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索罗斯传
16028800000003

第3章 青年时代,独闯英美帝国(1)

1.初入伦敦遭迷雾,求学之路难攀登

1945年,随着盟军攻破柏林,彻底宣告纳粹的终结,匈牙利也在苏联的帮助下成功解放。人们开始回到饱受摧残的家园。这一年索罗斯重新回到了学校,回到了那些经历了战争并渐渐成熟的孩子中间,此时已经没有犹太人班和非犹太人班之分了。

第二年春天,索罗斯一家再次来到洛拔岛度假,感受劫后余生的快乐。在那里,人们相互诉说着战争中的经历,谈论他们是如何生存下来的。许多人开始讨论以后的计划,有人相信在政府的带领下会慢慢好起来,也有人准备出国去寻找新的发展。而索罗斯已经在心里无数次计划离开这里,去探寻全新的环境。终于,索罗斯在他17岁的时候拿到了护照,离开了祖国匈牙利,来到了一个让他向往的陌生的地方——伦敦。

在年轻的索罗斯看来,苏联人接管匈牙利后,整个国家被专制政权控制着,缺乏刺激和冒险,他认为自己的发展被限制住了,他深受父亲当年冒险精神的影响,想要自己打开一条生路。当年的索罗斯经常在广播中听到英国人的关于公平竞争意识的报道,他向往去那里找到新的生活,索罗斯最后来到了他梦寐以求的英国。

实际上索罗斯能够来到伦敦是十分不容易的,变卖了家里许多东西,才凑足了钱,当索罗斯来到伦敦时,不得不依靠自己来谋生。面对这座美丽的城市,即使可以居住在父亲的朋友家,但对于初来乍到的索罗斯来说,依然是自己人生中最困顿的时期。

索罗斯非常喜欢伦敦这座豪华并且自由的城市,但他无法去享受伦敦带给他的一切,穷困使他一直过着潦倒的生活,就算父亲也会偶尔寄些钱给他,那也是杯水车薪,更何况这种情况并不常出现。在这一时期,索罗斯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但他不曾被这些困难所击倒,一直坚信自己能够在伦敦寻找到一片天地。

一个人在外乡漂泊的索罗斯,总是用坚强来勉励自己。每当夜晚来临时,他都要审视自己,思考自己的人生。在索罗斯看来,他曾经经历过比这还糟的境地,那些人生经历到可以用上的时候了。他开始在伦敦谋生了,对于一个18岁的孩子,他所能做的只有四处做零工。索罗斯清楚地记得他在一家为有钱人和明星提供食物的高档饭店里当侍者,当时的工资甚至不够他平时吃饭的花销,所以他经常拣一些残羹剩饭来果腹,每当看到有钱人家的宠物,他甚至羡慕它们能吃到美味的食物。

1948年,索罗斯在英国政府的帮助下到一家农场去打工,为了争取到合理的工资待遇,他组织了一次工人罢工,使得农场主不得不按照工作量发给他们工资而不是按天数发放,这使得他们的工资有了很大的提高。除此之外,索罗斯在伦敦为了养活自己还做过许多行当,比如刷漆和摘水果等,他甚至曾向别人提到过在伦敦练就了十分了得的绘画功底。

在经历了一段艰难岁月后,索罗斯逐渐找到了自己应该前进的方向。他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希望能够考取伦敦经济学院。第一次考试以失败告终,尽管除英文外,其他科目都达到了及格,但还是要再考一遍。终于在1949年时,索罗斯通过了所有科目,成为了伦敦经济学院的一名正式学生。

伦敦经济学院是当时伦敦最大的学院之一,不少想投身于经济界的学生都十分向往能去那里学习,不管今后是当老师也好,进入社会工作也好,在那里都能达到自己的目标,而且这个学校也吸引了不少留学生。当时的伦敦经济学院比较倾向于社会主义,著名的社会主义理论家并兼职工党主席的哈罗德·拉斯基就任教于此。对于像索罗斯一样比较希望获得非理论的经验并渴望了解国际动态的学生,这是一所是非常理想的学校。

