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句
明·方汝浩《禅真后史》第10回:“吃黑饭,护黑主!你既讲婆婆势利,牵枝带梗讲着我,缘何巧儿不要过话?”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57回:“皆因他来住了一二年,谁没个穿青衣、报黑主的意思?眼见的金姐将财物抵盗与温大哥,他就由不得替你们着急。”清·无名氏《林兰香》第38回:“除了绿姑娘穿青衣,抱黑柱,那是不得不然,其余别人帮虎吃食的虽多,吃王莽的饭,干刘秀的事,却亦不少。”清·无名氏《风月梦》第20回:“罢了,罢了!不要你说这些假道学的话了。自古道:穿青的,护黑汉。”清·无名氏《巫山艳史》第12回:“家人各自领命,自古道:吃黑饭,抱黑柱。那个再敢招摇?”
药医不死病,佛度有缘人
原著
《金瓶梅》第79回:“药医不死病,佛度有缘人。看他不济,只怕你有缘,吃了他的药儿好了是的。”
释义
药物只能医治那些可以挽救的患者,佛祖只能接引那些与佛有缘的人。意指只能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例句
元·施惠《幽闺记》第25出:“小姐可劝官人且宁耐,老夫去去再来看。正是药医不死病,果然佛度有缘人。”元·高明《琵琶记》第22出:“病里莫生嗔,宽心保病身。药医不死病,佛化有缘人。”明·陆采《南西厢记》第7出:“准定了。正是:药医不死病,佛度有缘人。”明·王玉峰《焚香记》第31出:“抵事好惊心,时间命险倾。药医不死病,佛度有缘人。”明·单本《蕉帕记》第5出:“一病感慈亲,寻医受苦辛。药医不死病,佛度有缘人。”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10:“常言道:药医不死病,佛度有缘人。你且不要拘泥古法,尽着自家意思,大了胆医去,或者他命不该绝,就好了也未可知。”明·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28回:“那些有病吃药的,果如真君所说,有吃下即好的,有吃了没账的,果然是药医不死病,佛度有缘人。”明·无名氏《梼杌闲评》第37回:“忠贤忙叫出告示招医。正是药医不死病,果然佛度有缘人。”清·袁于令《西楼记》第18出:“药医不死病,佛度有缘人。小子被于老先生请医公子,来到任所调治。”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41回:“如玉守在了旁边,惟有长叹而已。正是:药医不死病,佛度有缘人。”清·无名氏《常言道》第12回:“钱士命听说大惊,如梦初醒,定睛细看,那人忽然不见。正是:药医不死病,佛度有缘人。”清·无名氏《跨天虹》卷3:“琴司次日即同店主人到了那家,立了文契,便交银子,回到店中请医服药。正是:药医不死病,佛度有缘人。”
要问山下路,须问过来人
原著
《金瓶梅》第90回:“里边雪姑娘昨日已央及达知我了,你两个旧情不断,托俺们两口儿如此这般周全你。你休推睡里梦里,要问山下路,须问过来人。”
释义
要打听山下的道路怎么走,应当去问那些经过山下的人。意指要了解事情的真相,应当请教亲身经历者。
例句
宋·克勤《碧岩录》卷4:“此语皆为慈悲之故,有落草之谈,杀人刀,活人剑,两个三个,要知山下路,须是去来人。”元·孔文卿《东窗事犯》第4折:“他和那野草闲花作近邻。要知山下路,须问往来人。”元·柯丹邱《荆钗记》第24出:“要知山下路,须问过来人。我当时若守得定时,为何又嫁你老子?”明·单本《蕉帕记》第16出:“小姐,你要知山下路,须问我过来人。今夜那人有多少家数哩?”明·沈采《千金记》第12出:“嗄,要知山下路,但问过来人。”明·吴德修《偷桃记》第7出:“惟有相思苦,相思病染身。要知山下路,须问去来人。”明·郑若庸《玉玦记》第13出:“与子意相亲,精诚格鬼神。要知山下路,试问过来人。”明·徐霖《绣襦记》第13出:“觅利机关巧,青楼太不仁。要知山下路,须问过来人。”明·张凤翼《红拂记》第14出:“去住宁无意,淹留强自亲。要知山下路,且看过来人。”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陈巡检梅岭失妻记》:“要知山下事,请问过来人。这事我也曾经来。”明·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50回:“兄临上京的时节,我还到贵庄与兄送行,还有许多死手都传授给兄。正是:要知山下路,须问过来人。”明·罗懋登《西洋记》第9回:“要知山下路,须问去来人。天师,你好差意了,你又不曾到西洋去走过,怎么晓得西洋的道路是这等样儿难上难?”明·吴承恩《西游记》第21回:“常言道:要知山下路,须问去来人。你上前问他一声,何如?”明·无名氏《七十二朝人物演义》卷4:“子我自得夫子唤省一番,于此道愈加精进,有诗为证:欲知山下路,须问过来翁。”明·无名氏《续西游记》第32回:“你这痴子,是从不曾走过这路的,也不问个头向来!俗语说的:要知山下路,便问去来人。莫要前去,要甚要紧?”清·李渔《奈何天》第14出:“旧客迎新客,新亲访旧亲;要知山下路,须问过来人。”清·李渔《无声戏》第7回:“从此以后,刻了一篇《戒嫖文》,逢人就送,不但自己不嫖,看见别人迷恋青楼,就下苦口极谏。这叫做:要知山下路,须问过来人。”清·邹必显《飞跎全传》第6回:“跎子问道:‘此处可就是愁山?’那人道:‘正是。足下要好好的走,不可儿戏!’正是:要知山下路,且问过来人。”清·王有光《吴下谚联》卷3:“要知山下路,须问过来人。山下路,多曲折,不曾过,终冒率。”清·李光庭《乡言解颐》卷2:“至于欲知山下路,须问过来人;上山擒虎易,开口告人难;山河容易改,禀性最难移。虽系现成话,常引以为口头语。”
说时迟,那时快
原著
《金瓶梅》第12回:“大盘小碗拿上来,众人坐下,说了一声动箸吃时,说时迟,那时快。”《金瓶梅》第87回:“一面用手去摊开他胸脯,说时迟,那时快,把刀子去妇人白馥馥心窝内只一剜,剜了个血窟窿,那鲜血就冒出来。”《金瓶梅》第99回:“一面撇下铃,走到前边班房内,取了把解腕钢刀,说时迟,那时快,在石上磨了两磨,走入书院中来。”
释义
还来不及说话,事情已经发生了。意指行动迅速,出乎预料。这是宋元时代说书人常用的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