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文化引领 特色发展
16038600000031

第31章 教学改革与特色课程建设(9)

郑义老师将阅读与教学紧密结合:“令人高兴的是,我校不但为老师、学生准备了大量古今中外的优秀书籍,更为我们提供了充足的读书时间,在陪学生一路收获的路上,我看到了他们眼里的愉悦,更体会到了书籍对学生的润泽:在一年级下期,学生的识字量大增,阅读障碍减少了,阅读的速度提高了;在二年级上期,大部分学生的记忆力明显提高,每天在我这里背诵五六首古诗的学生大有人在;在二年级下期,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了不少,上课回答问题时常有妙语佳词,我相信,孩子们的变化带给我及大家的惊喜还将继续……”

四、阅读是成长的导师

为了引导师生的阅读活动,学校实行了阅读教育“三大行动”——“小书房行动”:呼吁家长给孩子一个小小的书架,一张小小的书桌,营造一个并不奢侈的书香环境;朗读者行动:教师和家长大声地为孩子朗读,让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小读者行动:开展每天早上二十分钟经典诵读,每天中午半小时课外阅读,每节语文课三分钟读书交流等教育教学活动。

学校购买了国内外最经典的各种书籍,放入了班级图书柜里。教室里、操场上、上学途中……随时可以发现手捧书本的孩子的身影。四年级学生李娅在日记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我非常喜欢读书,《夏洛的网》《窗边的小豆豆》《淘气包马小跳》《中外名人故事》《少儿科普知识》《安徒生童话》……每天都看,总是看得津津有味。看书让我学到了丰富的知识,明白了不少道理。”

五、阅读是写作的源泉

师生共读、共写中,学生的智慧让人惊叹,学生诗一般的吟唱,让老师触摸到了他们纯洁的内心,听到了生命的欢歌。

汪世东老师长期坚持阅读的教育,给孩子的奖励也是精心挑选的书籍,为了上好“诗歌综合性学习”单元课程,他带着他的孩子们走进了诗的殿堂,课中展现出了阅读的力量。以下为一段课堂实录。师:“下面请同学来展示一下自己写的诗。”王文晓:“我这次写的诗题目是《闲坐清溪听水声》。(朗诵)清晨/踏着幽幽的小径/来到清清的小溪/欣赏优美的音韵/听/她正欢快地歌唱/她多快乐啊/她停了下来/你呢/听/她高兴地和百灵聊天/好满足啊/她望着百灵/你呢/听/她正快活地奔跑/嘻嘻嘻/好自在啊/我要到妈妈那儿去了/她乐呵呵地笑着/你呢”生评:“你用拟人化的写法把小溪写得生动有趣。”“你的结尾写法新颖,十分有趣。”王文晓:“我妈妈给我的评语是‘整首诗充满了童真,每小节结尾的问句十分有趣,用得很恰当’。我自己认为我的诗很淡雅,有自然情趣。”

在六年级语文“父母爱”的教学单元中,学生阅读了大量的描写人间亲情的作品,学生刘雪瑞提笔表达出对父亲深深的爱:“夜,好静谧,柔和的月光洒了一地的银辉;夜,好深沉,父亲那时起时落的鼾声犹如一首动人的乐曲,回荡在夜色上空。望着熟睡中父亲的脸,我的思绪也飘向那片圣洁的夜空。夜,还是这样深沉,这样寂静。只记得那夜好冷,潮湿的空气似乎还夹着雨,我在路口站着,那站立在寒风中的身影,如青松……我猜想肯定是爸爸又来接我了。那都是以前了,现在没有了鼾声,没有了叮咛,没有了包容,我常一个人静静地坐着回忆美好的阳光。今天,我把爱埋藏在心灵的深处……”

快毕业了,六年级学生张天瑞写下了纯真的童年:“谁集合起这支小小的队伍/让它们抱成一团/享受温暖的春天/享受阳光的灿烂/风儿来了/轻轻喊了一声/解散/这些小伞兵们/便开始飘向自己的家园/每当我轻轻捧起你们/吹向蔚蓝的天空/仿佛下起了杏花雨/让我在雨中快乐的疯跑/蒲公英/我们童年永远的真/犹如晶莹剔透的雪一般/装满人们心灵的所有空间”。

