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黄花梨把玩艺术
16033500000008

第8章 韵味悠长(3)

大明会典黄花梨艺术馆,被周围一幢幢高楼遮挡着,挡住了所有热闹的喧嚣,也挡住了侵袭的纷扰,门前绿竹悠悠,青翠葱茏,使这处别具一格的平房显得安静清幽。这是加拿大籍华人林先生特意为黄花梨艺术馆留下的一方天地。在四百多平方米的艺术馆内,分为展览区和办公区两大部分,不仅可以看到黄花梨树木心材、树叶及树种等标本,海南黄花梨与越南黄花梨和其他硬木材料的比较,还可以看到几百年来海南黎族、苗族老百姓家中用黄花梨制作的各类家具和劳动用具,体现出一种严谨的科学精神和文化关怀。这是一个黄花梨的世界。画案、长桌、酒桌、茶几、八仙桌、官帽椅、方凳、象牙架、方角柜、写字台、衣箱、罗汉床、翘头案等明清风格的中式家具应有尽有;算盘、台灯、笔筒、佛珠、鸟笼、茶壶、地动仪等数不清的精致古玩让人目不暇接;各式人物雕像有弥勒佛、达摩祖师、观音菩萨、仙姑、神道,或站或坐或卧,神采飞扬,呼之欲出。偌大的展厅里,弥漫着一股黄花梨特有的令人心旷神怡的“降香”味。

这些只有在历史题材剧中才能见到的珍贵物品,每一件都古朴典雅,精美绝伦,天然优美的纹理、温润如玉的光泽,轻滑熨帖的质感,在这钢筋水泥丛林的都市深处,散发出独特的神秘、沉静的气息。不经意之间,已勾起了人性中原始的占有欲望。

陈列中还有一些老旧的家具和许多小玩意儿,太师椅、门扇、木工刨刀、拴牛柱、锄把、米柜、石墩……俨然就是一个小型的博物馆了。这些有了年代的古董,貌似不中用,也不中看,却是林先生无数次下海南,在那个曾经盛产优质黄花梨的深山老林里,从民间一家家收集来的、又一件件小心翼翼捧回福州的宝贝。它们不仅因原木资源已枯绝而稀有,就古老的用具本身来说,已具有极其珍贵的收藏价值。每一个历经沧桑的面容背后,都有许多故事,有许多典故,有一脉相承的古老的历史文化。故而林先生一直舍不得出卖这些老家伙,即便是令人咋舌的天价。

最为宝贵的是一根4米多长的海南黄花梨独板老料,许多专家都称罕见。这件来之不易的宝贝,十几年前被一位广东人从海南买走,林先生从海南的朋友处得知后,几经辗转找到这位广东收藏家,花重金买下。他说要把它作为镇馆之宝。

对于这些令人费解的行为,许多行内人都不能理解,觉得有悖常理:一个商人,面对丰厚的利润,竟然不动心?

曾是因纽特人艺术品评估专家的林先生,却有着自己很独特的坚持的理由。他说,黄花梨资源已近枯竭,卖一件就少一件。现在黄花梨的研究、保护、开发、利用日益受重视,我的目标就是建好大明会典黄花梨艺术馆,让这些宝贵的资源重放异彩,让黄花梨文化传承百代,发扬光大。

当收藏的含义摆脱了功利,就会变得纯粹。某一特定文化的聚集,即展示了某一种文明。明代是中国传统家具发展登峰造极的一个时代,明式家具简洁明快,体现的是古朴、洗练与典雅的风采。明至清前期中式家具的造型艺术,达到了当时世界家具艺术的高峰。并且,其用材大多选取黄花梨,可以说,明代家具彰显着黄花梨之魂,把这个时代的经典之作汇聚到一起,这就是“大明会典”名称的由来。

原材的珍贵,独特的风格和制作工艺,成就了明式家具的经典地位。而工艺则是直接造就器物文化艺术内涵的因素。

说到工艺,由于原木珍贵,因此在设计、施工上,必须是用最好的设计师和工匠。融入了大量中国文化的传统符号的工艺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家具的结构与造型,另一是家具表面的装饰工艺,例如雕刻、镶嵌、打磨等。这是一门精深的学问,即便只研究其中某一项,比如榫卯结构,也足于耗尽人一生的心力。工艺中有一个很普通而又常常被忽视的,是家具表面的打磨。有道是“三分工七分磨”,打磨是否到位,是审度一件家具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

打从小有名气的房地产商脱身到黄花梨家具经营起,林先生就全身投入其中了,无数次海南实考,大量专业书籍研读,拜访专家虚心求教,夜以继日耗在厂房里与师傅切磋技艺,力求做到精益求精。“经典是原材与器物造型、工艺的完美结合”,这是他常常说的一句话。功夫不负有心人,2005年底,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胡德生,中国明清家具材质研究专家周默、故宫博物院科技部主任曹静楼等一行赴榕,对出自大明会典的家具,从用材到造型、宫廷工艺都倍加赞赏,给予高度的评价。

