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层领导任职理论与实务
16042600000013

第13章 责任意识(2)

二、增强中层领导干部创新意识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一)凭经验办事一些领导干部特别是那些在同一部门问一职务上工作时间较长的领导干部中容易出现凭经验办事。这些领导干部在埋头苦干方面一般不存在什么问题,但在开拓创新方面是存在问题的,遇到本部门工作范围内的问题,往往就把过去的经验照搬过来,他们几乎对每一个问题都能够在自己过去的经历中找到一个解决类似问题的答案,很少开动脑筋,从现实具体情况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这些领导干部看起来很辛苦,工作经验非常丰富,处理问题得心应手,但仔细考察其工作实绩,却显得很一般,工作难以开创新局面,这样的领导干部严格地说是不称职的。这些领导干部在过去的工作历程中,凭着良好的工作方法和勤奋的工作态度,取得了较突出的工作成绩,也积累了不少好的工作经验。这些工作经验非常宝贵,应该长期得到珍惜和保护。但是如果这些经验不与现实有效的结合起来,一味凭经验来工作,那么这些宝贵的经验实际上就成为了毫无生机和活力的教条。照搬过去的经验,工作必然四处碰壁,因为事物是发展变化的,特别是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社会环境千变万化,今天的环境与昨天的环境相差甚远。时代的发展迫切要求我们的领导干部不能只凭经验办事,而必须大胆开拓创新,以开放的思维和务实的工作态度,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二)照本宣科,“照抄照搬”

这些领导干部对待上级组织的文件或领导的讲话精神,其态度是积极的,贯彻的方法却非常简单,用会议落实会议,用文件落实文件,文件加会议,报刊加电视,越热闹越好。表面上看好像是拥护并坚决贯彻执行上级的指示,实际上是不顾客观事实,不结合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只图敷衍了事,实质上是一种推卸责任的表现-反正上级指示、精神已经传达下去了,执行得如何是下级或下属的责任。

(三)“土政策”

以“创造性”为由而制订出保护地方利益、小团体利益的“土政策”。这些领导干都往往不顾党的方针、政策,不执行上级的有关规定,借口所谓“创造性”,搞一些“新思路”、“新举措”、“大手笔”,打一些所谓的“擦边球”,但结果往往是流于形式,劳而无功,甚至劳民伤财,有的还违犯了党纪国法,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了重大损失。究其原因,还是一个“私”字在作怪。为了满足个人的私欲,完全置党和国家的利益于不顾,不择手段地保护地方利益、小团体利益及个人利益,倡导其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分散主义。为什么现实生活中不少丑恶现象总是有禁不止?为什么党风廉政建设中存在的有些问题长期不能根除?仔细分析,与有些领导干部不重视学习、不思考问题、不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心浮气躁,好大喜功,情况不明决心大,胸中无数点子多等问题是联系到一起的。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领导工作的创新呢?

一是要敢于创新,勇敢无私。没有大胆的探索,不敢冒一定的风险,就不可能取得任何创造性的成绩。邓小平指出:“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干革命、搞建设,都要有一批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闯将”既然是探索和创新,有时就难免发生失误。但只要是出于公心,目的是为了“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增强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即使发生了失误,也会得到党和人民的同情和谅解。“一贯正确”只能是神话,德才兼备的干部不能保证不犯错误,问题是错误的性质。犯错误的原因、能否正确对待和及时改正。不是一犯错误,就不分青红皂白,否定一切,一棍子打死。一般来说,工作上应该允许犯错误,也允许改正错误。在实际生活中,往往有一种情况,无所作为、无所事事者似乎保险不会犯错误。有个说法,叫做:“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其实,精神不振、消极怠工本身已经大错特错,有错误的勇士仍然是勇士,没有错误的庸人还是庸人,庸人因什么也不做而永远“正确”。

二是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好心并不一定不做错事。为了在开拓创新中少走弯路,少犯错误,必须用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实践。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学习邓小平理论,最根本的是认真学习邓小平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科学态度和创造精神。重点是学习邓小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政治立场和实现共产主义崇高理想的使命感;学习邓小平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实践为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学习邓小平相信群众,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和工作方法。

三是要坚持群众路线。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在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创造力。邓小平在领导全党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始终尊重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总是满腔热情地鼓励和支持从人民群众实践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他指出:“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乡镇企业容纳了百分之五十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那不是我们领导干部出的主意,而是基层农业单位和农民自己创造的。”领导干部只有经常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掌握到第一手材料,才能发现并总结群众的新鲜经验,集中群众的智慧,为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提供好的思路和方法。