六、阅读是幸福的教育

阅读让人清醒、阅读让人心静、阅读让人聪慧、阅读让人奋进……阅读是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塑造善良而丰富的灵魂;阅读是探索,让人不断地超越,超越别人,更超越自己;阅读是与自己的心灵对话,让人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这是教育大师给人们最珍贵的告诫,循着这条路,就是一种幸福。

蓝萍老师带着她的心灵,带着她的学生,带着对教育的理想,带着对幸福的追求,演绎着感人的教育故事:“孩子们读的书多了,看的面多了,思考的角度多了。他们拥有了看一千次日落而不厌倦的心境,拥有了一双看世界的慧眼,读懂善恶的慧心……和孩子们一起读书,一起质疑,一起欢笑,一起悲伤,一起生活,你会感受到那一颗颗鲜红的、火热的、跳动的心。当你真正俯下身的时候就会看到和孩子一样的世界,我相信在教育这条路上我和孩子们会找到幸福。”

阅读只是一个开始,在每个人的生命里,呼唤的是一种文化的自觉,一种质疑求真的精神,一种激发出源动力的探寻与创造,让阅读带着我们去诠释人生的真谛与幸福。

(冯建)

活动即课堂 参与即快乐——九龙坡区含谷中学“活动课程”建设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文化如水,滋养灵魂,悄然无声。学校文化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学校特色的体现。在创建特色学校的过程中,学校该如何寻找突破口呢?经过多年的教育,学校认识到,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是最为重要的。这些素养不是有形的,不会出现在成绩单上,但是,学生们会永远记得,曾经有一所学校教导他们如何去欣赏人生中的美好,如何去历练自己,让他们懂得感恩,懂得回报这个社会,最终找到人生中最重要的价值,那将是他们一辈子最重要的资产。基于这种思考,学校围绕“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办学理念,努力营造“和谐、开放、进取、高效”的环境氛围,打造“活动即课堂,参与即快乐”的校园特色文化。

一、学校特色的确立

2003年,学校确立了以英语教育系列活动为突破口带动学校整体发展的特色建设之路。几年过来,学校创办成了九龙坡区“西部”第一所特色学校,承办了三届片区英语演讲大赛,多名学生在全国“希望之星”英语演讲大赛上获奖,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为学生成长培育了肥沃的土壤,也为学生活动的开展积淀了经验。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重庆市中长期城乡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相继出台,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学校“五化建设”的大力推动下,“2+2”项目活动广泛开展,减负十规定强力推进,学校越来越认识到组织好学生的课堂及课外活动的迫切性。学校认识到,应该在“五化建设”基本完成的情况下,练足内功,丰富活动,以活动的知识性、趣味性、激励性吸引学生,让学生在活动中收获知识,在活动中体验快乐,在活动中感受幸福。为此,学校提出了“让丰富的活动陪伴学生最美好的三年时光”的指导思想,以活动为载体,通过丰富多彩的英语口语活动、艺体活动、科技教育活动、综合实践活动、学科趣味活动和主题教育活动,构建快乐校园。

二、对学校特色——“活动文化”的理解

每个人都渴望幸福,都向往幸福的人生。作为学校,就应该崇尚幸福的教育,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幸福的标准是什么?即是内心感到快乐。如何实现快乐?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向往学校生活。学校明确了一点:每一项活动均是课堂,每一节课堂均是活动,每一项活动均有方案。

“活动文化”有其非凡的功能,对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挖掘个性的潜能、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活动文化也促进了校园文化向着健康、良性的方向发展。

三、学校特色活动实践

学校开展的每一项活动,要求都能弘扬文明风尚,突出思想教育,从而保卫精神家园,净化社会风气。具体来说,学校主要开展了下述活动:

(一)常规的教育活动

这类活动侧重于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理想信念、安全法纪等,是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主管部门工作部署,必须坚守的阵地,内容包括安全和法制教育、民族精神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等。

