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区域性媒体运营策略研究
16037100000029

第29章 新媒体(4)

(1)节目编排应满足不同时段受众的收视需求。公交移动电视受众的巨大流动性,决定着其应该根据不同时段的受众特点编排节目。例如早晨公交车乘客主要以上班族和学生居多,移动电视的节目就应以播放观众渴望了解的信息,如新闻、生活资讯类节目为主;傍晚受众的情绪趋于疲惫,渴望得到休息和放松,移动电视节目则应播放轻松的娱乐节目或音乐节目,并适当调整音量。

(2)节目形式应尝试互动。公交移动电视一直都是单向性传播,对于受众的反馈知晓甚少。这样极不利于移动电视媒体的节目改进。2009年春节,CCTV移动传媒成功借助互联网平台,推出一档《祝福直通车》栏目,完成了与受众的一次新型互动。节目邀请观众到央视网留言送祝福,并抽取部分留言在移动电视上播出。节目持续播出过程中,在央视网进行留言的观众已达上万人。这算是移动电视对互动形式节目的一次大胆创新。

(3)设立监督机制。对于节目播放中时常出现的技术故障问题,可建议设立乘客有奖监督机制,让受众参与其中,这将有利于建立移动电视媒体与受众的互信关系。

2.广告市场的深度挖掘

一直以来,公交车上的广告多是照搬传统电视,靠高亢的声音、不断的重复来强制受众记忆,完全不顾受众的感受。但随着移动电视收视环境的干扰因素越来越多,其广告也面临着如何吸引眼球的问题。

(1)内容上,挖掘公交沿线商机,激发消费行为。各条公交线路搭载的乘客都有其身份特点。运营商可以根据路线的不同,针对不同受众定制广告。这种广告甚至不必插入原有节目播出列表,可以仅仅以滚动字幕的方式播出。以北京为例,在途经中关村的线路,可以播放IT产品或家电连锁店的广告;在途经火车站的线路,可以播放酒店、旅行社广告;在途经王府井、前门的线路,可以播放百货或者老字号商铺的广告……即使在近郊的大型住宅社区,也有充足的市场等待开发,比如大型卖场、超市的促销店庆活动等相关信息可以形成广告。

(2)形式上,可变“硬性插播”为“软性植入”。如今在移动电视上较常用的广告形式有节目冠名广告、标版提示、滚动字幕等。公交移动电视有着传统电视的许多传播特质,因此任何传统电视的广告播出形式都可以转嫁到移动电视上,如品牌植入、主持人暗示等等。为减少受众对硬性广告的反感,移动电视的广告可以加强软性宣传的力度。2007年,星巴克地铁剧《晴天日记》在上海、北京地铁一经播出,便风靡一时。对于内容较为单调的移动电视来说,这不失为借鉴。

3.在媒体融合中实现多方共赢

对于移动电视运营商来说,未来的经营战略一方面要与传统媒体合作,打造广告媒体共同体,以实现广告传播的最佳效果;另一方面则要努力实现与互联网、手机媒体的互动融合,开拓新的赢利模式。

与传统广电媒体的合作可以从两个方面展开。在节目内容上,传统电视是公交移动电视的支撑,而移动电视则是传统电视的优质试验田;在广告经营上,移动电视可借广电的品牌资源,从而获得更多广告商的青睐,而后者通过在前者平台上的节目推广,可以间接吸引更多广告投放。从公交移动电视与传统电视的互利共赢中可以看出,新媒体的前景必然是与传统媒体合作,其商业价值必须有传统媒体的资源支持方可体现。

在三网融合的大背景下,未来公交移动电视与手机、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融合,也将是必然趋势。目前许多运营商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以与巴士在线联手的央视为例,由于央视旗下拥有传统电视、公交移动电视、手机电视、央视网络等众多资源,一个可与受众进行全方位互动的媒介网络正逐步搭建成形。随着地面无线数字电视技术的逐步完善及3G网络的全面铺开,移动电视与受众的实时互动将成为可能,公交乘客可以通过短信、语音或视频电话参与到节目互动中,届时,广播将不再是唯一一种可以完成移动、实时互动的媒体形式。受众在公交车上看到感兴趣的精简版节目或预告,就可立即通过手机电视频道观看完整节目,或是直接搜索到互联网资源进行下载存储。这无疑给移动电视运营商们提供了新的赢利渠道。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公交移动电视的发展似乎进入到了一个瓶颈期。来自内容、收视环境和技术手段方面的限制制约了公交移动电视的飞速发展。为解决这些症结,对于公交移动电视来说,节目的改进创新是在嘈杂的大环境下吸引受众的关键;广告市场的深度挖掘则可通过对现有资源的深入开发,寻找更多的潜在商机;而与传统媒体及其他新媒体的合作融合,一方面可以实现多方共赢,另一方面可为公交移动电视开辟新的赢利渠道。

浅析网络播客的艺术审美特征

赵刚

人类传播媒体经历了四次重大的形态变革,第一次是由手势语到口头语言的变革,这期间包含了由无声语言向有声语言的转变;第二次是由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的转变,这是一种由有声语言向无声语言转变的新形态,但是它加快了文化传播的速度和社会发展的节奏;第三次是由书面语言向电子语言(广播、电视)的变革;第四次是由电子语言向数字语言转变,也就是网络出现之后的各种媒介形态使用的语言。在每一次传播媒体的变革中,都包含着一系列崭新的艺术审美特征的出现。

