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连”字递进句分析
一、句式
1.1基事与递事连字递进句是指“不但A,连X也/都Y”和“连X也/都Y,何况A”等格式。如:
(1)这一声“宣言”式的叫喊,不但倾动了眼前这一群人,连那边——前半间的人们,也都受了影响;那边的谈话声突然停止了,接着就有几个人跑过来。(《子夜》)
(2)公司给他们腾出了一间堆化肥、农药的仓库,不但没有地板,连水泥也没有铺。(陈世旭《将军镇》)
(3)连牛教授都肯这样,何况我们呢?(老舍)
(4)那年月,连女人都不兴打扮,何况男子呢?(王蒙)
(5)为了看戏,他连命也肯牺牲了,何况那点老规矩呢。(老舍)
例(1)(2)(3)(4)(5)的“A”表达的是基事,“连X也/都Y”表达的是递事。也就是说,递事在某种意义上说比基事的含义更进一层。
就“连”字出现的前后位置来讲,有位于前面的,也有位于后面的。周小兵(1990)注意到“连”字大量出现在递进句的后一小句中,前面有一至数个与它对比的“对比事件”。他主要指的是前一种格式“不但A,连X也/都Y”。这一格式被认为是顺递句,而后一格式“连X也/都Y,何况A”有人称为“反逼递进句”。
1.2递进条件连字递进句有时也和“别说”搭配形成递进句。只是“别说”可以出现在前小句,也可以出现在后小句,这样连字就相应地出现在后小句或前小句。如:
(6)别说是嫁妆,连一双象样的鞋都没有穿出来。
(7)连一双象样的鞋都没有穿出来,别说是嫁妆!
例(6)(7)“别说”出现在前小句时,大体相当于“不但、不仅”等,整个复句表示“由浅入深”;“别说”出现在后小句,大体相当于“何况”,整个复句表示“以深证浅”。
可见这两种类型还是最基本的。所以本文主要是探讨前两种类型的连字递进句。
二、“连”字的作用
2.1各家说法关于“连”字的作用,人们从不同角度观察发现“连”字的作用不同,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种:(1)表示强调,以《现代汉语八百词》为代表;(2)突出事例,以高桥弥守彦为代表;(3)为了引出对比事件,以周小兵为代表;(4)前置话题的焦点标记,以刘丹青、徐烈炯为代表;(5)关联“多重语言信息”,以崔希亮为代表;(6)标记集合内的极性成员,以曹秀玲为代表;(7)表示比较,以王维贤为代表。
从以上的几种观点我们可以总结出他们在研究时的切入点是不同的。有的从信息的角度来观察分析,如崔希亮认为“连”是关联多重语言信息的,指出“连”字句除了表达语句明确显示的基本信息外,还表达含有“不寻常”意义的附带信息,含有“最不”意义的预设信息,及含有“更加”意义的推断信息;有的从语用角度来研究,认为该格式是强调格式,如《现代汉语八百词》认为表示强调。周小兵(1990)也进一步解释“所谓强调义,不是由单个“连”表达的”,是由“连…也”格式和它的对比前件(他注意到“连”字大量出现在递进句的后一小句中,前面有一个或几个与它对比的“对比事件”。)共同表达的,尽管有时这一对比前件是个零形式。另外的“焦点说”等也是从语用角度来认识这一格式的意义的。
2.2语义层面审视“连”字王维贤(1994)则从语义平面上解释此格式具有比较的意义。他认为“不但A连…也B”是“不但A(S1—P)而且B(连S2也P)”的省略了“而且”的形式。“不但”和省略的“而且”表递进关系,这是主要关系。同时,“连S2也P”表示S1S2……这类事物中,说话人认为S2同P的联系是最特殊的或最出乎意外的,因此带有比较的意思。曹秀玲(2002)也从语义平面上进一步指出了“连”是一个特殊的语义标记,标记一个集合内的极性成员。她认为“连”后的成分是“在某个集合内一个极性的成员,通过对它的肯定和否定,实现对极性成员所属的整个集合的肯定和否定”。这样就和我们从意义出发来研究连字递进句有了一致性。但是她这里只是概括出了一种语法意义,还有其他的方面没有揭示出来。我们在此基础上把它概括为:用“连”引出的事情在说话人看来是这个集合内的极性成员或叫典型成员,和前面的事件之间有比较的意义。那么这个极性成员有正极和负极。正极是指最应该如此的,负极是指最不应该如此的。过去有的书上也注意到了它的极性意义,但只是强调了它的负极现象。如《现代汉语虚词例释》中认为用“连”引出的事情在说话人看来是不该如此或者可以不如此的。举例如:这件事尚且如此,其他就更该如此了。我们认为实际上它的正极现象也是存在的。例如:
