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发展传播学视角下的经济报道
16035200000028

第28章 附录(1)

历届获中国新闻奖通讯社类和报纸类特别奖(包括荣誉奖)、一等奖的经济报道统计

东方风来满眼春

——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纪实

陈锡添《深圳特区报》1992年3月31日

南国春早。

一月的鹏城,花木葱笼,春意荡漾。

跨进新年,深圳正以勃勃英姿,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阔步前进。

就在这个时候,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各族人民敬爱的邓小平同志到深圳来了!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小平同志的到来,是对深圳特区最大的关怀和支持,是对深圳人民最大的鼓舞和鞭策。

(一)

1月19日上午8时许,在深圳火车站月台上,几位省、市负责人和其他迎候的人们,在来回踱步,互相交谈,他们正以兴奋而激动的心情等待着……

来了!远处传来马达的轰鸣声。接着一列长长的火车徐徐进站。时钟正指9时整,列车停在月台旁边。

一节车厢门打开,车站服务人员敏捷地把一块铺着红色地毯的长条木板放在车厢门口。

不一会,邓小平同志出现了!人们的目光和闪光灯束都一齐投向这位领一代风骚的伟人身上。

他,身体十分健康,炯炯的眼神,慈祥的笑脸,身着深灰色的夹克、黑色西裤,神采奕奕地步出车门。他的足迹,在时隔8年之后,又一次踏在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深圳这块热土上。

下车后,邓小平同志满面笑容地同前来欢迎的广东省委书记谢非、深圳市委书记李灏、市长郑良玉一一握手。

握手时,谢非说:“我们非常想念您。”

李灏说:“我们全市人民欢迎您的光临。”

郑良玉说:“深圳人民盼望您来,已经盼了8年了。”

简洁的话语,充分表达了全省、全市人民对小平同志的想念和崇敬之情。

邓小平同志同省市负责人登上一辆中巴,一直驶到下榻的市迎宾馆桂园。在这里恭候的市委副书记厉有为、市委常委李海东迎上前来,同小平同志握手并向他问好。

千里迢迢,舟车劳顿,市负责人劝他老人家好好休息。

但是,小平同志却毫无倦意。他说:“到了深圳,我坐不住啊,想到处去看看。”

众所周知,邓小平同志是创办经济特区的主要决策者。早在1979年4月,他在听取当时中共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的汇报后说:可以划出一块地方叫做特区。陕甘宁就是特区嘛。中央没有钱,要你们自己搞,杀出一条“血路”。次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通过并颁布《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中国经济特区就这样诞生了。深圳特区是邓小平同志亲自开辟的最早的改革开放的试验地之一。它的发展情况,小平同志当然十分关注。1984年1月,小平同志曾到深圳视察过。一晃,8年过去了。深圳的面貌又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老人家急不可待要亲自目睹一番。

随行人员说,小平同志身体好,昨晚在车上休息得不错,既然他兴致高,就安排活动吧。

在桂园休息约10分钟,小平同志和谢非等同志在迎宾馆内散步。

散步时,邓楠向小平同志提起他在1984年1月26日为深圳特区题词一事。邓小平同志接着将题词一字一句念出来:“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一个字没有漏,一个字没有错。在场的人都很佩服他那惊人的记忆力。

1984年,特区建设遇到不少困难和阻力,有些人对办特区持怀疑观望态度。是年1月24日,当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顾委主任的邓小平同志,同王震、杨尚昆同志在中顾委委员刘田夫和广东省省长梁灵光的陪同下,到深圳视察,给深圳特区题了词,肯定了深圳特区的建设成就,肯定了办特区的方针是正确的,给了特区建设以决定性的支持,坚定了人们办特区的决心和信心,使特区的建设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散步后,小平同志在省市负责人陪同下,乘车观光深圳市容。

车子缓缓地在市区穿行。这里,8年前有些还是一汪水田、鱼塘,羊肠的小路,低矮的房舍。现在,宽阔的马路纵横交错,成片的高楼耸入云端,到处充满了现代化的气息。小平同志看到这繁荣兴旺、生机勃勃的景象,十分高兴。正如他后来说的:“8年过去了,这次来看,深圳、珠海特区和其他一些地方,发展得这么快,我没有想到。看了以后,信心增加了。”

