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简介
16041100000005

第5章 中国民主建国会历史陈列简介

中国民主建国会(简称民建)是主要由经济界人士组成的,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总格局中的参政党。

民建于1945年12月16日在重庆白象街西南实业大厦成立,成员主要是爱国的民族工商业者和与其有联系的知识分子,发起人有黄炎培、胡厥文、章乃器、施复亮、孙起孟等。民建成立后,以民主和建设为宗旨,积极参加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1948年,响应中国共产党5月1日关于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派代表赴解放区参加新政协的筹备工作;民建代表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参与制定《共同纲领》,选举中央人民政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作出了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民建确定了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路线,参加人民政权和人民政协工作,为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恢复和发展经济,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特别是积极配合国家实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发挥了重要作用。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来,民建坚定不移地贯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持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积极履行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职能,在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发挥了越来越显著的作用。

民建历届主任委员、主席为黄炎培、胡厥文、孙起孟、成思危,现任主席为陈昌智。

截至2009年12月底,民建在除台湾、西藏外的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有组织,基层组织5717个,共有会员123478人。民建中央主办有公开发行的经济理论刊物《经济界》,杂志和内部刊物《民讯》,创办有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第一部分 推进民主政治 致力建国事业

以“团结各界思想进步行动踏实之分子,合力推进民主政治,并以互助方式发展各种有利建国之事业为宗旨”(《民主建国会章程》)的民主建国会,把民有、民治、民享作为最高理想,团结、带动民族工商业者及其所联系的知识分子积极投入爱国民主运动。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风雨同舟,为争取新民主主义的胜利和建立新中国而努力奋斗。1948年5月,民建响应中国共产党的“五一”口号,派代表赴解放区参加新政协的筹备工作;民建代表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参与制定《共同纲领》,选举中央人民政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作出了贡献。

第二部分 同心同德 建设新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民建积极参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配合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部分 为改革献计 为富民出力

民建积极参与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协助中共贯彻落实统一战线的各项有关政策,积极履行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职能,提出很多重要意见和建议,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为保存民族工商业,扶持抗战的军需民用。胡厥文等人多方奔走,将江浙一带的工厂迁往内地。以实际行动支援抗战。图为周恩来、邓颖超、董必武为迁川的渝鑫合作五金厂题词。

1945年12月16日,民建在重庆白象街西南实业大厦成立。图为成立大会通过的成立宣言、政纲及章程。

黄炎培手书的“民建进行步骤”。

《新华日报》对民建成立的有关报道。

1945年7月1日,国民参政会参政员黄炎培等六人由重庆到达延安。图为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前往机场迎接时的合影。

1945年7月2日,毛泽东、朱德在延安与民主人士考察团成员亲切聚谈。左起:傅斯年、毛泽东、章伯钧、冷遹、黄炎培、褚辅成、左舜生、朱德。

书籍——《延安归来》。

1946年1月8日,民建首次举行了公开招待会,向政治协商会议提出了停止内战、结束一党专政、开放政权、释放政治犯、检讨国民党政府的经济政策等意见。图为参加招待会的中共和各方面人士的签名。

在民建举行的首次公开招待会上,章乃器代表民建报告了《民主建国会向政治协商会议提供初步意见》,图为1946年1月7日重庆《新华日报》对全文进行刊载《意见》。

1946年2月10日,民建联合政治协商会议陪都各界协进会等20多个团体,在重庆较场口庆祝政协闭幕,遭到国民党特务破坏,史称“较场口事件”。

1946年7月,国民党特务在昆明相继暗杀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和闻一多,激起全国人民的愤怒。7月28日,重庆6000余人隆重追悼李、闻二烈士,胡子昂在会上三呼和平。重庆《新华日报》1946年7月29日对此进行了报道。

图为新华社记者拍摄的施复亮在重庆较场口被特务打伤后的伤情报告。

1946年10月17日,国共双方代表和第三方面人士在上海讨论恢复和谈的具体步骤。左起,前排:张君劢、陈启天、沈钧儒、邵力子、周恩来、左舜生、郭沫若、李维汉、曾琦、吴铁城;后排:黄炎培、杨永凌、华岗、章伯钧、余家菊、罗隆基、胡霖、蒋匀田、李璜。

1949年3月25日,毛泽东等率中共中央机关和人民解放军总部进入北平,黄炎培(右四)等民主人士前往西苑机场迎接。

在解放战争中,为人民革命献出宝贵生命的民建三烈士。左起:黄竞武(1903—1948,上海人)、姜化民(1903—1949,江苏沭阳人)、郑太朴(1901—1949,上海人)。

1950年6月,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在京举行,黄炎培(右一)与陈叔通(中)随毛泽东进入会场。

1951年,浙江全省各地工商界人士举行游行,声援“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

中国民主建国会成立纪念碑。

1951年,全国政协西南土改工作团合影。章乃器(前排左九)任团长。

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我国过渡时期总路线,民建在工商业界进行广泛宣传,起到了积极效果。图为施复亮在作学习总路线的报告。

1956年1月20日,盛丕华(右二)、副主委胡厥文(右三)、荣毅仁(左一)带领工商界代表参加公私合营大会。

毛泽东就民建一届二中全会致黄炎培的信。

1979年1月17日,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约见胡厥文、胡子昂、荣毅仁、周叔弢、古耕虞五位民建、工商联老同志,听取他们对如何搞好经济建设的建议。图为根据当时谈话记录整理的材料。

1993年3月1日,民建中央向中共中央提出了《关于在宪法中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建议》,得到了中共中央的采纳,并经八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正式载入宪法修正案。

1980年4月,胡厥文(中)和王光英(左)在一起讨论工商业者积极为四化服务的问题。

1979年10月23日,民建三届一中全会选举胡厥文为民建中央主委。图为新一届领导人员(部分)合影。前排左起:孙晓村、胡子昂、胡厥文、孙起孟、周士观;后排左起:王光英、浦洁修、黄凉尘。

2004年6月,民建全国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会议在南京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