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创新
16041300000001

第1章 绪论(1)

所谓统一战线,就是无产阶级政党为了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同一切可能联合的阶级、阶层、政党和团体在一定的目标下结成广泛的政治联盟。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统一战线的根本问题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中的自身团结统一和同盟军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对共产党的自身团结与其他工人政党和各民主政党之间的关系,作了原则性的阐述,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提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要求“共产党人到处都努力争取全世界的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和协议”,“必须支持一切反对现存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革命运动”[1]。认为“只要资产阶级采取革命的行动,共产党就同它一起去反对君主专制、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小市民的反动性”[2]。“但是,共产党一分钟也不忽略教育工人尽可能明确地意识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敌对的对立”,对同盟者不放弃“采取批判态度的权利”。马克思强调:“在政治上为了一定的目的,甚至可以同魔鬼结成联盟,只是必须肯定,是你领着魔鬼走而不是魔鬼领着你走。”[3]随后,又明确提出了有关工农联盟的重要思想,认为在一切农民占人口多数的国家中,农民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者,共产党人首先要争取农民的支持,无产阶级革命如果没有农民的“合唱”,就会变成“孤鸿哀鸣”。这是共产主义运动中有关统一战线理论的最早论述。

在领导俄国革命中,列宁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统战思想。他不仅强调要依靠基本劳动群众如工农联盟,而且要注意争取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提出了“全世界无产者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的口号,提出并解决了还要和工农有共同利益的各国和国内资产阶级的一些集团和类别结成联盟的问题: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倾幼稚病》一文中,列宁强调“要战胜更强大的敌人,就必须尽最大的努力,同时必须极仔细、极留心、极谨慎、极巧妙地一方面利用敌人之间的一切‘裂痕’,哪怕是最小的‘裂痕’,利用各国资产阶级之间以及各个国家内资产阶级各个集团或各种类别之间利益上的一切对立,另一方面要利用一切机会,哪怕是极小的机会,来获得大量的同盟者,尽管这些同盟者可能是暂时的、动摇的、不稳定的、不可靠的、有条件的。谁不懂得这一点,谁就是丝毫不懂得马克思主义,丝毫不懂得现代的科学社会主义”[4]。同时也十分强调无产阶级的独立性。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提出了以“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对资产阶级进行“赎买”的思想。他指出,发展生产力的这一任务要求迅速地、广泛地和全面地利用资本主义遗留给我们的科学技术专家,尽管他们多半不可避免地浸透着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和习惯。没有他们,我们就不可能建成共产主义。

1925年12月,毛泽东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明确指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5]这就是说,能否建立、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直接关系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事业的兴衰成败。“中国无产阶级应该懂得:他们自己虽然是一个最有觉悟性和最有组织性的阶级,但是如果凭自己一个阶级的力量,是不能胜利的。而要胜利,他们就必须在不同情形下团结一切可能的革命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6]1939年毛泽东在总结民主革命的基本经验时指出,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之一[7]。

在1950年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期间,毛泽东特别针对当时党内存在的“左”倾关门主义倾向,阐明了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强调要在党内广泛开展统一战线政策的宣传教育。他指出,《共产党宣言》1883年德文版序言中说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就不再能使自己从剥削它压迫它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下解放出来,就是说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这就把统一战线的重要性提高到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的战略高度。

