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新中国反腐简史
16028600000006

第6章 引言:中国共产党执政前的反腐败斗争(1921-1949)(5)

四、解放战争时期的反腐倡廉

抗战胜利后不久,中国共产党就同国民党进入了三年战略决战。总的态势是,共产党节节胜利,国民党节节败退,直到1949年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的执政党。在进行这场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的同时,中国共产党人一刻也没有停止反腐败斗争和解放区的廉政建设。

在新解放地区注重廉政建设

随着党在军事上的胜利,新的根据地不断扩大。一些党员干部在局部地区掌握政权之后,被胜利冲昏头脑,出现了腐败的苗头。党中央及时发现这些问题,提出,创建新区必须重视廉政建设。东北根据地是抗战胜利后共产党最早建立的根据地。党在1946年初提出的《共产党对于东北时局的具体主张》,明确主张建立廉洁政治,严惩贪污,共产党员有犯法者从重论罪。1947年5月5日,东北局作出《东北目前形势和任务的决议》,指出有些人已经腐化堕落,思想发霉,追求享乐、名誉、地位。因此,必须加强教育,纠正错误。第二天,东北行政委员会颁发了第一个《东北惩治贪污暂行条例》,规定:克扣或截留应发或上交之物为私人谋利或侵吞者,盗卖或窃取公有财物者,在保管和买卖公物中私受贿赂、索取回扣、徇私舞弊者,借机敲诈勒索人民财物者,借用征收募捐名义以饱私囊者,利用职权违法受贿、图谋不正当利益者,均属贪污行为。同时规定了量刑标准。《条例》颁布后,立即查处了一批贪污腐化分子。

1948年,华北解放区发出《关于反贪污浪费的指示》。针对“近来贪污浪费现象日益严重”的情况,要求所属各级党委在整编队伍、审查干部思想时,尤其在检讨财经工作时,必须动员干部对各种贪污现象进行斗争,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强调指出:机关首长必须以身作则,拒绝一切不应得的享受。否则,便不能与贪污现象进行严肃的斗争。这一系列反对贪污腐化的举措,有效地保证了新解放地区政治的廉洁。

对新参加革命的人员进行廉洁教育

解放战争时期是党的队伍迅速壮大的时期。1945年党员总数是121万人,1947年就发展到270万人。这种大发展带来的枝节性问题就是,一些党组织特别是农村基层党组织思想作风不纯和成分不纯的问题明显增多。有些地主富农分子和流氓分子混入党内,甚至把持了基层党和政府的领导权,歪曲党的政策,作威作福,欺压群众。有的党员干部利用职权侵占群众利益,多分多占土改果实,假公济私,贪污自肥。为了保证土改的顺利进行,巩固后方,赢得解放战争,党中央决定进行整党整军。整党的主要内容是三查(查阶级、查思想、查作风)三整(整顿组织、整顿思想、整顿作风),克服党内的地主富农思想影响和官僚主义作风,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组织上,坚决把那些坚持剥削阶级立场的阶级异己分子和蜕化分子清除出党。整党的基本方针是说服教育,治病救人,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采取的具体方法是:在上级的领导下,经过党的支部,依靠党员骨干,邀请党外群众列席党的会议,帮助党组织进行整顿。经过这次整党,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都有了很大进步。一些党员干部“再也不敢封建了,再也不敢厉害了,再也不敢贪污了”。这为争取土改和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保证。

在整党的同时,党领导的军队也在1947年利用战争的空隙,开展了新式整军运动。从1946年7月至1948年6月,有大量翻身农民参军,还有80万左右被俘的国民党官兵加入到解放军的队伍。在这些新成分中,怕苦怕累、贪图享乐的思想作风比较严重。有些干部的骄傲自满思想和官僚主义、军阀主义作风抬头。针对这些问题,整军运动采用民主方式,进行文件学习、诉苦(诉旧社会和反动派给予劳动人民之苦)、三查(查阶级、查工作、查斗志)、三整(整顿组织、整顿思想、整顿作风)。整党整军运动是一场大规模的革命教育,也是一次生动的廉洁教育,有效地压制了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

加强纪律建设,强化权力监督

历史经验表明,迅速来临的好形势往往会使人得意忘形甚至恣意妄为,无法保持自身的廉洁。人民解放军转入全面进攻以后,有些党员干部出现了违反纪律的情况。为此,毛泽东提出“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的口号。1947年10月10日公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要求,全军将士“必须提高纪律性,坚决执行命令,执行政策,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允许任何破坏纪律的现象存在。”同日,人民解放军总部重新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对“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内容作了统一规定。三大纪律是: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切缴获要归公。八项注意是: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不打人骂人,不损坏庄稼,不调戏妇女,不虐待俘虏。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作为人民军队的严格纪律,对于正确处理内外关系,加强人民军队建设,保持廉洁,团结群众、战胜敌人,起了重大作用。严明的纪律是廉政的重要基础。通过纪律建设,党内军内的廉洁自律要求得到广泛落实。锦州那个地方出苹果,解放军战士路经果园却一个苹果都不吃。解放军进入上海以后,露宿街头,不进民房不扰民,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赢得上海市民的热烈欢迎。