一、播客传播的形态混融性

Web 2.0技术的进步更加拓宽了播客传播的发展平台,用户随意点击网络上的播客栏目,具有不同艺术特色的播客节目便可尽收眼底:有的播客传播单一的独具风格的节目;有的播客频道/网站能够兼顾不同类型的节目,这既相对保持播客节目类型的分布平衡,同时又打破了艺术传播的单调局面。可以说,把不同形态、风格和特点的节目混融一体加以传播,充分满足受众艺术欣赏多元化的价值诉求,构成了当前播客传播最突出的艺术审美特征。

以菠萝网播客栏目为例,它包括广播节目、音乐、情感空间、娱乐搞笑、技术园地、社会百态、学习和教育、艺术文化、体育、新闻和媒体、英文、自然科学、儿童天地、宗教信仰、家居生活、商业和经济等节目。从类别上看还是很丰富的,但是从数量看,以娱乐、情感交流为主的节目远远超过了其他节目。

大家都知道,电视综合频道在实践中具有强大的传播优势,对于播客来说也是如此,播客综合频道由于资源配置的优势,因而能够聚集很多点击率很高的节目。这些点击率高的节目绝大多数都是大众化的艺术性节目,如娱乐、音乐、搞笑节目等等。

除了艺术性娱乐、音乐等节目外,播客的节目还有情感交流类和其他资讯类的节目,这些不同的节目类型在播客中混同传播,那么播客传播由此而产生的传播意义就是这些不同类型的节目的合力,这种混融的艺术传播格局能够进一步加大播客的传播力度,对于播客的发展和普及有深远意义。

二、网络播客传播的娱乐泛化

点击各大著名的播客网站稍稍浏览一下,我们就会发现,从播客的传播内容来看,除了文艺娱乐节目占主导以外,其他的一些节目也都弥漫着娱乐的气息,这就是当今播客传播的一种普遍的现象——娱乐泛化。

据2007年7月9日,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发布的最新分析表明,在中国互联网受众对视频的内容偏好分布中,电影排名第一,48.97%的互联网受众喜欢电影类型的视频,娱乐排名第二(44.64%),科技排名第三(42.32%),体育排名第四(36.69%),新闻排名第五(30.61%)。数据表明,电影、娱乐、科技、体育和新闻是网络视频最受欢迎的内容。

“人类的本性不能不对大事倾注关注之情,无论是围在新石器时代的露宿火堆旁,还是临近数字化能量炉膛的高速电子射线环境,人们都会同样地对有吸引力的故事,也就是娱乐永远保持兴趣。”当今的网络媒介充满了娱乐的气息,“播客天下”负责人王肖柏说,欧美是生产型的互联网,我们是娱乐型的互联网。《你播客了吗》,《华商报》2005年11月18日。毋庸置疑,播客这一在网络大发展背景下诞生的新媒体产物,生来就带有娱乐的因素。

国内各大播客的网站中,排列在前10名的节目都是以娱乐、搞笑为主打内容。在互相竞争的环境中,为了能增加网站的点击率,各大播客网站在节目的要求上,都是以娱乐化对内容进行稀释,一直降解到每一个领域的受众都能欣赏的水平。这正是现今播客传播的大多数原则或通用原则,不管什么内容,不管采用什么样的视角,播客上的一切都是为了给我们提供娱乐,同时也形成一种娱乐泛化的局面。作为一个新媒介,要想赢得受众足够的注意,产生最大化的传播影响,最好的办法就是降低受众进入该媒介的门槛,而播客具有的得天独厚的条件,足以进一步加剧娱乐泛化的现象。

我们进一步来看看2008年土豆网排行前10名的节目,基本上是被娱乐、搞笑类节目占据了榜单。

三、播客传播技术的视听奇观

众所周知,网络的发展是科学技术进步的产物,没有先进的技术力量,就没有网络,同样也没有播客的出现。播客自然也是科学技术的产物,它作为一种崭新的言说方式,科技进步的支撑对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随着摄录技术、编辑技术和传输技术的发展,播客的内容生产和传播方式还会有较大的创造空间。我们相信,随着各种完善的技术进入到播客的传播领域,技术的效果会愈来愈大。

电影、电视、播客都是电子时代的产物,播客和电视一样都具有技术美学的追求。播客从音频内容到视频内容都离不开媒介技术的进步。Web 2.0技术的进步降低了准入的门槛,当今的视频播客无论是艺术内容的传播或是非艺术内容的传播,均以使用影像化语言和直观性为特征,其传播广泛、速度快。

就像电视与广播一样,技术美学的追求契合了播客的媒介特征。音频技术造就了南腔北调的广播播客节目,让人听后开怀大笑,比如胖大海的“有一说二”;同时,播客作为一个视听兼容的媒介,视频技术和音频技术共同造就立体声和动感十足的视频节目,但要像电视一样提供给受众视觉快感和娱乐追求,只有提高播客技术美学的含量才足以完成。可以说,播客技术美学的完善迎合了当今日常审美的要求,它使普通受众能够通过播客展示自己,让艺术和美学不再束之高阁。影像技术的成熟和音频技术的完善,都使得利用播客的技术能够让一个无名小卒一夜成名,让怀有明星梦的凡夫俗子得以实现自己的夙愿。为了满足受众追求视听奇观的需求,播客的技术美学孕育着这个时代的内容需求,播客就是通过技术美学的追求让草根阶层进入审美多元化的领域。

总之,社会发展与变迁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审美取向。新媒体播客节目传播形态的混融和娱乐泛化,以及技术造成的视听奇观反映了当今受众的消费审美特征的转化,集中体现了审美形态和审美特征在互动中呈多元化发展的现状。与电视审美形态相比较,新媒体的传媒视角已经开始随着受众的口味进行调配和新的组合,随之到来的是传统电视将受到新媒体的冲击。传统电视媒体要在新媒体播客的竞争中保持优势,便必须在媒体的传播特征和媒体的竞争两个层面认真研究和剖析播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