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发展传播学视角下的经济报道
16035200000024

第24章 情报开发与数据库建设(4)

中国资讯行数据库由香港财经信息提供商——中国资讯行有限公司提供,该公司于1995年成立,以“将全面而实用的中国商业经济资讯带到全球商业社会”为目的,现已成为互联网上最大的传播中文资讯的公司之一。中国资讯行下设中国经济新闻库、中国商业报告库、中国法律法规库、中国统计库、中国上市公司文献库、香港上市公司资料库、中国医疗健康库、English Publication、中国企业产品库、中国中央及地方政府机构库、名词解释库、中国人物库12个子库,每天通过对全国千余家媒体、国外几十家媒体的适时监测,并和国内60余家官方和行业权威机构合作,提供实时财经新闻、权威机构经贸报告、法律法规、商业数据及证券消息等,不仅可以为所有用户提供194个行业的原始数据,更可以根据客户需求,提供专业的个性化服务和及时的信息反馈。[综合自汪雁、刘颖、刘霞:《几种大型中文商情数据库的对比分析》,《情报科学》,2004年5月,和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430341.htm。]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是1998年开通的大型经济类专业网站,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强大的专家阵容为依托,整合了中国宏观经济、金融研究和行业经济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研究成果。目前,该网已建成了内容丰富、检索便捷、功能齐全的大型经济信息数据库集群:国研视点、宏观经济、金融中国、行业经济、世经评论、国研数据、区域经济、企业胜经、高校参考、基础教育等10个数据库,同时针对金融机构、高校用户、企业用户和政府用户的需求特点开发了金融版、教育版、企业版及政府版4个专版产品。

随着网络的进一步普及和迅速发展,我国的经济信息数据库日益丰富,建设主体日益多元,情报开发的功能也进一步受到重视。特别是1998年“电子商务年”以来,我国网上经济信息资源贫乏的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变,产生了一批内容丰富、实用价值高、拥有数百万用户的经济信息网站。这些经济信息网站若按网站的服务业务划分,可分为信息发布中心式网站和电子商务型网站;若按网站的主办者划分,可分为各级政府部门的经济信息网站,经济科研和教育机构的经济信息网站,企业、商业的经济信息网站,大众传媒机构主办的经济信息网站和个人创办的经济信息网站;若按信息内容划分,可分为综合性经济信息网站和专业性经济信息网站;若按网站信息产生涵盖的范围划分,可分为微观经济信息网站和宏观经济信息网站。

尽管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但是中国的经济信息数据库建设还是存在明显的不足,最主要的表现是:商品化程度低,缺乏市场意识;缺乏宏观调控,重复建设和空挡现象均较为严重;文献型数据库多,商情型数据库少,同时,在文献型数据库中,又以题录式数据库多,全文数据库少;重硬件投入、轻软件建设,对数据分析工具和模型的研发滞后;标准化程度低,兼容性差,大多数数据库各有各的管理软件及检索界面,不利于数据库的共享与交流。总之,我国对经济信息还停留在一般性的描述、汇总、存档层面,智能化处理、规范化管理和产业化营销都远不够成熟,尤其是有着天然的信息采集优势和权威信度的经济类媒体对自我资源的开掘意识相当淡薄,导致了在整个经济情报供给市场中的地位相当不显著,这与前面提到的国际经济信息数据库主要由媒体或计算机通讯公司(也以媒体为核心)为主体开发差异甚大。

其实,不独经济类媒体,我国整个新闻媒体的信息数据库建设都起步较晚——起于二十世纪80年代,且规模较小、档次较低,虽然各主流媒体都有自己的网站,并在网上发布电子版信息,但发展成为专门的媒体信息服务产品的比较少,产业化更无从提起。目前我国较成功的商业化新闻媒体信息数据库有由新华社和北京电讯工程学院合作开发的新华社多媒体数据库、人民日报社与北京拓尔思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媒体全文按词检索数据库,以及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即CNKI)开发的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参考自艾新革:《新闻媒体信息数据库建设实践及其应用》,《图书馆学研究》,2007年2月。]此后,陆续也有一些较有实力的地方媒体启动了新闻产品的数字化工程,比如,浙江日报报业集团2005年创办了《浙江日报》全文数据库[《<;浙江日报>;全文数据库建成》,浙江在线,http://www.zjol.com.cn/05shzx/system/2005/09/09/006297483.shtml,2005年9月9日。]。这些数据库虽然都有涉及经济信息的内容,但除新华社多媒体数据库外,绝大多数还停留在内容检索阶段,主要考虑的是读者(而非用户)对过往信息的阅读、查询需求,可归为有组织的知识管理,却远未达到像日本经济新闻集团、彭博公司那样的经济信息的情报开发、数据增值的目的。这诚如浙江日报报业集团高层的自我评价:“(这种读者数据库)整体上处于较低层次,没有完全形成‘客户经济’的价值理念。”[《集团读者数据库建设开局良好》,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网,http://www.8531.cn/jtjs/content/2009-08/12/content_45866.htm,2009年8月。]

其中,1999年创办、迄今已颇具规模的新华社多媒体数据库称得上是最有实力参与国际竞争的。其“7+1”信息业务体系包括:“7”指七大产品体系,即大客户专供信息专线、新华短信专线、环球财经信息专线、经济信息分析报告专线、产业信息专线、对外信息系列专线、高管信息专线;“1”指信息资源保障业务以及面向社会服务的人物库、机构库、译名库等数据库产品。以“经济分析报告专线”为例,它依托互联网和新华社全球卫星网对外开展服务,以统计数据库、经济分析库、专家思想库、竞争情报库、管理知识库、企业信息库等6个特色子数据库为支撑,运用智能化信息管理、数据挖掘等技术手段,借助新华社分析师队伍和众多合作机构的专家群体,系统、全面地分析行业经济运行、经济热点问题和宏观经济走势,对外提供经济分析报告系列产品、经济分析数据检索查询、行业市场监测和企业决策支持服务。[新华社多媒体数据库:http://info.xinhua.org/cn/support.do?name=product。]

不过,目前能如此有意识、有能力进行经济信息数据库建设,并对其智能化情报开发的经济类媒体屈指可数,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观念没有更新,仍将大部分精力投放在传统的报道业务上,而缺乏产品意识。此外,缺乏制度支持也是关键。情报开发、数据库建设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和软硬件支撑,必须从制度上保证资源配给、技术创新与人才积累。

当然,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才逐步获得一定专业品质的经济类媒体至今不过而立之年,那些市场化经济类媒体更是才不足十余年的发展历程,期冀它们在短时间内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并不现实。但距离就是目标,它至少可以清醒地警示我们:借助对经济信息的情报开发、经济信息数据库的建设,让经济类媒体向经济综合信息情报机构转型,这就是信息化时代下中国经济类媒体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