在中国共产党近90年的光辉历程中,统一战线的工作中心始终没有离开争取人心、凝聚力量,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都为实现党的目标、任务提供了强大的力量支持。我们党成立初期只有几十名党员,党通过建立民主联合阵线,实行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运动,迅速成为中国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通过艰苦细致的统战工作,团结和争取了一切抗日的民族力量,发展壮大了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和抗日根据地,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解放战争时期,我们党建立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经过大量艰苦而卓有成效的工作,在“国统区”形成了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第二条线”,各民主党派纷纷表示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参加新民主主义革命,使国共两党的力量对比,特别是人心向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据统计,在整个解放战争期间,我们党配合军事打击,成功地在国民党军队中开展统一战线工作,促成国民党军队师以上重大起义60余起,起义兵力达114万余人,还有大批国民党军政人员投诚。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运用统一战线,建立和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成功地进行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在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实现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的战略转移,确立和发展壮大了爱国统一战线,为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凝聚了强大力量。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条件下,战胜了来自经济、政治和自然界等方面的严峻挑战,圆满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香港和澳门相继回归祖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进一步强调了统一战线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首先,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是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其次,巩固和壮大统一战线,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必然要求,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为我国发展争取良好国际环境的必然要求,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必然要求。在此,要把巩固和壮大统一战线,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项重要任务,摆到全党工作的重要位置,真正抓紧抓实抓好。这些重要论述进一步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新的世纪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不可动摇的信心和决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和依靠包括广大统一战线成员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致力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真诚愿望。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的基本理论运用于中国实际,并在理论和实践上发展了这一理论,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统一战线理论和政策。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力量十分弱小,革命任务异常艰巨的情况下,创造性地提出建立包括全民族大多数在内的统一战线的重要思想,并明确了革命和建设时期统一战线的基本理论和方针政策,实现了统一战线史上的第一次理论飞跃。

坚持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我们党首先面临和要解决的就是由哪个阶级掌握统一战线领导权的问题。毛泽东指出:“在中国,事情非常明白,谁能领导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谁就能取得人民的信仰,因为人民的死敌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而特别是帝国主义的缘故。在今日,谁能领导人民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并实施民主政治,谁就是人民的救星。历史已经证明:中国资产阶级是不能尽此责任的,这个责任就不得不落在无产阶级的肩上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是与统一战线政策的成功分不开的,而统一战线政策的成功,关键是正确地贯彻执行了党关于统一战线领导权的思想。

努力实现包括两个联盟的广泛的统一战线。旧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中国人民承受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最大的压迫是民族压迫,首先的解放是民族解放。这种历史条件决定了我国工人阶级拥有最广大的同盟军,可以把一切爱国的人们团结在自己周围,结成包括全中华民族绝大多数人口的广泛的联盟。新民主主义统一战线形成了两个联盟:第一个联盟是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广大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的联盟,工农联盟是基础。第二个联盟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劳动者同一切可以联合的非劳动者的联盟,中心问题是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的关系问题。两个联盟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坚持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中国的资产阶级分为民族资产阶级和带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两个部分。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受着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封建主义的束缚,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矛盾,从这方面说,他们是革命的力量之一。另一方面,由于他们在经济上、政治上的软弱性,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还有一些经济上的联系,所以,又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具有革命的不彻底性和对敌人的妥协性。这就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大资产阶级是直接为帝国主义服务的,他们历来是革命的对象。但是,大资产阶级的各个集团是以不同的帝国主义为背景的,当革命的锋芒主要反对某一个帝国主义的时候,属于别的帝国主义集团的大资产阶级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时期内参加反对某一帝国主义的统一战线。同时,他们又随时有背叛革命的可能性。毛泽东说:“中国共产党的党的建设的重要一部分,就是在同资产阶级联合又同它斗争的中间发展起来和锻炼出来的。这里所谓联合,就是同资产阶级的统一战线。所谓斗争,在同资产阶级联合时,就是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和平’的‘不流血’的斗争;而在被迫着同资产阶级分裂时,就转变为武装斗争。”[8]正是由于党正确运用了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针对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与资产阶级不同性质的矛盾,团结和斗争的方法也不同,团结中有斗争,斗争为了团结,才争取到了资产阶级这个一定时期中和一定程度上的同盟,巩固和壮大了统一战线。

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的合作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建立和发展起来的。1949年9月,各民主党派同中国共产党一道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参与制定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新中国成立后,各民主党派成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参加人民政权的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开始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建立并逐步完善起来。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毛泽东同志总结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合作的历史和成功经验,提出:“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9]

对私人资本主义实行和平赎买。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制定了对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方针后,经过国家资本主义道路和统一战线工作,成功地完成了对私人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改造,为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统一战线继续担负了对资产阶级人们的团结和教育工作,促使资产阶级分子中的绝大多数人逐步完成了由剥削者到劳动者的转变。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在政治生活中,包括统一战线内部大量存在的是人民内部矛盾。在解决统一战线中的人民内部矛盾时,采取“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统一战线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巩固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合作的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贯彻党和政府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团结教育宗教界人士爱国爱教,使宗教活动逐步走上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轨道。贯彻执行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明确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