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影视作品评论与分析
16036700000006

第6章 电影评论(3)

7、利用专有名词。正如凡·雷斯指出的,学术评论者的声名可以透过创造专有名词的方式予以建构,后来的使用者大都会采用前人加诸该名词的内在前提。专有名词的确可以帮我们说清楚很多深奥的问题,而无需过多的语言。

8、流畅与自然。写作影评自然当考究文字,斟酌用意,求一番炼意炼字之力。但切不可矫情失真,使心声失真、言词饰伪。例如大话、高话、官话之泛滥,就十分地让世人厌恶并唾弃。

9、文质彬彬。孔子有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永远值得我们注意。影评写作当然要求注意深刻命意之后的文采辞章,因为“用钝刀子割肉,是半天也割不出血来的”(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

10、注意文章节奏。文章节奏的把握有利于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保持文章前后逻辑性和过渡性。

六、电影案例解剖分析

以陈凯歌电影《和你在一起》为例

一、评人物形象——审美的聚焦点

刘成、刘小春、江老师、余教授、莉莉、林雨

(一)评论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丰富性

刘成:可怜天下父母心

(1)心地善良、无私奉献、不求回报、勇于牺牲

(2)圆滑事故、急功近利

(3)极端专制

与余教授对比:

(1)收养小春的动机出发点

刘成:处于善良的本性,义无反顾的收养,含辛茹苦的抚养,不求回报的培养,苦心孤诣的教养。

余教授:利用小春的天赋为自己换取更大的社会声誉和更高的社会地位,将小春视作继续通向成功的开门砖。

(2)对待小春的成功

刘成:心甘情愿的退出,不计名利

余教授:自私自利,好大喜功,虚伪卑劣

(二)评论人物性格的独特性、鲜明性

1、江老师:

(1)不修边幅,穷困潦倒

(2)孤独、狂傲、清高、愤世嫉俗、玩世不恭

(3)善良,重情重义

与余教授对比分析:

(1)身份、社会地位

江老师:少年宫小提琴教师,社会的边缘人物,怀才不遇,穷困潦倒

余教授:音乐学院的教授,社会地位显赫,声望颇高

(2)音乐的理念

江老师:纯音乐的代表,拒绝音乐与商业同流合污,坚守音乐情操,以心灵作音乐的天地。

余教授:成功音乐的代表,在艺术和商业之间巧妙作了平衡,将音乐与商业联姻,音乐是换取功名利禄的手段。

(3)收徒与教徒的动机

江老师:不为名利,基于对小春身世的感动和怜惜,出于对小春音乐天赋的赏识和器重,是赏才、识才、惜才。

余教授:功利性强,私心重,将小春的音乐天赋视作换取最大的声誉和地位的工具,将感情当作商业进行等价交换。

2、小春:

(1)单纯又执拗,善良,无心机,不带任何的功利,率性自然

(2)对异性的单纯的迷恋

与林雨对比:

林雨:自私冷酷,尖酸刻薄,势力,忘恩负义,工于心计

(三)评论人物性格的发展性、变化性

莉莉:

阶段一,衣着摩登,造型时尚妖艳,举止轻浮放荡,放浪形骸,玩世不恭,玩弄感情,游戏人生

阶段二,内心深处始终对真爱真情有强烈的渴望

阶段三,对感情珍惜重视,一改往日的风骚座座,变得端庄贤淑

(1)发型服饰:转变前:前卫摩登,夸张,妖艳

转变后:端庄大方

(2)环境造型:转变前:凌乱不堪,反映出私生活的混乱不堪

转变后:井井有条,反映出个人的洁身自好,生活步入正轨

(3)环境色彩:转变前:红色,狂热浮躁,反映出她凌乱空虚的精神世界

转变后:白色,素雅纯洁,反映出心灵的和谐宁静

二、评论影片的主题:影片的核心和灵魂——评论主体意义的深刻性

1、父子亲情的赞歌

(1)通过对刘成形象的塑造,讴歌赞颂了刘成的不计名利、无私奉献、勇于牺牲、任劳任怨的高尚人格

(2)父子关系的互动变化

阶段一,单项度的父爱,小春对此习以为常,心安理得的接受,并且日趋平静麻木

阶段二,“换师事件”和“大衣风波”对父爱产生误会和怨恨,父子间有了隔阂和裂痕

阶段三,知晓身世,冰释前嫌,理解和关注父亲

阶段四,明白真相,选择亲情,感恩戴德

2.对世俗社会功利的价值取向的批判

将刘成、江老师和余教授作对比,通过对比得出此结论

三、音乐分析

音乐的总体特点:音乐配器上,既有琵琶、竹笛、鼓等传统的中国乐器,又有小提琴以及管弦乐团,中国的民族音乐与西方的古典音乐融为一体。影片既有东方式的含蓄,又有西方式的热烈,使影片呈现出素雅明静,温婉清新,细腻含蓄,又华丽大气,气势恢宏的艺术风格。