徜徉于这样一个充满浓厚古典气息的黄花梨世界,感受重现遥远历史的古典家具,很难用言语来详尽表达其艺术的持久与魅力。在经历了经济高度发展、物质生活丰富的现代,人们品味也经历了从激越张扬到成熟理智的演变,而历经百年洗礼、植根于中国的历史与文化的古典家具,则是人们追求的极致,是对重视美感、关注内涵的消费文化的回归。黄花梨、黄花梨家具的历史文化延续与地位提升,将在这一领域大放光彩。

第五节保养品鉴

众所周知,家具材质品鉴当数黄花梨最为珍贵,素有“一黄二黑三红”之说。其中,黄即是黄花梨。材质品鉴最华美的当数国宝黄花梨,黄花梨天生丽质,木质质地致密坚硬,坚固耐腐,色泽典雅明亮,不静不喧,被视作上乘佳品,纹理清晰流畅美观,生动多变,或隐或现,自然优美,视感极好,最具欣赏性与审美价值。在漫长岁月的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每件家具所处地域不同,被置放的位置不同,面对阳光、季节的更替,受风吹日晒干燥潮湿影响不同,人们的悉心呵护的程度和保养宗旨的理念不同,黄花梨木肌理细腻、色纹并美的特性有的被淹没了,有的或多或少被掩盖了。黄花梨家具如人,也有养生之道,人的养生讲究顺应人性,家具的保养也要顺应木性,应当正确地“顺应木性”地加以保养,才能让精美的黄花梨家具流传久远。让它朝夕展露在你面前,自己也可以在保养品鉴之中自得其乐。

我们知道,人需要养生才能生活长久滋润,身心健康,家具也需要“养生”,才能历经岁月沧桑巨变而风采依旧。

黄花梨家具如何保养呢?两个字,一是“擦”,擦是快工夫,即用柔软的洁净的干棉布及棕老虎擦;二是“遮”,遮是慢工夫,即用布把家具遮盖起来。刚收藏的黄花梨古典家具(没有损坏)的外观,一般可分为四个档次:

一是琥珀光和油性全无,颜色变淡,有的在最表露的地方形成木筋,大的纹理显现。

二是黄花梨基本特征表露出来,但看不到琥珀光了,油性还有,但不温润,大的纹理可见,小的纹理难觅,这类家具保养起来就难多了,需反复擦拭,如还达不到标准,就用布盖一段时间再擦拭,直至达到欣赏标准。

三是符合或基本符合上述欣赏效果的,用棕老虎先擦一遍再用干布擦就可以了,以后经常这样保养。

四是已没有黄花梨外观特性,颜色变为土色。后两类需用慢工夫调理,即用布遮盖一些时间,待颜色慢慢变回黄花梨原色后再用棕老虎和干布擦拭,也可遮一段时间就擦,擦了又遮,多次反复,直到恢复黄花梨木原貌。

黄花梨材质的家具是古典家具硬木中比较好养护的品种。由于黄花梨应力小,所以成型后的黄花梨古典家具抽涨比例较小,黄花梨材质的古典家具不宜开裂,它的走形与变形的几率比酸枝类的硬木小,养护起来也就相对容易一些。只要经常擦拭就行,不要上什么核桃油,橄榄油,也不要上蜡,当然如果是藏家将家具打包入库保存或博物馆则另当别论。

也许有人要问了,为什么要经常擦拭,除了要擦去灰尘污垢,也可防虫蛀,俗语说户枢不蠹,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黄花梨木有很强的自我保护能力,为了抵御周围环境物理的化学的干扰,它会慢慢形成一种保护层,日积月累保护层就成了土色,我们不知道在什么样的环境下经过多少岁月才会变成土色,但我们知道采取遮和擦的办法可以在一年半载或两三个月复原黄花梨色泽幽雅、纹理华美的本来面目。愿我们不仅仅拥有它,更要好好欣赏它,让吸尽山林野气日月精华而沉穆清新的山之骄子,陶冶我们的情趣。

第一,视觉效果。

看之应悦目,要显现琥珀光。明代黄花梨等硬木家具都使用蜡饰工艺,让蜡质浸入木质里面,经蜡饰的黄花梨木就具有琥珀般透明效果。当然每根木料的琥珀光多少是不同的,要看木料纹理,要看材质。因为每株黄花梨树生长的环境有差异,土地的肥沃与贫瘠,山梁与沟谷,阳坡和阴面,海拔度的高低;就是一棵树其材质也不同,有树根树梢之分,树干树枝之别,阳面阴面之不同,但都会有琥珀光;另外要显现出所有的纹理来。没有保养好的黄花梨家具,有的只看得见雨线纹,山形纹,钟形纹,波峰纹等较大的纹理,像卷发纹,鱼皮纹这些细小的纹理被掩盖了,因为黄花梨木的许多纹理是夹杂交错在一起的,夹杂交错的纹理最为绚丽;还要显现出黄花梨木的油性来。油性大是黄花梨木的主要特征之一,看上去非常油光但无贼光。

第二,触觉效果。

即手感好,触之温润如玉,没有戗茬或阻手的感觉,上佳的黄花梨木打理又好的,感觉比玉还温润。

第三,嗅觉效果。

黄花梨木微微辛香,有的可直接闻到,香气弱些的放在房间里,开门瞬间也可闻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