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四
《〈古兰经〉注释研究》课题成果,作者选取伊斯兰教经典《古兰经》,运用宗教学、文献学、历史学、文化学、语言学的理论方法,在充分吸取阿拉伯文文献、汉文文献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古兰经》的问世、《古兰经》的注释学、《古兰经》注释发展史、《古兰经》注释的种类、《古兰经》注释的内容、注释《古兰经》的派别、《古兰经》著名注释家及经典、《古兰经》注释在中国等学术问题,进行了较为翔实的分析研究。
课题成果的学术价值较高,体现在掌握《古兰经》注释研究中外文献资料充分,作者的理论分析建筑在广泛阅读《古兰经》注释研究原始资料基础之上,作者对古兰学有长期的悉心考察,所得出的研究结论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对中外学者《古兰经》注释研究的历史,有一个比较全面的研究评述,成果填补了国内在此学术领域的空白。课题成果论述环环相扣,多层面、多维度地展示了《古兰经》注释研究的历史,《古兰经》与伊斯兰教义学的发展,并配以简明扼要的图表目录以说明之。
课题成果显示作者对《古兰经》注释研究的国际、国内成果,有较全面深入的掌握了解,作者做到了与《古兰经》注释研究国际话语的对接,作者的研究视角具有国际大视野,课题成果的学术价值体现在将中外古兰经学的研究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伊斯兰教传入中国1000多年,经历了中国化的长期历史进程,已成为中华多元文化的一部分,本课题成果对中国多元宗教的研究,可谓是具有标志性的学术成果。课题成果有助于推动《古兰经》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准确理解和把握伊斯兰教,在中国伊斯兰教领域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应该指出,在国家民族宗教管理部门对信仰伊斯兰教各民族宗教活动管理方面,本课题成果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课题成果论证严谨,结构合理,文笔流畅,逻辑严密。成果引证注释规范,此反映该青年学者具有良好的学风和较为扎实的宗教学基本功。总之,《〈古兰经〉注释研究》课题研究成果创新程度较高,确实做到了选题新、资料新、内容新、结构新的创新。课题成果具有学术视角新、理论方法新的突出特色,是评审者近年所见国家课题研究中令人欣喜的成果。
专家五:
与国外相比,我国《古兰经》翻译和注释起步很晚,而《古兰经》注释研究,只是近年来才偶见几篇文章发表在相关杂志上。该成果以60多万字的篇幅,系统介绍了《古兰经》注释研究发展的历史、种类、内容、派别、著名注释家及其典籍等,填补了我国这项研究的空白。
该成果突出特色和主要建树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系统详尽,从《古兰经》成书、内容、影响入手,对《古兰经》注释学的定义、《古兰经》注释学条件和方法,以及国内外《古兰经》注释研究发展的历史等做了全面的梳理和介绍,逻辑结构合理、清晰。二是学术立场公正、中道。该成果是在查阅大量资料,特别是阿拉伯语资料的基础上完成的,对前人的成果,尤其是各个教派和学派的成果和著作做了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介绍,未加入不当评论。实际上这样更便于读者自己分析和判断。三是通俗易懂。《古兰经》注释学涉及的知识面很广,具有综合性和交叉性学科特点,作者采取了先整体后局部、先历史后现状、先成果后案例、先阐述后结论的表述方式,既完整全面,又通俗易懂。
从信仰者的视角看,《古兰经》是安拉的语言,它不仅是伊斯兰教信仰和教义的最高准则和立法的依据,而且是穆斯林世俗生活、宗教生活和道德行为的准绳,也是各学科和各派别学说赖以建立的理论基础。从学者的角度看,《古兰经》所蕴涵的宗教学、哲学、社会学、文化学、语言学、历史学等内容十分丰富,阅读、理解和研究《古兰经》是从事伊斯兰教各学科研究的基本功,从一定意义上讲,伊斯兰教文化本质上就是《古兰经》文化,对伊斯兰教研究的深度取决于对《古兰经》(当然也包含《圣训》)的深度。该成果是把《古兰经》及其注释学作为研究对象,且很有深度,对中国伊斯兰教各学科的研究来说无疑是向前迈出了关键而又扎实的一大步,其学术和理论价值也不言而喻。
近十年来,在中国伊斯兰教协会的组织下,全国各地穆斯林开展了卓有成效的解经活动,2011年召开的中国伊斯兰教第九次代表大会又进一步提出要加强伊斯兰教经学思想建设。《古兰经》注释研究的出版和发行,对中国伊斯兰教经学思想建设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
家学渊源,使我较早地接触了阿拉伯语语言文学和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点滴知识。于是,遵父嘱,顺母命,最终将阿拉伯语语言文学与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作为我的学术研究方向之一。慈母,送我留学半年后复命归真,再也不能与我一起分享我的酸甜苦辣;慈父,迎我归国后已步入耄耋之年,依然是我求学治学之路上的坚强后盾!《古兰经》云:“你应当毕恭毕敬地服侍他俩,你应当说:‘我的主啊!求你怜悯他俩,就像我年幼时他俩养育我那样。’”(《古兰经》夜行章:24)这些年来我牢牢地将父亲手把手地教我习经识典,上学路上母亲的一次一次送行,作为求学动力和精神支撑。所以,这本书是献给我的父母的,是献给上学路上言传身教、帮助和支持我的所有亲人、老师和朋友(恕我不能一一提及),是你们的无私帮助和精神鼓励,让我不断地成长和进步!同样,这本书要献给我的家乡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韦州镇——一个因中国伊斯兰教经常教育奠基者胡登洲(1522-1597)弟子海太师(1560-1637)来此设帐讲学而有400余年阿拉伯语教育史的山区小镇,它不仅是我的先辈们别离六朝古都南京后一路迁居的落脚点,也是我从学从研阿拉伯语语言文学与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起始点!
感谢宁夏大学,在我结束国家公派巴基斯坦国际伊斯兰大学与国立现代语言大学留学归国回乡后有了教学科研的平台。学校的大力支持和信任,使我不但有机会亲历并直接参与了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系、阿拉伯学院、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培育基地阿拉伯研究中心、阿拉伯世界与中国内陆向西开放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2011计划”)的成立、建设和发展,更能借助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银川综合保税区及中阿博览会的春风,学有所用,效力家乡,服务祖国!阿语世家,至我一代,得此历史幸遇,弥足珍贵!
2011年为宁夏大学“学科建设年”,学校开展学科基层组织模式改革试点工作,文科学术方向中,重点支持以胡玉冰教授为首席专家组织的学术团队,联合开展“宁夏地方民族文献整理及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研究”项目攻关,本书作为该项目子课题“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研究”的重要研究成果。出版之际,感谢宁夏大学将本书列为宁夏大学“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成果,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培育基地宁夏大学阿拉伯研究中心成果,以及阿拉伯世界与中国内陆向西开放协同创新中心成果支持出版。
感谢我的学友李红梅博士,根据书稿绘制了“《古兰经》注释结构图”!
感谢本书责任编辑张林老师、特约编辑韩小群老师的专业敬业,保证了本书的顺利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