小平同志边观光市容,边同省市负责人亲切交谈。

当谈到办经济特区的问题时,小平同志说,对办特区,从一开始就有不同意见,担心是不是搞资本主义。深圳的建设成就,明确回答了那些有这样那样担心的人。特区姓“社”不姓“资”。从深圳的情况看,公有制是主体,外商投资只占1/4,就是外资部分,我们还可以从税收、劳务等方面得到益处嘛!多搞点“三资”企业,不要怕。只要我们头脑清醒,就不怕。我们有优势,有国营大中型企业,有乡镇企业,更重要的是政权在我们手里。有的人认为,多一分外资,就多一分资本主义,“三资”企业多了,就是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就是发展了资本主义。这些人连基本常识都没有。

车子行至火车站前,邓林指着火车站大楼那苍劲有力的“深圳”两个大字对小平同志说:“您看,这是您的题字,人们都说写得好。”

邓楠打趣说:“这是您的专利,也属知识产权问题。”说得小平同志笑了起来。

当谈到经济发展问题时,小平同志说,亚洲“四小龙”发展很快,你们发展也很快。广东要力争用20年的时间赶上亚洲“四小龙”。停了一会儿,他补充说,不仅经济要上去,社会秩序、社会风气也要搞好,两个文明建设都要超过他们,这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加坡的社会秩序算是好的,他们管得严,我们应该借鉴他们的经验,而且比他们管得更好。

车子不知不觉到了皇岗口岸。皇岗边防检查站、海关、动植物检疫所的负责同志,热情地欢迎小平同志的到来。

小平同志站在深圳河大桥桥头,深情地眺望对岸的香港,然后察看皇岗口岸的情况。

皇岗边检站站长熊长根向小平同志介绍说,皇岗口岸是1987年初筹建,1989年12月29日开通的。占地一平方公里,有180条通道,最高流量可达5万辆次和5万人次,是亚洲最大的陆路口岸。最近每天约通过7000辆车次和2000人次。小平同志听了很高兴,不断点头,露出满意的笑容。

(二)

国贸中心大厦,高高耸立,直插云霄。这是深圳人民的骄傲。深圳的建设者曾在这里创下了“三天一层楼”的纪录,成了“深圳速度”的象征。到深圳来的中外人士,总要登上楼顶的旋转餐厅,远眺深圳城市的景色。

1月20日上午9时35分,小平同志在省、市负责人陪同下,来到国贸大厦参观,该大厦的女职工,整齐地站在两旁,鼓掌欢迎小平同志,并齐喊“邓爷爷好!”小平同志高兴地向她们招手,并鼓掌致意。

在53层的旋转餐厅,小平同志俯瞰深圳市容。他看到高楼林立,鳞次栉比,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很是高兴。

坐下来后,他先看一张深圳经济特区总体规划图。接着,李灏向小平同志汇报深圳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情况。李灏说,深圳的经济建设发展很快,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1984年,人均收入为600元,现在是2000元。改革开放也有了很大的进展。他还说,这些年来,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是同步发展的。深圳人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坚定不移,并且充满信心……

听了汇报后,小平同志和省市负责人作了较长时间的谈话。

小平同志充分肯定了深圳在改革开放和建设中所取得的成绩。然后,他说,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小平同志又说,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这两只手都要硬。打击各种犯罪活动,扫除各种丑恶现象,手软不得。

小平同志思路清晰,记忆力强。他谈笑风生,有时一两句幽默的话语,引得大家发出一阵阵笑声。在场的省、市负责同志聚精会神地聆听他老人家的谈话,不时还插上三几句。谈话气氛轻松活跃。

小平同志侃侃而谈。他还谈到中国要保持稳定;干部和党员要把廉政建设作为大事来抓;要注意培养下一代接班人等重大问题。

在谈话中,小平同志强调要多干实事,少说空话。他说,会太多,文章太长,不行。谈到这里,老人家指着窗外的一片高楼大厦说,深圳发展这么快,是靠实干干出来的,不是靠讲话讲出来的,不是靠写文章写出来的。

小平同志精神健旺,谈兴甚浓。在国贸大厦旋转餐厅,老人家谈话约谈了30多分钟,使在场的人深受教育和鼓舞。

当小平同志离开旋转餐厅下到一楼大厅时,大厅的音乐喷泉,随着优美的乐曲,喷出图案多变的水柱和水花,蔚为壮观。一楼到三楼,站满了群众,黑压压的一片。人山人海,秩序井然。人人心花怒放,个个喜笑颜开。这是多么令人难忘的时刻!人们为有幸能一睹小平同志的风采而激动万分,也为小平同志的身体健康、精神饱满而无比高兴。