三、勇于创新,坚持真理,正确对待上级

(一)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坚持真理的责任意识应当肯定,我们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干部的绝大多数,素质是好的,党性是纯的,但也不能否认确有个别人素质较差,党性不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些问题甚至还比较严重。因此,在党的领导干部中,坚持党性原则,坚持与错误的东西斗争,就是不可避免的了。作为中层领导,只有充分认识这种必要性,才能自觉地把坚持党性原则贯穿于处理与上级关系的全部过程中。我们强调中层领导干部要处理好与上级的关系,其目的完全是为了干好工作,干好党的事业,而不是为自己谋私“奠基”、“铺路”。出于公心,自会坚持真理,包藏私欲,坚持真理只能是空话。

(二)“注意保持一个距离”

毛泽东同志说过:“在同志之间,对于违反党的原则的言论、行动,应当经常注意保持一个距离。……就是要划清界限,立即挡回去。不能因为是老朋友、老上司、老部下、老同事、同学、同乡等而废去这个距离。”凡事秉公,不徇私情,这是正确处理与上级关系的最高准则。拿原则作交易,有时会得到个别上级的好感,甚至受到青睐。但是,由于这样做损害的是大多数人的利益,必然失去大多数人的拥护。而个别一时因得到私利与你“近乎”的上级,由于交际基础不牢,也很难“近乎”持久。当你不能再为其私欲出力时,他就会离开你而去,这种事情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

(三)树立大无畏精神

由于上级手中握有一定的权力,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下级的命运,因此,下级要同上级的错误作斗争,就要担当一定风险。这就需要勇气和毅力,懦弱、胆怯、畏首畏尾是不行的。周恩来同志把与一切不正确的思想意识作斗争当作自己的修养要则,邓小平同志在“文化大革命”中不怕第二次被打倒,彭德怀同志在庐山会议上力陈“万言”,这些都体现了共产党人在原则面前应有的立场、胆识和勇气。改革、创新都会有风险,都会涉及利益调整带来的冲击,中层领导干部在事业上要开拓新局面,取得新成果,缺乏创新意识和坚持真理的责任意识是不可能的。

三、勇于创新,修正错误,正确对待自己

(一)自觉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思想武器

中层领导干部也有自己面对的下级和群众。在勇于创新,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过程中,也有一个带头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自觉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思想武器的问题。影响中层领导干部开展自我批评,修正错误的主要思想障碍有:一是要扫除上智下愚、官贵民践的“官本位”思想,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和公仆意识。有的中层领导干部不注意发挥下级组织和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虚心倾听下级组织和群众的意见,不接受下级和群众的批评与监督,不能向下级请教,不愿听下级批评,不愿对下级作自我批评,甚至对敢于批评的人进行打击报复。总认为自己比下级和群众聪明,自以为是,老虎屁股摸不得。二是要扫除喜欢怒忧的虚荣心理,牢固树立“要真理,不要面子”的思想。有的中层领导干部喜欢听好话,听报喜不报忧的话,听吹捧的话,不喜欢听揭露矛盾的批评话。讲成绩头头是道,摆问题噤若寒蝉,对说好话者“爱屋及乌”,对批评者“恨及袈裟”,助长了阿谀奉承和虚浮之风。三是要扫除多栽花少栽刺的好人心理,牢固树立坚持原则的思想。具有这种心理的同志,总想左右逢源当好人。对原则问题放弃必要的批评和斗争,对一般的缺点错误更是充耳不闻。四是要扫除畏难心理,牢固树立以身作则的思想。针对当前批评难,难批评的现象,强调领导干部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在这方面以身作则,做出榜样,才有号召力和说服力。

(二)讲求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和艺术

批评与自我批评必须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方式。动机和效果的辩证关系告诉我们,团结-批评-团结,这一公式完整地概括了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科学过程。在实践中不断去实现这个过程,就要注意讲究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和艺术。要关怀激励,以情感人;正面说服以理服人;一分为二,全面看人;要领导带头,以身正人;要个别谈心,以心换人;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要严肃纪律,敢于律人;要和风细雨,求实帮人;要防微杜渐,勤于“清尘”;要求同存异,不急于求成;要协调矛盾,通达善行等等。以上这些方法,都是经过实践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值得中层领导干部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