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唐太宗
16026900000064

第64章 文臣大吏(5)

隋末大乱之后,书籍亡失散乱,宫禁秘藏之书也湮没残缺,令狐德棻奏请高祖重价购求散落在民间的书籍,并设置官员来补录。仅仅几年工夫,古代流传下来的图画书籍便基本齐全。他又建议说:“近代没有纪传体的正史,梁、陈、齐还有书籍可以作为依据,至于周、隋大多脱漏散遗。现在还能耳听一些事件,目睹一些史料,修撰史书还有所凭据;再过几年乃至几十年,史料就都埋没了,也就无从掇拾了。陛下受禅于隋,隋又承继于北周,陛下二祖的功业多在北周,如今若不加以编次修撰,各为一王之史,那么先世的功勋就不能发扬光大,后世之人也无从传述了。”高祖于是下诏叫中书令萧瑀、给事中王敬业、著作郎殷闻礼主持修撰《魏史》,中书令封德彝、舍人颜师古主持修撰《隋史》,大理卿崔善为、中书舍人孔绍安、太子洗马萧德言主持修撰《梁史》,太子詹事裴矩、吏部郎中祖孝孙、秘书丞魏徵主持修撰《齐史》,秘书监窦琎、给事中欧阳询、文学姚思廉主持修撰《陈史》,侍中陈叔达、太史令庾俭及令狐德棻主持修撰《北周史》。他们整理史料进行修撰,但过了好几年时间还是没有完成,于是朝廷下令这项工作取消。

贞观三年(629),太宗又下诏恢复修撰前代史书。专家们认为魏史有魏收、魏澹二家,记载得周详完备,只有其他五朝的史书应当修撰。令狐德棻又与秘书郎岑文本、殿中侍御史崔仁师编撰《北周史》,中书舍人李百药编撰《北齐史》,著作郎姚思廉编撰梁、陈二史。修撰前史之事,是由令狐德棻发起的,所以史书修成后太宗赐给他绢四百匹,升任他为礼部侍郎,兼修国史。

贞观十一年(637),令狐德棻晋爵为彭城县子。又因撰写《氏族志》完成,赐帛二百匹。贞观十五年(641),令狐德棻转任太子右庶子。太子李承乾被废,他也因受到牵累而被取消太子右庶子一官成为平民百姓。贞观十八年(644),令狐德棻又被召入官府,授任雅州刺史,又因某事受到连累而免职。恰好此时太宗下诏改修《晋书》,宰相房玄龄推举令狐德棻参与修撰,太宗同意了。当时,一起修撰《晋书》的有十八人,因令狐德棻为前辈,大家推举他为首,所以体例大多由他研究决定。《晋书》修成,令狐德棻被授任为秘书少监。

永徽初年(650),令狐德棻再次任礼部侍郎,兼弘文馆学士,监修国史及《五代史志》。升任太常卿。高宗曾把宰相及弘文学士召来坐在中华殿上,问道:“什么算是王道?什么算是霸道?哪个应在先?”令狐德棻说:“王道用德,霸道用刑。夏、殷、周纯用德而王,秦专用刑而霸,到汉则王道和霸道杂用,魏、晋以后,王道和霸道都失去了。如果要实行,就以王道为先,没有什么比这更难的了。”高宗说:“如今推行什么最紧要?”他回答说:“古人为政,以清心简事为本。如今天下没有忧患,年年粮食丰稔,只有减轻赋税、少征徭役是最紧要的。”高宗又问禹、汤之所以兴起而桀、纣之所以灭亡的原因,他回答说:“《传》上称:‘禹、汤归罪自己,因而勃然兴起;桀、纣二主迷恋女色,杀戮劝谏之人,制定残酷的炮烙之刑,这是他们灭亡的原因。’”高宗大喜,用加重赏赐来答谢他的直言。永徽四年(653),令狐德棻升任国子祭酒、崇贤馆学士,并晋爵为公。后以金紫光禄大夫退休。乾封元年(666),令狐德棻去世,享年八十四岁。谥号为“宪”。

同州刺史刘德威

刘德威(583~653),唐太宗朝大吏。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人。父刘子将,任隋毗陵郡通守。刘德威身材魁伟,相貌英俊,富于才干和谋略。隋朝大业末年,随从左光禄大夫裴仁基讨伐淮水盗贼,挥剑亲手杀死敌帅李青蛙,将其头颅传送到炀帝所在地江都。刘德威在隋炀帝被杀后,归附瓦岗军首领李密,李密分手下军队给他,让他防守怀州。李密兵败降唐,他一同入朝,授任左武侯将军,封胜县公。

后来,义军首领刘武周攻打唐朝,唐高祖下诏令刘德威率兵进攻刘武周,又让他掌管并州总管府司马事。晋州道行军总管裴寂出兵失利,齐王李元吉丢弃州城出逃,刘德威主持留府事务。义军逼近城池,百姓纷纷叛变投降了义军,因而刘德威被刘武周俘获,刘武周让他率领本部攻取浩州,他得以脱身归来,将义军虚实报告给皇上,高祖大加赞赏,改封彭城县公。不久,刘德威检校大理少卿,随从秦王李世民平定洛阳,立下战功,转任刑部侍郎,加授散骑常侍,娶平寿县主为妻。

