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你是爱是暖是希望:林徽因传
16034800000008

第8章 心有灵犀:错过,只为遇见对的你(1)

君子·瞥见你翩翩风雅

林徽因和梁思成的初遇,追溯起来,还要到她出国之前。那一对乐观其成的家长,自顾自介绍两个孩子认识,却没有过多干涉他们的发展。如果说徐志摩是林徽因生命中一段挥之不去的深刻记忆,那么梁思成,则是她一生里对的那个人。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夜开星幕千万重,遍寻那人寻不见,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那么长久的一段时光里,林徽因在遥远的彼岸,仿佛忘记了“梁思成”这个名字,而这个人也从未出现在她的人生里,充盈她的生命。直至归国,他们再度相见。她霍然之间这才发现,原来那才是她的Mr.Right。

梁思成的父亲梁启超,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都是致力于改革的政界名流,他们两个亦是饱学之士,在中华文化的熏陶中成长,又汲取了海外的精粹,都是极有声望举足轻重的人物。若是能结成姻亲之好,自然是再好不过。然而,开明的家长们,并未将这层意思捅破,只是彼此心知肚明罢了。作为梁启超的长子,梁思成身上毫无名流子弟的骄娇二气,反而是一位十分优秀的年轻人。他很早就考入了清华学堂留美预科班,这个预科班的学制是八年制,1922年,他即将毕业,这一年,他二十一岁;这一年,他重新见到了林徽因,当年那个灵气而秀雅的女孩子。

如今的她,出落得越发美好。乌发如染,眉眼如画,温婉静雅,令他忍不住要想起《诗经》里的句子: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他静静地凝视着她,而她抬眸,清澈如水的目光,潋滟出一泉芬芳。林徽因忽然明白,原来真的有一个瞬间,叫作“心动”。其实,眼前的这个年轻人并不高大,也不英俊,可是心底就是有一个声音在告诉她,这个人能够令她获得幸福,就是这个人,将会是她一生的良人。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梁思成便是这样一位君子。他珍惜、爱重林徽因,给予她最大程度的空间。他和气、善良、诚恳、忠厚,跟他在一起时,林徽因感到无比的安心,仿佛一颗漂泊了太久的心,寻到了抵达的港湾,可以在其中静静沉睡,不用管外头雨大风黑。实际上,不只是林徽因喜欢他,林徽因的母亲看这位未来女婿,也是越看越喜欢。

林家在北京的寓所,是一座位于市中心的宅子。这里闹中取静,格调雅致,宽阔庭院里有一双参天的古树,郁郁葱葱,遮天的绿意,到了花开的时间,黄色的花朵夹杂在幽幽的叶子里,宛若盏盏星痕。推门眺望,还能望见北海公园的白塔,衬着蔚蓝的苍穹,真是风景无限好。林徽因和她的母亲住在这所宅子的一个小院落里,院落里植着一架紫藤,春风和暖时,会开出纷繁馥郁的紫藤花,簇簇拥拥,仿佛一道流泉瀑布,煞是喜人。少女时的林徽因,时常坐在紫藤花下,阳光漏过树叶和花朵,斑驳在她纤细的指间,一时间,像是手中落满了金色的流沙。透过花叶,笑容温和的年轻人推门而来,这时候母亲便会微笑起来,张罗着让厨子拿出看家本领,做一桌好菜。

花开放的时间里,林徽因和梁思成并肩坐在花架下,任由飘零的花瓣落了一肩。相似的家庭背景,相似的性情,使得这对年轻人永远有说不完的话。他们从未对彼此感到过陌生,像是认识了很久很久的老朋友,默契十足,这默契里,又有几分油然而生的欢喜。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小动作,彼此就能心领神会,这样的灵犀,并不是与谁都可以获取的。何况,梁思成爱好那样广泛,跟他在一起,永远都不会感到乏味。

他热爱音乐,小提琴、钢琴都可以信手拈来;他还是校歌咏队的队长;他也喜欢美术,是美术社的中流砥柱,也当过校刊的美术编辑;当然,他的运动细胞也十分出色,会踢足球,跳高和体操都是一流。由于他的父亲梁启超本身就是中西皆通之人,在梁启超的培养下,梁思成亦是饱学多才。他的国学相当优秀,西学也出类拔萃。还在学校的时候,他就已和几位同学一起合译了威尔斯的《世界史大纲》,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这个年轻人很早就知道,自己未来的妻子将会是林徽因。那是两家订下的婚约,虽然家长并不干涉他们的感情发展,但并不意味着这桩婚约将会被遗忘。

