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层领导任职理论与实务
16042600000042

第42章 勤政优政(1)

勤政,是指领导者在公共事务的管理中忠于职守,勤奋敬业,不当懒官。优政,是指领导者在管理工作中要讲求实效,勇于创新,不当“庸官”。勤政优政要求各行业的各级领导者不仅要勤于事务,而且还要干出实绩,从而影响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先进文化的繁荣、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现代化建设的实现。

第一节为政之本在勤政优政

一、勤政优政是党的性质、宗旨和人民政府的本质特征决定的中国共产党和她领导的各级政府,以及各个行业的各级领导者都应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惟一宗旨。“我们的国家是人民的国家,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这是政府的本质。领导者是人民的公仆,领导就是服务。因此,领导者必须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福利。领导者为人民谋取的利益越大,其功劳就越大,就越能得到人民群众《周恩来选集》上卷,第357页。

的信任和拥护。在当前,我们的中心任务是搞经济建设,如果领导者不能带领群众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全面进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就不是一个称职的领导者。领导者是从人民中来的,所取得的一切成绩都是在人民的支持和奋斗下取得的。不管在什么行业、什么岗位上担任何种职务,没有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就不会有过去的成绩,也不会有今天的职务。这就要求领导者要勤勤恳恳、老老实实为人民服务,做到勤政优政。

二、勤政优政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这是强国富民的必由之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推进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但是,市场经济在我国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有许多新东西需要我们去学,有许多艰难的工作需要我们去干。领导者要实现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织和指挥,就必须带头兢兢业业,勤奋工作,勇于吃苦,勇于牺牲。同时还应把实干精神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尊重客观规律,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讲究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优政目标。一个既“懒”又“庸”的领导者是搞不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

三、勤政优政是密切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的需要党性的核心是人民性。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才能使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如果领导者只知道坐在办公室里发号施令,或者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没有实实在在的行动,没有实际的成效,就会引起群众的强烈不满,必然会影响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因此,领导者必须为发展经济、为群众致富真抓实干,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切实做到把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确立,以及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等都是为了使人民的生活逐步地好起来。因此,领导者要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关心群众疾苦,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要特别关心那些工作和生活上暂时遇到困难的群众,把他们的事情摆在重要议事日程,重点考虑,重点解决,切实安排好他们的就业和生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无往而不胜。因此,领导者任何时候都要以人民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作为衡量工作的尺度。

四、勤政优政是领导者成长的重要途径

领导干部的选拔和考核标准是德、能、勤、绩,其中重点是工作实绩。如果有德、能,但不勤、无绩,在一个单位当了一任领导,只会庸庸碌碌,无所作为,没有为经济的发展、人民的富裕干出成绩来,就不会得到群众公认。领导者要取得突出的政绩,就必须勤政优政。一是“肯干”。艰苦地区的工作,亏损企业,落后地区的工作,以及为后人打基础、没有名利的工作等等,凡是人民需要的、组织交给的工作,都要积极干,并努力干好。二是“会干”。肯干不是蛮干,还要会干,这就要求领导者有水平,有本领,懂专业,会管理,能创造性地把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有机结合起来。要有胆有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善于思考,勇于创新。防止急功近利,做表面文章,或者为了所谓看得见的实绩而去损害人民的长远利益和国家的整体利益。三是“带领大家一同干”。领导者要公道正派,胸怀宽广,会用人,能团结人;善于组织协调,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能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具有凝聚人心的人格魅力等等。这样才能组织群众,创造出实实在在的业绩。实践证明,领导者只有政绩突出,带领群众共同富裕,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戴。从这个意义上讲,领导者要成长进步,勤政优政是缺一不可的途径。

第二节为政立足点在勤政

一、为政必须勤于政务

勤于政务是公共管理的价值反映,它对于提高公共管理效率,树立良好的组织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历代政府都提倡管理工作要勤。

我国历代皆要求官员要按时上班,并向上级官员请示公事,上级官员必须查看下级官员的出勤情况。并要求他们勤恳工作,不得懈怠。在年终考察时,要将官员在一年中的勤惰情况记录在册。与此同时,勤政也是历史上人们劝谏的话题。北齐文学家颜之推曾写过一篇名叫《涉务》的文章,该文针对当时的士大夫只会高谈阔论的不良风气指出:如果官员不勤政,其结果只能是坐以待毙。即使皇帝也是如此,唐玄宗宠声色犬马,李后主听靡靡之音,都因不勤于政事而遭致了祸乱。由此可见,官员勤政与否,关系到事业的成败和国家的盛衰。

(二)世界各国都普遍重视公共管理中的勤政问题世界上不少国家都制定了严格的考勤制度。他们利用签到簿或计时卡,详细登记出勤情况。要求把工作时间和注意力全部用于完成本职工作上,不得有降低工作效率的怠慢行为。严禁在办公时间内办私事,在工作时间内禁止看报、聊天、会客、写信、打私人电话等。并且还要对职务内容和工作效率进行检查,分析工作内容和工作效率。通过分析,检查了解其工作态度、工作情况、工作速度。

(三)我国政府要求各行业领导者要做到勤政为民勤政主要是指事业心、工作态度和勤奋精神。事业心就是要求领导者要看重和热爱本职工作,勤勤恳恳、尽职尽责、甘于奉献。工作态度就是要求领导者要严格遵守工作纪律,积极主动和认真负责地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勤奋精神要求领导者要刻苦钻研业务,精益求精,不断进取。但在实际生活中,也有一些领导者对工作马马虎虎,粗枝大叶,得过且过,消极怠工,玩忽职守。有的遇事互相推诿,扯皮,采取“推、拖、压、了”的态度。领导者中的不勤政问题,已引起人们的不满和忧虑。因此,加强领导干部队伍中的勤政建设,已成为我国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四勤”,当代领导者应有的勤政观

