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佛陀和原始佛教思想
16026700000010

第10章 佛陀(7)

接着,佛陀说道:“因此,众比丘!所有的色,无论过去,未来或现在,无论内在或外在,粗或细,低或高,远或近,都应该依据正确的智慧,如实看成‘这不是我的,我不是这个,这不是我的自我’。”

同样,受、想、行和识也是如此。

接着,佛陀说道:“受学的圣弟子这样看,就会厌弃色、受、想、行和识;因厌弃而离欲,因离欲而解脱,因解脱而知解脱。这样,他知道‘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更受有’。”[3]

这五位比丘听了佛陀宣讲的这种法,他们的心不再执取,摆脱烦恼。也就是说,他们成了阿罗汉。

在巴利语三藏之后的佛典中,对佛陀初转法轮的事迹,增添了一些神化描写。在佛陀前往鹿野苑途中,《大事》和《神通游戏》还写到龙王善见邀请佛陀留宿,供奉饮食。佛陀到达恒河,无钱付渡费,便施展神通,腾空越过恒河。佛陀为五位比丘初转法轮时,地上涌出七宝座位,供他盘坐说法。佛陀坐上宝座,大放光明,照亮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以六种方式震动,显现十八种吉兆。东西南北四维上下十万无数菩萨、帝释天、梵天和所有天神,都来顶礼佛足,聆听说法。

《神通游戏》中的佛陀生平传说,写到初转法轮为止。它在最后一章中说:“这部名叫《神通游戏》(Lalitavistara,也可直译为《游戏广记》)的法门经详述(‘大方广’)菩萨进入佛陀境界的游戏。”[4]

注释

[1]以上《中尼迦耶》Ⅰ.167-173。

[2]以上《杂尼迦耶》Ⅴ.421-423。译文中略去一些重复的词句。

[3]以上《杂尼迦耶》Ⅲ.66-68。

[4]《神通游戏》,第438页。

七、传播佛法

佛陀初转法轮后,开始了弘法传道的生涯。

前面已经提及律藏《大品》中记载的耶舍出家之事。那天,拂晓时分,耶舍来到鹿野苑。他脑海里还浮动着“舞女丑态”,嘴里说道:“太可怕!太恐怖!”佛陀对他说道:“这儿不可怕,这儿不恐怖。来吧,耶舍!坐下。我为你说法。”耶舍的情绪稳定下来。他脱下金拖鞋,走到佛陀那儿,敬礼后,坐在一边。佛陀先向他讲解布施、持戒、天国、欲乐的祸患和出家的好处。佛陀见他虚心听讲,进而为他讲解苦、集、灭、道四谛。由此,耶舍领悟到万法有生必有灭。

耶舍的母亲发现儿子不在宫中,便报告丈夫。耶舍的父亲沿着耶舍的金拖鞋的足迹,追寻到鹿野苑。佛陀施展神通,不让耶舍的父亲看见坐在那里的儿子。然后,佛陀请耶舍的父亲坐下,为他说法。耶舍的父亲听后,心悦诚服,说道:“妙极了,世尊,妙极了!世尊说法,透彻明白,仿佛扶正摔倒的东西,揭示隐蔽的东西,给迷路者指路,在黑暗中举着油灯,让那些有眼者能看到东西。我要终身皈依佛陀、佛法和僧伽。”这样,耶舍的父亲成为第一位“三皈依”的优婆塞(居士)。

随即,佛陀施展神通,让耶舍的父亲看见坐在那里的儿子。耶舍的父亲看见儿子,说道:“耶舍,我的儿!你母亲忧愁悲伤,你要保住她的性命啊!”耶舍望着佛陀。佛陀对耶舍的父亲说道:“如果耶舍已经以预流[1]的知和见亲证佛法,如果他的心已经摒弃执著,摆脱污染,他怎么会走回头路,再去享受世俗欲乐?”耶舍的父亲表示同意。但他请求佛陀和耶舍上他家去吃饭。佛陀以沉默表示同意。