群众在尽情地鼓掌,阵阵雷鸣般的掌声响彻国贸大厦。这掌声,表达了群众对倡导改革开放政策的小平同志的爱戴和崇敬;反映了群众对身受其惠的改革开放政策的坚信和拥护。

小平同志非常高兴,满面笑容地频频向群众招手致意。整个场面十分热烈,呈现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同人民群众融洽无间的动人情景。

(三)

离开国贸大厦后,小平同志乘车去深圳先科激光公司参观。

先科激光公司,是一间高科技企业,引进荷兰飞利浦公司的先进生产技术,是我国目前唯一的生产激光唱片、视盘和光盘放送机的公司。江泽民、李鹏、王震、田纪云、刘华清等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领导人曾先后到过这里视察。

车子到达先科激光公司时,该公司董事长叶华明等人迎上前去,和小平同志热烈握手。

有人介绍说,叶华明是叶挺将军的儿子。

小平同志握住叶华明的手亲切地问:“你是叶老二吧?”

“不是,我是老四”,叶华明伸出四只手指回答说。

“呵,我们快40年没见面了。”小平同志深情地说。

“是的,我那时是小孩,现在50多岁了。”

“你弟弟叶正光在哪里工作?”小平同志对革命家的后代十分关心。

叶华明说:“在海南岛。”

原来,叶挺将军于1946年不幸飞机失事遇难后,叶华明于当年5月离开延安直到1953年,叶正光于1952年到1960年,都是生活在聂荣臻元帅家里。小平同志同聂帅常有往来,所以那时见过他们兄弟俩。

在公司贵宾厅,小平同志听取了关于公司情况的介绍。先科激光公司于去年10月12日正式投产,使我国继荷兰、日本、美国之后,成为第四个能够生产激光视、唱盘的国家。该公司可年产激光唱片500万张,视盘150万张,激光视、唱盘放送机各5万台。

邓楠拿起一块闪光锃亮的激光视盘给小平同志观看。这种恍如镜子般的盘片,能储存10.8万帧色彩逼真的清晰图像,可长久保存,永不磨损。小平同志听了,十分感兴趣,问:“是什么材料?”公司的同志答:“塑料上面镀一层银。”

他又兴味盎然地看了激光视盘的特性、音响效果、功能和检索能力的表演。当他看到传记资料片《我们的邓大姐》时,对身旁的广东省委书记谢非说:“我今年88岁,邓颖超同志和我同年,都是1904年生的。我是8月出生,她比我约大半岁。”

小平同志出生于1904年8月22日,家乡是四川省广安县协兴乡牌坊村。

小平同志接着说:“邓颖超同志是河南人。”他女儿邓楠说:“不,她是广西人。”小平同志纠正说:“她的原籍是河南。广西是她出生和长大的地方。”小平同志对邓大姐十分熟悉。

接着,公司一位四川籍的业余歌手赵敏,为小平同志演唱了一首卡拉OK《在希望的田野上》。小平同志对他这位老乡的歌喉及音响效果十分赞赏。听完后带头鼓掌。一边起身,一边说:“很好,我听得很清楚,不走调,音响效果不错。”

从贵宾厅出来到激光视盘生产车间,经过30米长的过道,许多职工在过道侧热烈鼓掌欢迎小平同志。

小平同志问:“这些职工多大年纪?”

叶华明答:“大多数是25岁到30岁,由全国各地招聘来的,大部分是科技人员。”

小平同志听了高兴地说:“很好,高科技项目要让年轻人干,希望在青年人身上。”

在激光视盘生产车间,当叶华明介绍他们每年要生产一部分外国电影激光视盘时,小平同志问:“版权怎么解决?”

叶华明回答说:“按国际规定向外国电影公司购买版权。”

小平同志对此表示满意:“应该这样,要遵守国际有关知识产权的规定。”

小平同志边走边问,对公司的情况问得很仔细,他还问及原材料是否进口?我国目前能否生产?产品质量怎样保证等等,公司负责人一一作了回答。

当小平同志看到几位女工正在擦拭刚生产出来的激光视盘时,便停下来问:“你们是什么地方人?”女工们回答:“汕头人。”小平同志笑着说:“我一看就知道你们是广东人。”说得大家都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