(1)须知,乃登喇嘛不但在牧人中有着极高的威望,就连在王爷面前的地位也是独树一帜。(冯苓植《雪狗》)
(2)当我回过头来,环顾乱哄哄的机舱时,我发现那些与我同机旅行的商人们,他们的变化真是让我大吃一惊,先前那充满自信的面孔已经变得苍白,饱满的精神也被惊恐的神色所取代,就连其中最镇静的人脸上也布满了恐惧的神色。(《读者》2002、21)
例(1)的“王爷”在说话人看来是最高身份的人。例(2)中的“最镇静的人”在说话人看来是最不应该恐惧的。
基于“连”字作为一个标记正极或负极的极性成员,表示递进的连字句可以出现在两种有代表性的句式之中:
A式:不但…,连-也…
B式:连-也…,何况…
《现代汉语虚词例释》里认为A式表示由浅而深,而B式表示由深而浅。
三、“不但A,连X也Y”格式
3.1语法意义“连X也Y”在“不但”句中出现的频率是比较高的,仅次于和“而且”的搭配。《现代汉语虚词例释》中认为“不但A,连X也Y”格式的语法意义是“由浅到深”。邢福义(《汉语复句研究》)也认为在递进方向上,此格式是“由低到高顺推而进”。这里的深浅高低其实和说话者自身的认知有关,因此往往带有说话者的主观性。客观性和主观性就会呈现出某些不一致。所谓客观标准,就是公众所遵循的社会普遍认同的标准,也就是一般的标准。主观标准是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时间可能会表现出来的不同取向。
因此我们首先按客观标准来分析,这类格式中A和X实际上是有两种不同的语义类型的。
1、A浅X深
(1)我们村的人还是不肯去斗自己的队长,他们一再向外来人诉说张队长的种种好处,哪知越说越糟,不但张队长所有的好处都成了罪证,连我们生产队也陷进了重围,我们成了全县闻名的文化大革命的“死角”。(戴厚英《流泪的淮河》)(范围上)
(2)须知,乃登喇嘛不但在牧人中有着极高的威望,就连在王爷面前的地位也是独树一帜。(冯苓植《雪驹》)
客观上来分析,按照一般人的看法,A和B在范围上,程度上是由低到高的。如例(1)的A项是“张队长”,B项是“生产队”,在范围上要进一步。例(2)的A项是“牧人”,B项是“王爷”,在地位上是不同的。
2、A深X浅
(3)谁知城里不但人尊贵,连雀儿也是尊贵的。(《红楼梦》)
(4)看她学唱东乡调的样子,不但古应春忍俊不禁,连下人都掩着嘴笑了。(高阳《红顶商人胡雪岩》)
这里就客观标准来说,例(3)A是“人”,B是“雀儿”,应该是由深到浅的。但在说话人看来,“雀儿”是在尊贵的集合内应该是处在最下层的,即最不该尊贵的。因此还是“由浅到深”。例(4)“古应春”地位当然比“下人”高。A是古应春忍俊不禁,B是下人忍俊不禁。从主观上说,即使主人笑了,“下人”也不能笑,现在在“笑”这一点上,也是由浅到深。
其次,从主观上看,表达者认为后者在某种意义总是要高出前者,不管它们在客观上的高低深浅。这也说明了递进归根到底是一种主观上的递进。例如:
(5)不但学生来,连校长也来了。
(6)不但校长来了,连学生也来了。
例(5)是常规表达。但是例(6)也可以使用。这说明例(5)和例(6)的前提不同,即传信者的主观预设不同,而不在于客观上A的地位高于X。再如:
(7)这件东西,不但张三不认识,连李四都不认识。
(8)这件东西,不但李四不认识,连张三都不认识。
“张三、李四”无论他们地位的高下如何,可是一旦进入这一格式,在“认识这件东西”这一点上,可以推导出:例(7)照理,李四认识的可能性要大于张三;例(8)则相反。可见,使用这一格式,人们心理上有了前提(预设):X>A。这也说明了句法格式一旦形成对句子的语义有一定的反制约作用。语义表达一定要遵守这种制约,否则表达将是错误的。