耶舍的父亲走后,耶舍向佛陀请求道:“世尊!我希望出家和受具足戒。”佛陀说道:“来吧!比丘!法已宣说,你就行梵行,彻底灭苦吧!”这样,耶舍成为佛陀的第六位弟子,世界上也就有了七位阿罗汉。

然后,佛陀手持衣钵,耶舍作为随行比丘,一起前往耶舍的家吃饭。耶舍的母亲和妻子向佛陀敬礼后,坐在一边。佛陀为她俩说法。她俩听后,领悟到万法有生必有灭,表示要终身皈依佛陀、佛法和僧伽。这样,她俩成为最早“三皈依”的优婆夷(女居士)。

耶舍在波罗奈城的四位出身富商家庭的朋友毗摩罗(Vimāla)、修婆睺(Subāhu)、富兰那迦(Puaji)和伽婆跋帝(Gavampati),听说耶舍剃去须发,穿上袈裟,离家成为出家人。他们前来看望耶舍。佛陀为他们说法。他们听后,也请求出家,受具足戒。这样,世界上就有了十一位阿罗汉。

接着,耶舍在乡村的五十位朋友也来聆听佛陀说法,请求出家,受具足戒。这样,世界上有了六十一位阿罗汉。

然后,佛陀对众比丘说道:“我摆脱了人或神的一切束缚。你们也摆脱了人或神的一切束缚。现在,你们去周游传法,造福众生,怜悯世界,造福神和人。宣说这种法,开头、中间和结尾皆善,音和义皆善。讲解完美纯洁的梵行。清净少垢之人,听不到这种法,蒙受损失。一些人会理解这种法。我要去优楼毗罗,去犀那镇说法。”

众比丘周游传法,从各地和各国带回愿意出家和受具足戒的人,由佛陀认可。这样来来回回,增加麻烦。于是,佛陀决定授权众比丘在各地和各国接收出家人,授予具足戒。佛陀规定接收出家人的仪式是:“首先剃去须发,然后穿上黄袈裟衣,上衣覆盖一肩,向比丘行触足礼。然后,跪在地上,双手合十,说道:‘我皈依佛陀,我皈依佛法,我皈依僧伽。’连说三遍。”

佛陀在波罗奈住了一段时间后,前往优楼毗罗。途中,他进入一座树林,坐在一棵树下。当时,有三十个人携带妻子在林中聚会。其中有个人没有妻子,带来一个妓女。这个妓女趁这群甥女醉心欢娱,偷了财物逃跑。他们搜寻妓女,看见佛陀,询问他是否见到一个女人。佛陀反问道:“你们应该寻找一个女人,还是应该寻找你们自己?”随即,佛陀为他们说法。他们听后,自愿出家,受具足戒。

佛陀到达优楼毗罗。在优楼毗罗,佛陀度化了迦叶三兄弟。在律藏《大品》的记载中,佛陀度化迦叶三兄弟的事迹已经神化,一是渲染佛陀的神通,二是宣扬原本为婆罗门教崇拜的众天神,现在成了佛陀的护法神。

迦叶三兄弟是蓬发苦行者。优楼毗螺迦叶(Uruvela、Kassapa)是五百苦行者的首领,那提迦叶(Nādī、Kassapa)是三百苦行者的首领,伽耶迦叶(Gāyā、kassapa)是两百苦行者的首领。

佛陀在优楼毗螺迦叶的火室过夜。他在草席上结跏趺坐。火室里的恶龙喷烟,佛陀也喷烟。恶龙喷火,佛陀也喷火。蓬发苦行者们看到火室烈火熊熊,以为佛陀已经丧生。一夜过后,佛陀降伏毒龙,置于钵中,交给优楼毗螺迦叶看。

