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骨架料的装配
也就是指框料与腿料的搭配。框腿料造型的变换形式与材料量的确定是家具制作的前提和基础。例如,柜厨腿料的宽厚多为60×(30~40)毫米,有宽面朝前面的使用形式,也有窄面朝前的情况;框枨料的宽厚一般多为40×(30~60)毫米,就要以40毫米的面朝前。厚度30~60毫米都可以,但是这种配料方式粗笨,清代后期已有大多数柜橱开始窄面朝前,显得家具精巧。
宽窄面那个面朝前是好,要根据线型与设计选择。但是配料宽窄要尽量保持统一的尺寸,便于统一下料,只是画线时根据结构的受力情况颠倒宽窄面使用即可。
第四节雕刻与装饰
一、雕刻工艺
古代家具的入眼处,往往是引人注目的雕刻部分。雕工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家具价值的高低。古代家具上的雕刻,一般分为透雕、平面实雕和立体雕三种。雕工的优劣,首先看形态是否逼真,立体感是否强烈,层次是否分明;再看雕孔是否光滑,有无锉痕,根脚是否干净,底子是否平整。总的来说,在评价家具的雕饰时,除考虑工艺的难易和操作的精确度外,关键是要看整体是否具有动人的质感和传神的韵味。
黄花梨还具有一种超乎寻常的耐性,它能承受任何细致入微的雕刻。有一件黄花梨透雕草龙纹隔扇的残件,清初制品,厚度只有5毫米,通体透雕草龙图案,许多相连处极为细微,纤维已被完全切断,但三百多年来居然完好无损,足以证明黄花梨木超凡的承受力。这类雕工,若换其他木材,无须外界碰撞,只因冬夏干湿季节变化,就不可能保存至今日。
为了让黄花梨家具看上去更美观,在木工工序完成之后一般都会用一些或简单或复杂的雕花来进行装饰,也就是行业中所说的雕刻纹饰。雕刻纹饰必须在“认榫”完成后进行,如果先做好雕花再开榫,因为“认榫”时需要修整,纹理很难保证雕花部件都在同一平面上,而此时为了保证雕花部件整齐划一,只有修改雕花才行,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导致雕花部件作废,所以需在认榫后进行雕花装饰。应该说黄花梨家具的全部工艺,雕刻工艺就占了一半以上。雕刻的图案十分重要,它寄托了人们对生活的一种美好愿望。一般来说,红木家具上雕刻的图案基本上都沿用表示吉祥的传统图案,比如象征福气的蝙蝠;预示吉祥的“龙凤呈祥”“灵芝”“如意”“案八仙”“喜鹊登枝”,等等,创新的不多。
木工把这些需要雕刻的板材送到雕刻车间进行雕刻加工,雕刻的形式主要有三种:浮雕、圆雕和透雕。每一种形式所表现的内容有所不同,各有各的特点:浮雕在家具中的用途极广,通过浮雕底层到浮雕最高面的形象之间的互相重叠、上下穿插的关系,具有深远和丰满的优点,比如床上的束腰板和床帏子;圆雕是现代术语,一般是指不带背景、具有真实三维空间关系、适合从多角度观赏的雕刻,比如家具中的端头、柱头、腿足等,雕刻内容包括人物、动物、植物等;透雕在古代叫“锼活”或“锼花”,多出现于牙板、围栏、屏心和花板等处,使家具呈现出通透、灵秀、华美的特色,具有较丰富的层次和很强的工艺观赏性。
黄花梨家具中对手工雕刻的要求非常严格,在雕刻时都要集中精力,一旦刻错一刀,整张木板就没法修补了,对黄花梨家具成品的质量影响很大。雕刻出的成品还要求:花根清晰,花形活泛如真非真,非真胜真,线脚一统,上下吻合,左右相称,凹凸有序,平光无疵,等等,黄花梨家具中木工工艺和雕刻工艺相结合,才能体现珠璧共辉、红花绿叶和异工同曲的效果。
在三种雕刻形式中,浮雕和圆雕的工序大致相同。由于花梨木的纤维较粗,不适合雕刻得太繁琐。
雕刻需要的工具有打坯刀(又叫凿活儿)、锤子、修光刀、刮刀和三角刀(又叫溜沟儿)。