为了能够在伦敦经济学院学到更多的知识,索罗斯在离学院非常近的地方租了个顶楼的单间,没想到同在经济学院上学的一名学长就在他的隔壁,这让他可以随时向学长请教不懂的问题,而且还能借到许多书籍。索罗斯还找到一份游泳池救生员的清闲工作,使他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学习更多的知识。即便如此,索罗斯为了维持日常的生活费用,还得考虑其他办法。因为他不属于英国政府的福利保障人员,只好向犹太人委员会求助,但被拒绝,因为学生不在他们救助的范围内。他只好在外面找一些兼职来做,但老天并没有赐予他好运。在一次搬运中,索罗斯被一箱冰激凌砸断了小腿,使他的腿骨里留下了两颗钢钉。这让索罗斯长久以来的积怨爆发了,他为了生存采取了非常的手段,利用一些虚假夸大的描述来使自己得到赔偿,最终他如愿以偿,所获得的赔偿使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能安心地在校学习。经历了这件事,索罗斯看到政府和民间的资助机制十分不完善,对他以后的慈善事业有很大启发。

来到伦敦几年以后,经历了各种艰辛和困苦,索罗斯的人生走向了正轨,该好好地学习了。在接下来的一年中,索罗斯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学校中,并且他还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听了不少学者的讲课。在当时的英国,聚集了不少二战时期被纳粹迫害的学者和思想家,他们的许多观点被索罗斯学习和接受。

他旁听了拉斯基的讲座,选修了曾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詹姆斯·米德的课程,尽管他曾说过自己并没有从这门课中学到什么。而在伦敦经济学院,向来是以自由学术而著称,其中许多政治保守人士也在其中,比如研究自由市场经济的学者弗里德里克·哈耶克和哲学家卡尔·波普尔。他们两个的理论观点对索罗斯有着深刻的影响。

哈耶克在1944年曾出版过一本抨击法西斯主义的书,他在这本名叫《通往奴役之路》的书中写道:法西斯是在破坏自由繁荣的市场。他认为社会的共同利益只不过是个人追求的副产品。波普尔出生于维也纳,在当代西方哲学界影响广泛。作为一名犹太人,在二战期间为逃避纳粹的迫害而来到英国。曾著有《科学发现的逻辑》一书,代表批判理性主义。其《开放社会及其敌人》一书更是社会哲学的代表作,轰动西方的哲学界和政治界。他于1950年在哈佛教学时认识爱因斯坦,并得到其赞扬。由于波普尔在学术上的成就,1965年他被英国皇室授予爵士的称号,并担任英国科学院和美国艺术科学院的院士。

波普尔认为人类知识的增长是社会进步的关键,社会历史的发展并没有规律,人类的知识变化也是没有规律的,在他看来,人类社会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成为封闭的社会,所有人只有一个信仰,另一种是开放的社会,在这里没有冲突,任何信仰和观点都可以相互融合,虽然开放社会存在不安定和不确定因素,但它比封闭社会更加先进。波普尔认为人类社会史没有规律可循。这种观点让索罗斯在以后的投资中认识到市场内部也是没有规律和理性的。

到1952年,索罗斯仅用两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学士学位的课程,他坚持在那里又多待了一年,用来完成他写的一本探索人类社会性质的书,名字叫做《意识的重负》。因为在二战中和纳粹分子有很多接触,再加上和共产党人也有过联系,他对独裁和社会形态都有独到见解,再加上在英国这几年,让他深刻体会到民主的优越,还有对波普尔《开放社会及其敌人》一书的理解,所以他想把这些都写在自己的书里。在同一年,索罗斯向波普尔写了一封信,请求他担任自己的导师,他还向波普尔提交过几篇论文。

此后的日子里,波普尔和索罗斯一起探讨了许多问题,波普尔对索罗斯的论文和文章提出了一些批评和建议,希望他能够按照自己的意见进行修改。但让波普尔失望的是,索罗斯并没有按照他的意愿进行修改,为此两人之间的交流还出现了停顿。

尽管波普尔和索罗斯之间有过一些相处,但索罗斯并没有给这位著名的教授留下多大的印象,波普尔曾回忆说:“我只是静听他的看法,不会对他提什么问题,我也不清楚他的经历。”就是这样一位导师,他的理论给索罗斯今后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帮助,他教给索罗斯思考世界运行的方法和理论。虽然他教给索罗斯这些并不是想要帮助他解决生活或是其他方面的问题,但在索罗斯眼中,哲学和金融正在一起相互融合,他把抽象的哲学原理运用到实际当中,构筑了自己的一套金融市场的理论,他把这个理论用于华尔街的金融运作中来积累财富。1982年,索罗斯成立了第一个慈善基金,他把它取名为开放基金,而把其中的奖学金称做波普尔奖学金。