为了保证严守纪律,党中央作出强化监督的要求。首先,健全党内监督制度。1948年9月,党中央发出《关于健全党委制》的决定,要求一切重要问题均须交党委讨论,委员们充分发表意见,然后作出决定。健全党委制的目的就是加强党委集体领导,防止主要领导干部个人说了算,是加强监督的重要措施。其次,强化行政监督。在已经建立地方政府的地方,行政监督被提上日程。1948年颁布的《华北人民政府组织大纲》规定,设立华北人民监察委员会,任务是检查、检举并决议处分各级行政人员、司法人员、公营企业人员之违法失职、贪污浪费及其他违反政策,损害人民利益之行为,并接受人民对上述人员之控诉。规定监察机关拥有调查权、处分建议权和司法起诉权。再次,建立权力机关的监督。在新解放区实行这一制度时,采取由低级到高级的过渡形式。在农村,是在贫农团和农会的基础上,正式建立区、村(乡)两级人民代表会议;在城市,主要建立各界代表会议。这些机构代行权力机构,监督政府及其工作人员。

为全面执政做好廉政准备

解放战争后期,共产党执掌全国政权大势已定。如何在“打天下”之后“坐稳天下”,而不是像李自成那样很快丢掉政权?这个问题早在抗战时期就引起了毛泽东等中共领袖们的思考。1944年4月,毛泽东号召党内高级干部学习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不要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不要大权在握即行腐败。1949年3月,在党中央进城前夕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深刻分析了执政以后的形势,告诫全党,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攻击”将成为党执政后的主要危险,有些共产党人“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中央其他领导同志也指出,“执政后,一定会有些人腐化、官僚化。”为了有效应对这个主要危险,党中央决定加强对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教育。一是教育全党正确认识民主革命的胜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切不可有“革命到头”的思想,还要继续革命和奋斗。二是教育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三是教育全党同志牢牢地掌握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武器,不断地去掉不良作风,保持优良作风。党执政以后的实践充分证明,七届二中全会敲响了拒腐防变的警钟,为廉政作出重要的思想准备,也为党的长期执政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五、中国共产党执政以前防治腐败的基本经验

在抗战时期,作为国民党最高领袖的蒋介石也曾号召“清廉”,可是国民党统治的地方却腐败横行,得不到有效根治,而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成为了“廉洁的圣地”。1949年,时任美国驻华大使的司徒雷登说,共产党战胜国民党,建立新中国政权,靠的不是飞机大炮,而是廉洁,以及廉洁换得的民心。为什么共产党能够做到廉洁而国民党却做不到呢?根本的区别,是党的性质的区别,是党的理论、路线和作风的区别。

如果说,中国共产党在初创时期和土地革命时期还不成熟,犯过一些错误,有过1927年和1934年两次失败的教训,那么在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后,党就逐渐成熟起来。抗日战争期间,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达到了成熟。“中国共产党到这时已能比较完全地掌握中国民主革命发展的规律,已能纯熟而恰当地处理中国革命中遇到的种种复杂问题。”其中就包括防治腐败问题。毛泽东为党的反腐倡廉工作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策略基础。党防治腐败的基本经验是:

(一)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无论面对多么严峻的形势、多么繁重的任务,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着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始终遵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党的这一性质和宗旨,是与腐败根本对立的。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反腐倡廉就有了正确方向和可靠保证。

(二)正确制定和实行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治路线。这条被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条总路线实际上从政治层面规定了党必须清正廉洁,才能在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斗争中,赢得人民的支持,取得革命的胜利。同时,防治腐败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

(三)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任何形式的腐败行为,都是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对立的。广泛发动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就有了战胜腐败的不竭动力。

(四)树立和弘扬党的优良作风。党在长期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形成了一系列优良作风,特别是经过延安整风,总结提出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三大作风,有力地促进了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保证了党、人民军队和革命根据地政府的纯洁。

(五)坚持民主与监督。党内民主、军事民主和根据地的人民民主,是我们党防治腐败的政治基础。只要人人负起责任,人民监督政府,政府就不敢懈怠,就不会人亡政息。依靠民主,注重建立民主的法律制度,动员起广大人民群众有序参加到防治腐败的实践中来,保证了党内监督和人民监督的有效性。

(六)坚持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注重选拔任用德才兼备的干部,随时淘汰那些腐败分子,形成廉洁的用人导向,为反腐倡廉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七)坚持教育与惩治相结合。我们党始终坚持教育为主、预防为主的方针,牢牢把握思想教育这个中心环节。同时,坚决查处那些贪污受贿、违法乱纪的腐败分子,决不手软。通过严厉惩处腐败分子,进一步教育广大党员干部。

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路线和策略指导下,党和党领导的军队、根据地政府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清廉风气,与国民党政府官吏那种贪赃枉法、卖官鬻爵、搜刮民脂民膏的腐败行为形成了强烈对比。中国共产党以它廉洁为民的形象,赢得了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和爱戴,从而聚集了强大的力量,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推翻了腐败的蒋家王朝,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