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公务圈人脉阳光锻造
16027300000011

第11章 把握“第一天”(5)

第四节尽心尽力,“办好首次事”

办好首次公事

有人说,我们都是高学历、高智商的高材生,连如何办事都不会吗?太小瞧我们了。但是事实上就是存在这种眼高手低的情况,或者就是没法融入本单位的氛围,甚至孤立无助无法办好公事。在机关里办事是想象时简单,实施时复杂!下面就是个真实的例子:

某部委的小王,26岁,毕业于某高校,是个高材生。由于第一天上班表现得体、中规中矩,博得了领导和同事们的喜爱,领导很看重他,很高兴有这么优秀的孩子加入到他们的工作团队,认为他肯定会带来不一样的工作气氛。而且,他在面试中表现得非常抢眼,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为了让他业务快些上手,也为了测试下他的水平,领导第一天就交代让他简单写一些工作中的公文。大家知道,这其实是对新同志莫大的肯定,一般刚来工作的新人也就是打打杂,熟悉环境,不可能让他们这么快就干业务。小王觉得这是一个表现自己能力的机会,领导当天上午布置的,他中午饭都没吃好,就抓紧赶稿子了。写公文在他看来是小菜一碟,考公务员时早就了如指掌的东西第一天就用上了,心中暗暗想到:“这对我来说,没有难度啊!我肯定会干好!一定好好表现一下!”所以攒着一股劲儿写好,下午就把公文交给了领导。“这么快,还是小伙子干活利索。”领导笑着说。但是等他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刚刚落座,又被领导叫了回去,要求他重新改一下,要他多向老同志请教,把实际情况联系起来。言外之意还是要他多向老同志学习!

这件事以后,一段时间内没再让他写公文,大部分时间也是帮同事打杂,让小王难过了好一阵。失去了一次干业务的机会,自信心也颇受打击。

很多人刚到机关工作要不就是茫然失措,找不着方向,要不就是雄心勃勃,随时找机会表现自己,事实上都是不知道如何做事,如何做好公事!很多时候心理有落差,是正常的,人都是在学习中成长起来的!

干好办公室里的“杂活”

刚刚讲过,新人初进机关,其实都是从打杂做起的,接个电话、复印个文件、跑个腿、帮忙校对文件等等。把这些事情做好了,获得了领导的信任,才能做更重要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和信任就逐步建立起来了,这是形成个人公务圈人脉的基本轨迹。所以进入机关后,一定要谨慎做好你手边的任何小事。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机关里没有小事,哪怕再不起眼的小事,你都要认真做好,不可疏忽。

例如,在机关里,接电话可以反映你的整体水平。一般而言,能不能礼貌得体地接好电话,准确、清晰、流畅地传递有关信息,听懂、记录有关信息,能够较好地反映你做事的能力和水平。接电话时,首先礼貌地问好,然后表明本单位的名称和自己的姓名,再了解对方打来电话的意图。如果是自己能够处理的问题,就不要把电话转给别人;如果对方指明要找其他人,应尽快转给此人;如果对方要找的人不在,要问明对方是否愿意等一会儿再打来电话,或者留言转达;如果对方未指明具体接电话的人而只向本机关提出了有关问题,你初进机关不能答复,应请示下办公室同事,把电话转给有关人员,并向对方说明要转电话的原因,请对方稍等,或请留下电话号码,让有关知情人打电话去答复有关问题。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接电话,一定要保证准确性,如果作记录,要记下来电话人的姓名、电话号码和大体内容;当来电话人要求留言时,要逐字逐句地精确记录,若未听清或不甚理解,应请对方重复一遍;电话记录最后一行要签上记录者的姓名;电话记录稿检查无误后报给办公室领导,重要的、紧急的事情,应尽快向领导报告。

态度比能力更重要

在机关里工作,需有能力,更要有端正的态度。刚进机关的朋友要明白一个道理:一个人能力可以有高低,态度却万万不可有高低。一件小事、一桩杂活,都有可能因为你的态度而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所以,作为刚刚进入机关的新人,既要充分展现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又要恰当表现自己的态度,两者结合,才能很好地打开局面,给领导同事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在勤奋工作的同时,怎样才能表现出自己良好的态度呢?

