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郭沫若集
16027000000058

第58章 印象与表现[1]——在上海美专自由讲座演讲(1)

刚才刘海粟先生说我是真正的学者,说我不是假的冒牌货,要我关于艺术作一番谈话,我自己真是高兴。但是我同时也很惭愧。其实我自己本是学医的人,我对于艺术全是外行,要我这样的人才正好说是假的冒牌货的。我近年来虽然在文学上做了些工夫,但是艺术好像是一片汪洋无际的大海,文学不过是艺术海中的一个海湾,我们从一个海湾所看得的海景,不能把来概括全世界的一般的海景。譬如我们站在吴淞堤上,所看见的海景是黄的,我们便对人说海便是这样了,凡是地球上的海通是黄的,这是莫大的笑话了。我现在要从文学的立脚点来探试艺术的全部,我冒的危险就是这个样子,我说的话可以说都是外行话了。好在我眼前的诸君都是真正的艺术家,都是真正的内行,我在今晚上使我说的话得到教正的机会,这是我再幸福没有的事情。

我们无论讨论一件甚么事体,总要先“正名”,总要先把自己所用的语汇的定义弄个清晰,然后才可以免除多少障碍。我今晚上想说的话,诸君是晓得的,便是“印象与表现”。这两个字,表面看来好像很简单,但是它们的内含便不免有好几种歧义。

印象在西文是Impression,表现是Expression。Impression是由外而内接触,Expression,是由内而外的扩张。宇宙间的事事物物接触我们的感官,在我们的意识上发生出一种影响,这便是印象。艺术家把种种的印象,经过一道灵魂的酝酿,自律的综合,再呈示出一个新的整个的世界出来,这便是表现。我今晚上想说的表现,正是这个意思。本来这个字用得太普遍了,譬如极端尊重印象的艺术家,他们要灭除我见,要把外来的原有的印象依样呈示出去,这种工作他们有时也说“表现”,但这严格地说时,只是“再现”而不是“表现”。这一派客观的艺术家的再现艺术,便只是纯粹的印象了。我今晚上所说的印象,便是与表现相反对的这种再现的工作。

我们把字义弄清晰了,现在在我们目前,便呈现出两条艺术上的歧路来。一种便是印象,一种便是表现。譬如自然主义,写实主义,他们的理想,可以说是要平静自己的精神,好像一张白纸,好像一张明镜,要把自然的物象,如实地复写出来,惟妙惟肖地反射出来;他们便走的是印象的一条路。但是如像十八世纪的罗曼派和最近出现的表现派(Expressionism),他们是尊重个性,尊重自我,把自我的精神运用到客观的事物,而自由创造;表现派的作家最反对印象派,他们说他们的艺术是消极的、受动的,他们要主张积极的、主动的艺术。他们便奔的是表现的一条路。

这两条路在我们的面前,究竟那一条是真正的达到艺术的路,那一条是我们该走的路,这本是很重大的问题,本不是我这个假内行所敢断言的。好在诸君都是内行,我说的话如与诸君的见解相同,可以权作一番参考,如诸君的见解完全反对,诸君也不至于盲从我,所以我也就不妨直说我的意见了。

从前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说:“艺术模仿自然”。他这句话可以说是客观的印象派的鼻祖。他这句话,在艺术家的修积上,在艺术的取材上,原是可以成立的。我时常觉得艺术家就好像采蜜的蜜蜂,它不问是什么花房的蜜汁,都要去采取,采取万花的蜜汁融会成一种独创的蜜糖,艺术家的作品就像这样。自然界是一个很华丽的花园,艺术家在这个花园里面,真可以取无尽藏的蜜汁,所以从这种材料的采积上来说,从艺术家自己的修养,例如印象的储积,手法的观摩,从这些修养的工夫上来说,□□家原有模仿自然的必要。文艺复兴期的达文齐(Loonardo davinci)他说画家当做自然的儿子,又如歌德(Wolfgang Goethe),他也说艺术家当以自然为师,便是在这样的范围内说的话。但是艺术的要求假如只是在求自然界的一片形似,艺术的精神只是在模仿自然的时候,那末,艺术在根本上便不会产生了。譬如我们眼前已经有应接不暇的自然,我们何必更要要求和自然仅仅形似的艺术呢,又譬如我们有了模仿自然更能形似的工具,如像照像机,如像留音机等,我们何必更要要求绘画,更要要求音乐呢?我们在这些自明的事理上,可以知道艺术的要求和艺术的精神是别有所在了。但是自从近代科学发达以后,一切人文现象都受了它的影响,一部分的艺术家直接把科学的精神输入到艺术界来,提倡自然主义,提倡写实主义,提倡印象主义,他们的目标在求客观的真实,充到尽头处,不过把艺术弄成科学的侍女罢了。并且客观的真实,我们又何能求得呢,我们且先从三方面来说。

第一,我们的感受力有限——我们的内心与外界接触的门户是全靠我们的五官,外来的刺激,作用我们的末梢神经,我们的意识中便生出一种感受,但是刺激的强弱与感受的强弱并不相等,我们的感受力的范围有限,刺激过于细微我们不生感觉,刺激要到某种限度我们才能生出感觉来,这种限度生理学家称为刺激阈(Reizschwelle)。这种刺激阈,各种感官各不相同,譬如

压觉……+10000erg

听觉……+10000000erg

视觉……+10000000000erg

这便是外界对于我们的刺激,在我们的皮肤上不到一万分之一野格的功量,我们不生压感;在我们的耳朵里不到一千万分之一野格的功量,我们不生听觉;在我们的眼睛里不到一万万分之一野格[2]的功量,我们不生视觉。

最小的刺激有限制,便是最大的刺激也有限制。譬如听觉在每秒12振动数以下的低音,我们不发生音的感觉;每秒五万振动以上的高音,我们也不能发生音的感觉。我们通常所听的声音,大概只在256振动与1024振动之间。

我们的感受力既有限制,在我们的制限外的可感界我们已经无从接触了。并且在我们的感受力的限制以内,我们的感受也不精密。譬如压感,有100两重的东西压在我们的手上,我们如再要加上些重量上去时,非到110两的时候,我们不生感觉。像这样要生出两个不同的重量的辨别,要甲量与乙量相差到十分之一,然后才能辨别。这种限制生理学上叫做辨别阈(Unterschiedssch Welle),这种辨别阈,在各种感官上是各不相同的,譬如压觉是十分之一,光觉是百分之一,听觉是三分之一。光觉算是最灵敏,听觉算是最迟钝的了。发明辨别阈的是威伯尔氏(Weber),生理学上名叫这个现象为威伯尔氏律。后来费希奈氏(Fechner)用数学的说素表明,他说:“刺激的强度以等比级数增加,感觉的差异只以等差级学增加。”譬如压觉,100两的刺激在我们身上所生的感觉的大小作为a,加上十分之一成为110两时才能增进一个单位便是(a+1),再加上十分之一成为121两时再增进一个位单为(a+2)

刺激……100、110、121……等比级数

觉……a、a+1、a+2……等差级数

这样看来我们的感受力已经不精密了,但是在刺激愈大的时候,感受还要愈钝,刺激大到最大刺激阈以外,简直不生感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