理设计、远程网络联接等。在方案设计阶段一定要注意提出多个方案,并对每一个方案都要从需求、功能、性能、价格和运用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并不断修改。

最后,从多个方案中选择一个最优方案实施。

三、系统建设阶段

系统建设阶段是对政府部门、事业或企业数字化办公系统的物理实现和功能测试。物理实现是指具体铺设已经设计好的数字化办公系统。功能测试的任务是确保已建成的系统正常运行,能够正确无误地完成系统设计的所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