1.接受领导布置任务态度要坚决。刚进机关的朋友,所从事的大多是一些具体的事务甚至是杂事,看起来比较琐碎,办起来也耗时耗力,但是,这些小事并不小,它展示着你的能力,更反映着你的态度。一件小事如果处理不当,甚至会影响到一些工作大局。所以,当领导指示你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你的态度一定要坚决,如有必要,可以请示领导办理要求和时限,立即去办,争取办得漂亮,处理得符合规矩。

小苏是从著名外企考入中央部委机关的年轻人,由于在外企从事较为高端的金融业务,他对行政后勤等工作接触得比较少,为人心气也比较高,不太愿意干一些“杂活”。刚到机关的前几天,领导安排他做一些杂活,比如复印文件、公文运转等。小苏对这些杂活很是抵触,虽然嘴上不说,但心里的那份不情愿和磨磨蹭蹭的工作态度还是被领导看在眼里。领导虽然没有批评他,但心里却十分不高兴。

小苏上班第三天下午,在复印一份机密文件的时候,犯了两个小错误:一是未按规定进行涉密审批;二是漏印了两页内容。结果可想而知,领导把他狠狠批评一通,严肃要求他要端正态度,不要好高骛远,要注意做好手中工作,不要因事小而不认真对待。刚刚进入机关的小苏,就因为自己的漫不经心而获得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教训。

2.应事不可过满,办事不可过急。我发现,有些刚进入机关的朋友有一个小小的缺点,就是为了表现自己热情的工作态度,无论领导安排什么任务,总是忙着一口答应,无论这个事情是不是自己分内的事,也不论自己能不能把任务完成好。领到任务后手忙脚乱,胡闹一气,还得向领导同事求救才知道怎么去做。对于正在熟悉环境的新人来说,这种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原因很简单,答应领导之前,你得首先想想工作任务有何具体要求,自己作为新人有没有能力应对。因为有些单位是非常忙的,领导分配工作的时候可能想不到一些细节的问题,如果你贸然答应,却又不能圆满完成任务,容易给领导同事留下不稳重的印象;如果工作任务比较急,还容易耽误事。即使你确实想表现出良好的态度,但一定要明确工作任务的要求,如有困难或疑问,应马上向安排任务的领导汇报,听从领导指示,这样既表明了自己端正的态度,也给工作处理留有一定余地,是两全其美的处理方法。

小范是名校毕业的计算机编程的高材生,刚进国家部委机关第二天,由于分管部长下午要去参加一个全国性的会议,需要一份全国性业务数据分析报告。由于处里的同志当天刚好出差,司领导抱着试试的想法问小范能不能在1个小时之内把数据分析报告拿出来。小范满口答应,拍着胸脯保证没有任何问题。

结果,当小范坐到电脑前整理数据的时候就傻了眼,因为分管部长要的数据和电脑里面数据库的数据口径不一致。小范刚刚参加工作,对业务并不熟悉,根本无法做这个数据分析。如果此时,小范马上向领导报告情况,倒还有情可原,领导也许会想别的办法弥补一下,但偏偏小范是一个比较内向的年轻人,自己在那儿捣鼓半天,也不愿意承认自己做不了这件事情。可想而知,当司长1个小时之后向要他数据,却发现他连数据分类都还没搞清楚的时候,脸色要多难看有多难看了。

3.把握分寸,悲喜不可过于形于色。刚刚进入机关的朋友,在态度方面,还要注意一个适度原则。一般来说,对于刚进机关的新人,领导在收到工作反馈时总要有些评价,大部分是鼓励的话语,也可能是对你的教育或批评。在这个时候,态度显得尤为重要,既不能因为领导的一句表扬而得意忘形、沾沾自喜,也不能因为领导一句训斥而垂头丧气、闷闷不乐。最好的态度应该是:领导表扬的时候,恰当感谢领导的鼓励;领导批评的时候,适当表示自己受益匪浅。这样一个可进可退的态度,会让领导觉得你心里有数,容易建立起双方良好的沟通,工作交流起来也会比较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