没有重遇林徽因之前,他曾猜想,那将会是一个怎样的女孩子呢?多年前的匆匆一瞥,已在他心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游学归来的她,一定会是更美好的女子吧。他的猜想没有错,甚至,比他所能想象的还更美好。她是那样灵秀、剔透、柔润和洁白,抖一抖衣袖,仿佛都可以撒下珍珠的光彩。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后,林徽因更加成为他心中珍之重之的人,这个女孩子,竟然是如此优秀。他见过许多外表美丽却缺乏内涵的女孩子,他生怕他的未婚妻也会是这样的人。但林徽因不是,她温柔、雅致、有思想、有一颗敏感细腻诗意的心。了解越深,他就越想将她好好珍藏在心上,温存呵护,长久地陪伴在她的身侧。

所幸,他就是那个被上苍选中的幸运儿。家世、人品、地位,决定了他们的般配程度。但最重要的是,林徽因也如同梁思成喜欢她一样,喜欢着他。互相恋慕,愿意同时拉起对方的手,那才是决定爱情能否天长地久的最真诚的理由。而梁思成给予林徽因的爱情让她发觉,原来爱不是痛,不是受伤,不是夜深人静时的辗转和流泪,爱是温柔的,从容安静的,纵使平平淡淡也能令人品味出甜蜜的。她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欢乐。

这种欢乐,使她忘却了过去的阴影,成为了更好的自己。她想要将这份快乐传递出去,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这是从未发生过的事情。林徽因沐浴在爱的海洋里,她的眉眼,她的心灵,她的灵魂,都因为这份爱更加纯粹与灿烂。真正的爱情就应该是如此:彼此尊重,彼此爱惜,为了彼此成为更美好的存在。

之于梁思成,莫不是如此。预科班毕业在即,梁思成面临着专业的选择,他问林徽因:“你以后想要学什么专业呢?”

那个清秀柔弱的姑娘眼里闪着动人的光辉,她笑着告诉他,自己以后想要选择“建筑”。梁思成有点儿吃惊,因为他还不能将那样一项职业同他心爱的姑娘联系起来。林徽因看出了他的惊疑,笑着补充说:“更准确地说,应该是Architecture 吧。”那是“建筑学”的意思,看来她的打算并不是一朝一夕间的冲动。

面对梁思成的不解,林徽因和他说起了这项理想的由来——那还是在欧洲的时候,那些浑然不同于中国建筑的房子、宫殿、教堂……大自然与人力的和睦相处,是那样美好。钟塔刺穿了云霄,雕像上浸透了晚霞,那是一只莫扎特的手,在世界的彼端,弹奏出的奇妙音符。说起那些的时候,林徽因的脸上,透出了一种极迷人的光彩,这令她神采飞扬,宛如驰骋在世界中心的公主——那是属于她的世界吧,或者是即将属于她的世界吧。

梁思成从未有一刻这样激动过,他是那样迫不及待地也想要去那个世界,和林徽因一起并肩而行,一起分享彼此的汗水、心血、失败、欢喜和荣耀,一切苦甘一同承担,一切喜悦共同品尝。那是一个多么美好的梦想啊!他几乎是瞬间就动了心。因为林徽因,梁思成最终选择了建筑学,后来,他成了建筑界的一方泰斗,地位显赫,他也曾谈起这段往事,坦然承认自己最初选择建筑业,正是因为林徽因,加上他也十分喜欢绘画,在激情和理智的共同驱使下,他选择建筑,并将其作为一生的事业。

再也没有比这更浪漫美丽的事情——爱情和事业,都可以一起行走,一起收获甜美的果实。林徽因选择了梁思成,也选择了建筑,那都是她少女时期纯净的梦想: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最初的抉择,成为最后的相伴,她的决定从未更改。这个自江南来的秀雅女子,也用她的一生,为这选择给出了最好的答案。

恋歌·给你最暖的陪伴

都说天长地久的陪伴,才是最深情的告白。世事莫不是如此。花前月下的芬芳誓言,听得人心暖融,以为那样的告白,便是一生;可若是此后山水相隔,当初的铮铮誓言,该以什么来承载?最温暖实在的,不过是身侧的点点滴滴,虽然寻常如细水长流,却尽数是用爱汇成。陪伴在你身侧,听你小声抱怨,看你容颜逐渐斑驳,握着你的手却始终没有放开。或许在他面前,你不是众人眼中闪闪发光的宝石,你不用维持风度,不用为了保持美丽而往脸上涂抹七八层化妆品,你待自己的所有严苛和防备都全部卸下——因为你知道,不论你以怎样的脸孔出现,他都会长久地陪伴在你身边。

那样长久的陪伴时光,是林徽因对梁思成沉默的告白。她是婉约柔和的女子,不擅长将甜蜜的言语说出口,可她的所作所为,已经证明了她心的方向。

1923年,那是一个五月。春夏之交,在江南已有几分酷暑味道的时候,北方却还残存一些清爽,晨起出门,春风打在脸上时,还有许多凉意。那一日,梁思成带着同父异母的弟弟梁思永一同出门,他们骑着长姐梁思顺赠送的摩托车,前往长安街,去参加北京学生的示威游行。当时开车的是梁思成,梁思永则坐在后座。