(二)固定的教育活动

初三年级上期有校外拓展训练(培养团队意识、拼搏精神);初一、初二年级有校外综合实践活动课,重阳节有进步青年慰问敬老院活动,春季有弘扬文明美化街道活动,国庆前有班级红歌赛,秋季有运动会,“五一”前有英语节,中考前有校园歌手赛和班级篮球赛。

这些固定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时时有盼头,月月有期待。

(三)常态的教育活动

这类活动,贯穿于学期或学年的始终,甚至伴随学生整个三年的初中生活,对学生的成长和将来的生活品质也有深远的影响。常态的教育活动类别有:

“2+2”项目活动。学校根据老师特长和学生兴趣,落实了21个项目小组,也就是21个学生社团,包括长绳、花式跳绳、篮球、乒乓球、羽毛球、中国象棋、围棋、五子棋、瑜伽、软笔书法、硬笔书法、口风琴、集体舞、中西文化比较赏析、英语角活动、外国电影情景再现、英语歌曲、古诗文赏析、趣味数学、科技制作和发明、科技调查报告和小论文等。要求指导教师必须深入钻研,备好教案,保证活动内容充实、环节紧凑、目标达成;要求学生必选三项,项项有发展,

科技创造节和社团成果展示周活动。学校规定每学期的第十六周或者第十七周(视天气而定)为学校社团成果展示周,在展示周上,全体社团分批展示,让全校师生共同见证学生们的成长。同时,学校对参加展示的优秀队员及其指导教师发奖,评委由三名行政人员和四名学生代表担任。

两个“一帮一”活动。为了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学校对后进生和留守儿童实行了“一帮一”工作。首先是师生“一帮一”活动。学校老师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但是对于后进学生和留守儿童,决不让他们因学困、贫困而辍学,决不让他们因自卑而厌学,决不让他们因缺少关爱而心灵异变。于是,从2005年开始,学校便开始了师生“一帮一”工作,为后进生和留守儿童的成长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其次是生生“一帮一”活动。为了更近地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动态,学校尊重每位留守儿童意愿,为他们配备了他(她)最信赖的伙伴作为心灵知己。这两个“一帮一”活动的开展,极大地减少了学校的工作负担,减小了学校德育工作的社会成本。

“五星学生”评比活动。这是学校每学期最隆重的评比活动。对于“文明礼仪之星”“阳光运动之星”“才艺审美之星”“科技创造之星”“乐善好施之星”,学校开展三级评选,人人参与投票。班级推选全班评,年级评选全年级投票,全校终评全校投票。这样,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参与感、成就感,充分发挥榜样的先锋示范作用,培育正确的教育导向。

由于学生成长最主要的文化环境就是学校,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活动,以丰富的教育活动和实践活动为载体,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发挥了群体活动效应,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纪律意识和集体观念,进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奠定了他们的人生基础,打好了其人生底色,让学生享受着快乐,提升了幸福感。

多样的特色教育活动,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共同构建起学校的特色活动文化。这些活动的开展,让含谷中学的每一个学生开心地参与,快乐地分享,促进了身心健康成长。教育除了教知识,其核心应是通过活动培养健康人格,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张云才 刘茂)

黄桷吐新枝 枝枝展风采——九龙坡区巴福中学“活动课程”建设

在春意盎然、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巴福中学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又开幕了。通过“唱读讲传”大赛、科技创新展、校园书画摄影评比、校篮球节、“2+2”项目展示、读书活动交流会、英语写作大赛等活动,启迪了同学们的才智和灵性,发展了同学们的才艺和特长。在活动中有思想的翱翔,有感情的抒发,有青春的旋律,有技能的展示,有科学的探索,有毅力的体现,有诗意的飞扬……五彩缤纷的校园里,同学们用激昂的歌声、饱满的热情、独特的创意来展示才华,陶冶情操。巴福中学校园活动文化,让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

一、理念引领活动,创新特色内涵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和实施,重庆市教委将2011年确定为“学校文化建设年”,九龙坡区教委也在《九龙坡区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将学校文化建设、特色发展纳入重要内容,时代督促着各级学校加强学校文化建设,丰富教育内涵,打造区域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