音乐的功能:

1、抒情;

2、揭示人物心理活动,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

3、渲染画面气氛。

4、象征;

5、表达和深化影片主旨。

七.影评写作的注意问题

一、写作注意事项

1.字数一般要求在1500字左右,最好不要低于1500字,也不要多于1700字。

2.副标题中不要出现:“试论”“小议”“杂感”“有感”等,副标题的角度尽量不要用“风格”“艺术特色”等比较大的题目,以免造成论证不足,难以收笔。

3.文中不要用“啊、呀、吗、么”等这类感叹词。少用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尽量避免过于主观化的语言。

4.梳理故事应该成为写作的准备,不能写在试卷上。“剪不断,理还乱”的时候,不能动手写作。思路一定要清晰,结构条理。

5.文中“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还有”等词有跑题的嫌疑,文章的主体部分尽量少用“表现、体现、说明、表明”等之类的问答式词语。

6.电影赏析和电影评论的区别:电影赏析是面面俱到,电影评论是深入一点;电影赏析是蜻蜓点水,电影评论是层层深入;电影赏析是个人感受,电影评论是有理有据。

二、常见的几种低分试卷

1、复述故事型:顺着电影里故事的思路写,把电影“翻译”成文字。不超过60分。

2、介绍复述型:有自己的思路,将电影的故事重新组织起来,却最终还是对电影故事的复述。不超过65分。

3、观后感型:对电影的感想多于评论,感性色彩浓,个人主观的情感盖住了对电影的客观鉴赏与评判。不超过70分。

4、全面赏析型:知道影评是对电影的评论,但评论没有确定的角度,涉及面很广并缺乏内部联系,蜻蜓点水,深浅不一。不超过75分。

三、常见的失误评析

1.囫囵吞枣,生搬硬套。为了应对这一考试科目,一些同学也学习了一些相关的专业知识,并且将这些专业知识应用于评析文章当中,这是很好的。但是由于对专业知识的一知半解,囫囵吞枣,因此评析中所应用的专业知识基本还属于生搬硬套的层面,尚不能做到专业知识与作品评析水乳交融,这就需要在平时多了解一些系统的影视知识。相信通过扎实的训练和写作之后,在应试时一定会比较纯熟地运用专业知识来评析有关的影视作品。

2.有“观”而无“感”,“述”多“评”少。电影评论,很明显是要评论分析,评论分析总要以作品为载体,对其予以理论色彩的观照。但有些考生在作品评析中基本是复述性的内容梗概的介绍,用大量的甚至是全部的笔墨将作品复述一遍,以述带析,有观无感,述多评少,纯粹是一篇观后感。观后感只是对影片肤浅的一鳞半爪式的印象和感想,而评析是分析基础上的褒贬,是对作品作出的理性评价。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既然来参加专业考试,总要用一定的专业知识来武装,并以此对作品加以分析。而上述哪些考生之所以无话可说,与平时的专业知识积累有关。

3.褒贬鲜明,缺少分析。有些考生在评析中只有褒贬,却没有使人信服的分析。有时得出的结论很激烈,却缺乏论据来支撑。比如,对某个影视作品的结论是“作品很好”,但没有具体的分析;对某个影视作品的结论是“完全失败”,但是大帽子之下不见对情节如何虚假作出任何具体的分析。

4.面面俱到,泛泛而谈。有些考生用专业知识来评析影视作品比较到位,可是不懂得如何写文章,缺乏剪裁,不是抓住某一方面来写自己的独特感受,表达出最有自己个性色彩的构思,而是面面俱到,泛泛而谈,缺乏重点。比如,在一篇评析文章里评了人物情节,又评了音乐画面,看起来很全面,实际上上没有重点,什么都没有说透。

八.影视作品评论考题及范文

红花背后的荒诞与孤独

——浅析《看上去很美》

王功山

《看上去很美》运用了一种真实的镜头和表现方式,晦涩地再现了那个时代人们身上所披戴的枷锁。影片通过大量的全景和对话场面,表现了幼儿园在社会规则控制下的集体生活场景和孩子崇尚自由的心灵世界,尤其是小主人公方枪枪足以引起许多反思。透过其“童话”的、“喜剧”的外衣,导演的批判视角对准了教育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