谁都没有预料到,横祸突兀而来,便是发生在一瞬之间。在行驶出家门没多久,一辆小轿车便疾驰而来。梁氏兄弟躲避不及,被生生撞了上去。登时,后座的梁思永被撞飞出去好几米,而梁思成被摩托车压在下面,昏迷不醒。那是北洋军阀金永炎的小轿车,他是当时大总统黎元洪的心腹股肱,看到司机开车撞了人,竟然默不作声,扬长而去。过了半晌,梁思永才缓过神来,他一瘸一拐地过去看梁思成,却发现大哥已经不省人事。只是受了一点儿轻伤的梁思永吓得面色铁青,急忙跑回家里去叫人。

最先赶来的是梁家的门房老王,他急急把梁思成从摩托车下救出来,飞奔着送回了梁家。梁启超请来了医生,在为梁思成做了初步检查后,确诊为左腿骨折,幸好没有伤及腰椎。听到这个消息,梁启超松了一口气。在经过简单包扎后,梁思成被送往医院。

当时,梁思成根本无法动弹。被撞上的瞬间,他以为自己就此送命,没想到福大命大,竟然活了下来。只是浑身疼痛,想要说话都万分吃力。一向同他感情甚笃的梁思永也跟他一起住进了医院,他受伤并不严重,只是擦破了皮,又受到了惊吓。梁家担心,这才送进来做些检查。梁思永不过住了一周便顺利出院,梁思成却在医院中住了三个多月时间。

三个多月,说长不算长,说短不算短。足以从春天走到秋天,足以疗好一场伤,也足以忘却一些悲伤的事情。对于梁思成来说,这三个多月,若是放在之前,他一定觉得是那样难熬,近乎度日如年的艰难,但此刻,他却宁愿时光走得慢一点儿,再慢一点儿。那是因为之前的他孑然行走,并未品尝过爱情的甜美,而现在,他的身边已有了那样好的女子。

林徽因得知梁思成出事的消息,惊得面色惨白,她第一时间赶到医院,刚巧梁思成动完手术醒来。她看见素日里健康的梁思成,那样苍白孱弱地躺在病床上,腿上打着厚厚的石膏,身上还有好多处伤口,顿时心里像被割了一刀一样,眼泪就那样不自觉地流了下来,打湿了整张莲花般的素颜。倒是梁思成比她乐观,还笑着拉着她的手说:“差一点儿就见不到你了。”

差一点儿就见不到你了……我只是害怕再也看不见你。他不说自己的痛,也不抱怨和伤感,就这样淡淡却带着笑意的一句,却令林徽因哭得更加厉害了。其实这一回,梁思成的伤并不是那样简单,他的左腿复合型骨折,原来以为没有受伤的腰椎实际上也被挫伤。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里,院方就为他做了三次手术,更令人难过的是,由于当时医术的落后,院方一开始认为他的左腿无须手术,生生耽误了治疗。这次车祸,给梁思成留下了永远的伤痛,他的左腿从此比右腿短了一厘米,走路时便有微微跛足,还有脊椎的毛病,都成了伴随他一生的后遗症。

然而,善良的他,却始终没有在林徽因面前流露出过任何沮丧和悲伤。林徽因也懂得梁思成的良苦用心,她也并不戳破,只是每天一有空便来病房陪伴他,给他念报纸,给他削苹果,细心而周到。看到林徽因窈窕的身影,梁思成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虽然疼痛还是侵袭着他的身体。

梁启超长子梁思成出车祸的事情,由北京《晨报》报道了出来,报道严肃斥责了金永炎。迫于舆论的压力,金永炎在不久后来到医院探视了梁思成,并负担了所需的医药费。然而,这场车祸给梁思成留下的伤痛,却是多少金钱都不可弥补的。有时候,他痛得彻夜难眠,此时,唯有林徽因是他的止痛药。

他已能听出她的脚步声,轻轻的、柔柔的,像羽毛飘落,像雪花扑向大地,又轻盈得像是一个梦。她盈盈地落在他身旁,手里拿着一沓当日的报纸,还有几本画册,还不忘带来他最钟爱的冰镇杏仁酪。坐在他床沿,她柔声为他读起新闻,声音温暖柔和,像淅沥的雨滴,轻轻敲击在他心上,每到这时候,是他一日中最快乐的时候,夜间如影随形的痛,仿佛都被风拂散。为了转移梁思成的注意力,她跟他说起自己最喜欢的作品,英国王尔德的《夜莺与玫瑰》,她想要将这个童话翻译成中文,这个想法由来已久。

对于翻译国外佳作,梁思成是有经验的。二人窝在病房里,讨论如何才能用中文将原著中的诗意和优美,翻译得更加美丽贴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