1953年春,索罗斯从伦敦经济学院顺利毕业,结束了他的在校历程。起初索罗斯一心想做一个哲学家,对工作并不放在心上,而那时他的哥哥已经在美国发展了很不错的事业。索罗斯现在毕业了,也要面对以后如何谋生的问题。

经过长时间的思考,索罗斯只能先放下做哲学家的梦想,找一个稳定的工作要紧。经好友的介绍,他进入一家公司销售手提袋,这样枯燥乏味的生活持续了几年,他开始觉得自己走错了方向。此后,索罗斯不断跳槽寻找不同的工作,这让他很迷茫,境况也一直没有改观。直到他停下脚步,冷静思考总结自己这些年的工作经验,发现自己从一开始便选错了方向。作为一个经济专业的学生,还是要投身到金融行业才行。

经过这次反思之后他开始给银行或者投资公司写求职信,但并没有得到回应。虽然此后有一家金融公司为他作过面试,却并没有录用,但当时的面试官告诉了索罗斯一个重要的信息:在伦敦的金融圈,如果没有一定的人脉基础是无法进入其内的。这让索罗斯想起了他当时在伦敦做牙医的表哥。最终在表哥的帮助下,一个匈牙利老板决定给索罗斯一个做培训生的机会。虽然只是一名月薪28英镑的非正式员工,但这也使索罗斯有机会接触伦敦的金融行业。

起初索罗斯在这家公司当一名记账员,索罗斯感觉自己并不适应,几乎每天都在账目上出现错误。接下来又转到黄金股的交易,给别人当助手,喜爱冒险的索罗斯又被这个需要谨慎的行业拒之门外。此后,公司只能把他调入套利部门,终于,索罗斯找到可以使自己的能力得到发挥的地方,从表哥那里借到几百英镑参与到交易中,没想到索罗斯在这里小赚一笔,这让他开始对这个行业充满信心。尽管索罗斯对套利这份工作满怀期望,但他并未给公司带来多少利润,这让公司开始重新考虑他的去留,索罗斯陷入悲观之中。

面对生活的残酷,索罗斯有些不知所措,但他无意间在与同事梅尔共进午餐时,受到梅尔的赞赏,梅尔极力推荐他去自己父亲在美国的梅尔投资行工作,索罗斯欣然接受了他的建议。

准备去美国发展的索罗斯,在签证方面遇到麻烦,还要几个月才能审核下来。在这期间,索罗斯依旧在原来的公司上班,但此时,他的心态已大不一样。完全放开自己的索罗斯大胆地预测福特公司的股票在美国会远大于欧洲,并建议公司提前购买。公司把这个工作交到索罗斯手里,果不其然,索罗斯在这次交易中为公司带来高额的利润,他自己也极大地增长了信心。虽然公司在其后为索罗斯放开了交易的权限,并为他增长了工资,但他依然决定离开伦敦,前往纽约。

美国的梅尔公司听到索罗斯成功的消息,努力帮助其拿到美国签证,终于在1956年为索罗斯敞开了纽约的大门。索罗斯带着投资所赚来的5000美元利润分成,开始了自己的美国梦,这一年索罗斯才26岁。

2.纽约淘金——金融大鳄的成长历程

年轻的索罗斯怀揣他的梦想和5000美元的积蓄,来到了美国——淘金者向往的天堂。在纽约这个自由女神屹立的地方,与家人阔别十年之久的索罗斯与哥哥拥抱在一起,久久不能分开。

来到纽约的索罗斯被他的哥哥接到自己的寓所一同居住,并且进入梅尔公司做了一名套利员,但此时的索罗斯仍然没有放弃他哲学家的梦想,他打算在美国用五年的时间为自己赚到50万美元,然后用这50万美元到伦敦继续自己的哲学探索。

不同于欧洲的悠闲,华尔街上的人们总是特别忙碌。这里的人们加快生活和工作的节奏来提高自己的办事效率。进入梅尔公司后,索罗斯开始从事对欧洲的套利交易业务并进行证券分析。在那个年代,并没有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概念,在逐渐熟悉这里的环境后,他发现在这里无论欧洲人还是美国人都喜欢和本国人打交道,这让在欧洲金融圈打拼过一段时间的索罗斯看到了很好的机会。相比于其他美国的同行,他的优势非常明显。就像他自己所说:“如果我没能来到美国,依旧在欧洲继续徘徊,只能成为一个精明的金融家或是成为忙碌赚钱的人们中的一员,在那里我不会有什么成就,但是在美国,我却成为少数了解欧洲市场的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