“四勤”就是指脑勤、口勤、手勤、脚勤。对于领导者来说,只有做到脑勤、口勤、手勤、脚勤,才能掌握真实可信的第一手材料,才能制定出符合客观实际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取得人民满意的成绩。

(一)脑勤

脑勤,就是心中要时刻装着人民群众,装着党的事业。在管理工作中,必须充分考虑到我国人口多、底子薄、耕地少的特点;必须充分考虑到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还不成熟不完善,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所必须的一系列经济文化条件还不充分的基本情况;必须充分考虑到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以及腐朽思想和小生产习惯势力的影响;必须充分考虑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紧迫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当前,我国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还不高,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部分国有企业活力不强;对党风、政风、社会风气和社会治安状况人民群众还不满意,贪污腐化、奢侈浪费等现象仍然蔓延滋长,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弄虚作假的问题较为严重;收入分配关系尚未理顺,地区发展差距还明显存在;城乡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给资源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面对的环境将更加开放,也更加复杂。要做好这些工作,从一定程度上看,就在于各级领导者是否善于动脑筋。如果每一个领导者都勤于动脑,多想发展经济、致富群众的点子,多探索加快发展的路子,就一定能够解决我们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二)口勤

口勤,就是勤读、勤说、勤问。勤读书是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表现。科学研究表明:在现代社会,一个人的知识只有10%是正规学校给的,90%的知识是在工作实践和职业学习中获得的。继续学习,终身受教育,这是领导者一生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的内容。但目前,在部分领导者中,仍然存在着轻视理论,钻研理论的自觉性不高,学习风气不浓的情况。这种状况,难以保证领导者正确、科学、高效地处理管理事务。要改变这种现状,领导者应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在学习中,要努力在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上下工夫。与此同时,还要坚持不懈地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法律知识和其他各方面的知识。

勤说,就是要多做群众工作,多向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多讲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多做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多对群众进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积极性,增强他们对党和政府的信赖感。

勤问,就是对人民群众要做到问寒问暖,关心群众疾苦,帮助解决好群众关心的一些社会问题,特别是群众在就业和生活上遇到的暂时困难。

(三)手勤

手勤,就是要真抓实干,用实实在在的付出,求得实实在在的成效。领导者既要当好指挥员,更要当好战斗员,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带动群众,凡应该自己处理的事情,就不要叫秘书或别人代劳。尤其在发展经济、稳定社会和处理群众生活中的一些难点和热点问题,领导者更应动手去解决。邓小平讲过:人民是看实际的,他们判断一个干部是否德才兼备,不仅要看他说了什么,更重要的是看他做什么,做出了什么。一个领导者他到底做没有做,怎样在做,成效如何,所有这些自己吹不出来,上级封不出来,只有靠自己扎扎实实地干,才能让党和人民信得过。那种光喊别人干,自己却不想干,不愿干,不会干的领导者,人民群众是不欢迎的,不需要的。

(四)腿勤

腿勤,就是要转变作风,多动腿,多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接触群众,关心其疾苦;了解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克服那种“坐着小车转,隔着玻璃看,晚上电视里见”的不良倾向。领导者应走出办公室,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有了调查,掌握了第一手资料,才能做到目标明确,决策科学,克服“闭门造车”,想当然地发号施令。

三、勤政是克服歪风陋习的“良方”领导者要做到勤于政事,必须克服以下几方面的歪风陋习:

(一)克服以粗代勤

有的领导者平时很少研究问题,工作无计划,凭想当然办事,违背客观规律;处理问题不问前因后果,不分青红皂白,草草率率,半小时开了“处方”,却留下三年难愈之症。如豆腐渣工程、“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等等,这些都是这种以粗代勤的表现。群众说这种“勤政”者是出洋相,出差错,惟独不出成果。

(二)克服以忙代勤

在实际工作中,领导者乱忙的现象是比较常见的,事无巨细,事必躬亲;政出多门,越级指挥,多头指挥;迎来送往,爬文山,泡会海,发号施令;朝令夕改,工作杂乱无章,无规范可依;忙于达标升级,做表面文章;缺乏超前意识,无工作计划,整日被动应付。这种领导者看似辛苦、忙碌,但群众却不喜欢,称之为是“忙(盲)官”,忙自己,累别人,忙而无功。

(三)克服以揽代勤东南西北中,吃喝拉撒睡,天文地理,鸡毛蒜皮,统统一把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什么技术人才,什么能工巧匠,什么分级负责,万事非我画圈不可。大事一个人“说了算”,小权一点也不“分散”,副职的事,中层领导的事,一竿子插到底。这种领导者尽管忙碌,但群众称这种“勤政”者是“管家婆”,凡事都管,就是管不好自己,管不出效益。

(四)克服以“花”代勤

避实就虚,搞花架子,凡事轰轰烈烈,主意层出不穷,点子日新月异。今天开现场会,明天抓试点,热心于涂脂抹粉,满足于上级表扬,醉心于领导欣赏。而不在生产、工作、管理上扎扎实实下功夫,创造过硬而显著的成绩。如不恰当地以所谓知识竞赛活动代替政治学习活动,表面上大张旗鼓,多方动员,而实际上是少数人忙于突击,多数人乐得休息。群众称这种“勤政”者是“画(话)官”,嘴上说说,纸上画画,桌上摆摆,墙上挂挂,就是不实打实地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