贞观初年(627),刘德威历任大理卿、绵州刺史。他为政清廉公平,声名很好,百姓刻石立碑颂扬他的美德。不久,他任检校益州大都督府长史。贞观十一年(637),刘德威被召入朝廷任大理卿。太宗问他说:“近来刑法逐渐严密,弊病在哪里呢?”刘德威说:“弊病一定在君主,不在臣下。臣下的宽松与严密,都看君主的喜好。法令规定:轻罪重判者,主审官要受减三等治罪,重罪轻判者减五等治罪,而如今犯有重判过失的人无罪,犯有轻判过失的人有罪,所以官吏争相苛细地援用法律条文加重定罪,官员们宁可重判,不敢轻判,这不是他们不懂法律,或故意犯错误,其实是为自身考虑,并不是有教令使他们这样做的。”太宗赞同他的话。

几年后,刘德威升任刑部尚书,检校雍州别驾。下诏令他到齐州审理齐王李祐一案,返回途中听说李祐反叛,进占济州。诏令刘德威就地征发河南军队筹划谋取此事,恰逢母亲去世免职。守丧期满后,任同州刺史。永徽三年(653),刘德威死于任所,终年七十一岁,追赠礼部尚书、幽州都督,谥号“襄”,陪葬献陵。

刘德威的家庭友爱和睦,他为人宽厚,平易近人,生平所得俸禄,几乎全部分给宗族亲友,没有留下财产。

刑部尚书张亮

张亮(?~646),唐初大吏。郑州荥阳(今河南郑州)人。出身贫贱,以种田为生,但胸有大志。他外表敦厚而内怀诡诈,不为世人所识。

反隋军李密兵进荥阳,张亮前去投奔,未被任用。正逢李密军中有人聚众谋反,张亮获知后密告李密,李密见他忠诚,于是任他为骠骑将军,在徐世手下听命。后与徐世一同降唐,被授为郑州刺史。

归唐之后,房玄龄见张亮英武而又有计谋,于是将他引见给李世民,随后成为李世民手下的车骑将军。张亮自投靠李世民后,尽心尽力,深得李世民的信任。后在李世民与李建成、李元吉争夺皇位的战斗中,张亮因镇守洛阳有功,被授以怀州总管,封长平郡公。

贞观五年(631),张亮晋封鄅国公,历任豳、夏、鄜三州都督。张亮在这些地方执政期间,奖罚分明,整顿吏治,很有成效,他还打击豪强富商,抚恤贫困人家,深受当地人民的称道。但张亮拋弃了结发之妻,娶了妖艳的李氏。李氏既妒又悍,迷信邪术左道,与妖人来往密切,整天装神弄鬼。她还与一个歌儿私通,为了方便来往,便认那个叫慎几的歌儿当了干儿子。

当时,茂州(今属四川)张仲文自称天子,有关官员上奏唐太宗要求诛杀他,刑部尚书韦挺上奏说:“张仲文不过是妖言,不能处死。”唐太宗大怒说:“你这是想树立私恩,好在下边作威作福,反而让朕承担虐杀之名!”韦挺仓皇退出。张亮为韦挺说情,并支持他的观点,唐太宗说:“公想钓取刚正之名吗?”张亮仍坚持进谏,唐太宗遂说:“宁愿委屈朕,也奏准公之请求。”于是,张仲文免死。

贞观十五年(641),唐太宗李世民出兵高句丽,张亮多次上书劝谏,李世民不予理睬,于是张亮请命随从,以沧海道行军大总管率兵出征。张亮率兵从东莱(今山东胶莱河东)渡海,攻下沙卑城,俘虏敌兵数千人。随后又兵进建安城(今福建省西北部)下。张亮大军的兵营还未扎好,敌兵冲杀过来,军中将士都十分惊恐。张亮生来怯懦,见此情景,也慌得不知所措,吓得呆坐在床上连话也说不出来。手下众将士看见,反以为张亮临危不乱,胸有胆气,于是,众人也镇定下来。副官张金树击鼓鸣金,指挥士兵出击,大败敌军。

张亮在相州(今河南安阳)时,遇到一位擅长算卦的人,叫程公颖,张亮召来对程公颖说:“相州地理形势,人们都说不出几年就会有人称王,你看如何呢?”程公颖一听此话,知道张亮有反心,于是顺水推舟,说张亮躺在那里形似一条卧龙,必有大贵。张亮于是逆心日长。后来又有一位叫公孙常的人,善于逢迎拍马,张亮对他说:“我曾听人说,有一个叫‘弓长’的人,将另立国都。这样的话,我非常不愿意听到。”公孙常听明白了张亮的意思,对张亮说:“你的名字在古代的图谶书上有。”张亮大喜,对人炫耀说:“我臂上刺绣的一条龙,近来鼓起来了,我夫人说这主大富大贵,看来是我真的要做龙振飞,我的干儿子慎几也是富贵人。”

有人向唐太宗告发了张亮,并说他收有养子五百人,图谋反唐。太宗命令马周等人按察其事,张亮坚决不服。太宗说:“张亮养有义子五百人,养这么多人做什么?不正是要谋反吗?”命文武百官议定其罪行,众人都说张亮谋反,应当处死。唯独将作少监李道裕说:“张亮谋反证据不足,不应当判死罪。”太宗派长孙无忌、房玄龄到狱中与张亮诀别说:“法令是天下公平之物,朕与你共同遵守。你自己不谨慎,与恶人往来,深陷于法,如今已毫无办法挽回。你好好地去吧。”几天后,张亮与程公颖一同在西市被处斩,家产被抄。

一年多后,刑部侍郎空缺,太宗命宰相们遴选人选,拟订了几个人,都不称太宗的心意,过后太宗说道:“朕得到这个人了。前一段李道裕曾议论张亮的狱案说‘谋反证据不足’,这话有道理,朕虽然没有听从,至今仍在后悔。”于是任命李道裕为刑部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