可见,“不但”和“连…也”结合构成递进句式在意义上也是有两类的,即既有“由深到浅,也有由浅到深”的表达。关键是人们从客观还是从主观上来认识。
3.2A项和X项的语义关系连字递进句中A和X的语义关系有以下几种:
1、同一范围的不同方面。属于加合关系
(9)可是就内容来说,不但思想上十分浅陋,连文字也不通顺。(巴金《家》)
(10)志如不但没有吃鱼,连一句话也没有说。(刘流《烈火金刚》)
(11)这一回她的变化非常大,第二天,不但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鲁迅全集第二卷正文》)
例(9)“思想上十分浅陋”与“文字也不通顺”是属于同一范围的不同方面:“内容=思想+文字”。形式与意义的和谐一致,也是表述的两个不可缺少的方面。例(10)基事行为“没有吃鱼”与递事行为“一句话也没有说”两个场景一起构成“吃饭”这一全景,这是属于最为常见的百科知识,属于加合关系。例(11)基事“眼睛窈陷下去”是属于外表的可见部分,而递事“精神也更不济了”是属于对人内涵的判断,二者相加就构成对人基本情况的整体判断,是同一范围的不同方面。
2、同一个意义领域内的两个极性成员即典型成员和边缘成员。
(12)公司给他们腾出了一间堆化肥、农药的仓库,不但没有地板,连水泥也没有铺。(《陈世旭《将军镇》》
(13)不但杨过丝毫没明白她的心事,连她自己也不明白。(金庸《神雕侠侣》)
(14)唐敖同多九公见了这样规模,不但脚下轻轻举步,并且连鼻子气也不敢出。(李汝珍《镜花缘》)
例(12)“没有地板”与“水泥也没有铺”属于同一个意义领域,基事“地板”是房屋的必备成分,是典型的核心成员,而递事“铺水泥”则是非典型的边缘成员。例(13)基事“杨过丝毫没明白她的心事”是核心事件而递事“她自己也不明白”是边缘事件,因为判断与猜测别人的心思是主要的,自己的思考与反省则是次要的是边缘的。例(14)基事“脚下轻轻举步”是实际行为是可控的,递事“鼻子气也不敢出”是夸张行为是隐喻的,因而前者是核心行为,后者是边缘行为,两者一起构成了递进。
3、相关的事物之间也可以形成极限
(15)莫讲别的,单讲他身上这件长衫,当日做时,不但天下的布都被他买绝,连天下的裁缝也都雇完,做了数年才能做成。(李汝珍《镜花缘》)
(16)肖飞进门一看:喝!买卖果然不小,摆列得还真象个正南八北的买卖样子:三大间门面,玻璃柜台摆了半个圆圈儿,不但各种药品,连各种器械都有,好几个站柜台的在打点买卖。(刘流《烈火金刚》)
例(15)基事“天下的布都被他买绝”是“买布”这一采购行为的极限,递事“天下的裁缝也都被他雇完”是“雇工”这一雇佣行为的极限,二者用“不但,连”连接构成行为极限递进。例(16)基事“各种药品都有”是药物齐全的极限,递事“各种器械都有”是治疗工具齐全的极限,二者用“不但,连”连接构成事物极限递进。
4、属于同一范围的点和面也可以形成极限
(17)我们村的人还是不肯去斗自己的队长,他们一再向外来人诉说张队长的种种好处,哪知越说越糟,不但张队长所有的好处都成了罪证,连我们生产队也陷进了重围,我们成了全县闻名的文化大革命的“死角”。(戴厚英《流泪的淮河》)
(18)我要识了你们的“抬举”,不但污辱了自己的人格,连抗日阵营的脸面都会丢光的!(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
例(17)基事“张队长所有的好处都成了罪证”是一个点,也是极限,而递事“我们生产队也陷进了重围”是面,点与面用“不但,连”连接构成点面极限递进。例(18)基事“污辱了自己的人格”是一个点,递事“抗日阵营的脸面都会丢光的”是一个面,是极限,由“不但,连”连接构成点面极限递进。
5、人们的认知经验是最基本的参照,可作为极限
(19)其人不但通身如墨,连牙齿也是黑的,再映著一点朱唇,两道红眉,一身红衣,更觉其黑无比。(李汝珍《镜花缘》)
(20)沛君不但坐不稳,这时连立也不稳了;但他在焦急中,却忽而碰着了一条生路:也许并不是猩红热。(《鲁迅全集第二卷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