雕刻的第一步是根据要雕刻的内容画出设计图,然后把设计好的图案用胶水粘在需要雕刻的板面上,胶水晾干之后,再用铁夹子将木板固定在操作台上。第二步是用打坯刀和锤子把图案的基本轮廓打出来,也就是行业中所说的“打头”。打头时要根据图案的线条粗细采用不同型号的打坯刀,打坯刀的刀头有平的也有弯的,弯头主要是用来处理有弧度的部位。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整个雕刻过程中下刀的方向,都是顺着木材纹理的方向进行的。第三步是使用修光刀对图案进一步处理,这个过程又叫铲活儿,主要是将有棱角的地方修平,突出雕刻图案的线脚,对凹陷进去的部分加以铲平。使用修光刀时要注意把握手腕的力量,用力过猛有可能损坏图案的完整性。完成修光的部件,除了用眼睛观察雕刻表面是否光滑圆润外,也可以用手摸的方式来检验这一步工作是否到位。第四步是使用刮刀清底,使雕刻面更加光滑平整。第五步是使用三角刀对那些需要做得非常细小的图案进行处理,行业术语叫上细活儿,虽然家具上没有需要上细活儿的地方,但是雕花床围中鸟的翅膀等细致的地方,都需要三角刀来完成雕刻。
四簇云纹是家具中传统的纹饰,它在制作时采用的雕刻方式是透雕。首先在完成开榫眼工作的板材上贴好设计完成的云纹图案,放置一段时间,等胶水晾干之后,使用在图案中需要镂空的五个位置分别各打一个洞,这是因为这五个地方只有打眼之后才能上拉花机进行下一步的操作。拉花机的锯条上面有许多的小锯齿,通过锯条的上下往复运动,就可以锯掉多余的部分。上拉花机之后先根据图案把四个角去掉,然后将锯条摘掉并穿过板材的圆孔安装好,这样就可以沿着图案将多余的部分去除,在镂空的时候要控制好板材,让锯条沿着图案中的线条移动。用同样的方法将其他几个部位去除,这样经过处理之后的四簇云纹就初具形态了。
接下来,就是使用修光刀把轮廓修出来,把有棱角的地方都处理光滑。在雕刻中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顺着木材纹理的方向进行操作。
二、装饰技法
1.线刻装饰技法
又称“线雕”,线刻有阴线与阳线之分,系用刻刀直接在木料上刻出纹饰,因刻痕在木材之内,又叫阴刻,线条清晰明快,有如“白描”。阳线则将周围的木材去掉,让线凸起,多用于桌子腿和牙子上的圈边起线。
2.浮雕装饰技法
浮雕是明清家具用得相当广泛的装饰技法。浮雕是在平面上凸起的半立体形象,形象的背面依附于一个平面上,仅适合于从一个方向观赏。浮雕在家具中用途极广,通过浮雕底层到浮雕最高面的形象之间的互相重叠、上下穿插的关系,具有深远和丰满的优点。适合于表现比较热闹复杂的场面,如山水风景、楼台殿阁、街市等。在空间处理上,传统浮雕运用散点透视和破时空透视进行构图,与西洋美术中的焦点透视原理并不相同。浮雕可以与圆雕相结合。雕底面可处理为“平地”与“锦地”。从浮雕的手法可以看出家具流派。家具上的浮雕装饰,一般是根据浮雕的厚度来划分,有高浮雕、浅浮雕、中浮雕及深浮雕。
高浮雕是浮雕中最薄、最浅的浮雕,又叫薄肉雕,例如硬币上的浮雕图案就是典型的高浮雕。在治印和彩石(寿山石刻,青田石刻)雕中,则将最浅的浮雕叫“薄意”。有些人在论及家具上的浮雕时也借用了这种术语。中浮雕及深浮雕只是因雕刻图案的厚度不同而产生的名称,在雕刻表现手法上略有不同。
判断家具上的浮雕的工艺优劣,有如下几个关注点:一是从整幅浮雕来看,要看浮雕的最高处是不是与木表面相平(术语叫“挑面”),是不是有浮雕塌陷下去的感觉(术语叫“塌面”),持平者优,说明刻工保住了面,没有“塌面”。如出现了“塌面”,则说明刻工不好。二是看细部的工艺(术语叫“铲工”),要看地子是否平,起线是否均匀,各种立墙处是否处理得很干净。三是看磨工,因为木器平面打磨较易,一般不会出现问题。有差距就体现在浮雕的磨工上。磨工技艺虽不高,但非常吃工,功到自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