然后,佛陀住在离优楼毗螺迦叶不远的林中。一夜,四大天王前来看望他。又一夜,帝释天和梵天前来看望他。

优楼毗螺迦叶举行祭祀大典,心里不希望佛陀在场。佛陀知道他的心思,便去北俱卢洲乞食,在雪山阿耨达池享用乞来的食物。

佛陀想要洗涤一件粪扫衣,帝释天为他掘出水池。佛陀想要摔打这件粪扫衣,帝释天为他安置石板。佛陀想要晾晒这件粪扫衣,树神主动弯下树枝。

优楼毗螺迦叶前来邀请佛陀吃饭。佛陀总是先去阎浮树采一枚果子或去三十三天采一朵鲜花,还比优楼毗螺迦叶早到火室。

佛陀还能凭意念操纵蓬发苦行者们劈柴、生火和灭火。在寒冷的冬夜,他为蓬发苦行者们幻化出五百个火盆。

雨季发大水,优楼毗螺迦叶驾船前来接应佛陀。佛陀排开水流,在中间干地上行走,又腾身空中,登上优楼毗螺迦叶的船。

最终,优楼毗螺迦叶和五百苦行者将头发、发髻和火祭用品抛入水中,匍匐在佛陀足下,请求出家,受具足戒。

那提迦叶看到水流中的头发、发髻和火祭用品,以为自己的哥哥遭逢灾难。他得知原委后,与三百苦行者一起,匍匐在佛陀足下,请求出家,受具足戒。伽耶迦叶得知原委后,也与两百苦行者一起,匍匐在佛陀足下,请求出家,受具足戒。

据律藏《大品》和《杂尼迦耶》第35《六处集》记载,佛陀在优楼毗罗住了一段日子后,与这一千比丘一起,前往伽耶附近的伽耶顶(Gāyāsīsa)。佛陀在伽耶顶,为这一千比丘宣讲了《燃烧经》(dittapariyāyasutta):

众比丘!一切在燃烧。众比丘!什么是一切在燃烧?

眼在燃烧。色在燃烧。眼识在燃烧。眼触在燃烧。以眼触为缘,生起的受,无论乐、苦或不苦不乐,也在燃烧。凭借什么燃烧?凭借贪火、瞋火和痴火燃烧,凭借生、老、病、死、忧愁、悲哀、痛苦、伤心和烦恼燃烧。

耳在燃烧,声在燃烧,耳识在燃烧。……

鼻在燃烧,香在燃烧,鼻识在燃烧。……

舌在燃烧,味在燃烧,舌识在燃烧。……

身在燃烧,触在燃烧,身识在燃烧。……

心在燃烧,法在燃烧,心识在燃烧。……

众比丘!看到这些,受学圣弟子厌弃眼,厌弃色,厌弃眼识,厌弃眼触。他也厌弃以眼触为缘,生起的受,无论乐、苦或不苦不乐。

他厌弃耳,厌弃声,厌弃耳识。……

他厌弃鼻,厌弃香,厌弃鼻识。……

他厌弃舌,厌弃味,厌弃舌识。……

他厌弃身,厌弃触,厌弃身识。……

他厌弃心,厌弃法,厌弃心识。……

因厌弃而离欲,因离欲而解脱,因解脱而知解脱。他知道:“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更受有。”[2]

这一千比丘听了佛陀宣讲的这部《燃烧经》,他们的心脱尽烦恼,无所执著。

据律藏《大品》记载,佛陀在伽耶顶住了一段日子后,与这一千比丘一起,前往王舍城(Rājagaha)[3],住在善建立支提(Supatihacetiya)的杖林(Latthivanuyyāna,或译苗圃)。摩揭陀国王频毗沙罗带领十二万婆罗门长者前来拜见,长者们不能确定佛陀和优楼毗螺迦叶,谁是导师。佛陀知道他们的心思,便问优楼毗螺迦叶:“你为何放弃拜火?”优楼毗螺迦叶回答说:“拜火祭祀的回报是色、声、味和妾妃。我看到这些世俗事物是污染,也就不再热衷拜火祭祀。”说完,他拜倒在佛陀足下,说道:“世尊是导师,我是弟子。”然后,佛陀为长者们说法。他们听后,领悟到万法有生必有灭。频毗沙罗当即表示要终身皈依佛陀,并约请佛陀和众比丘明天吃饭。佛陀以沉默表示同意。第二天上午,佛陀手持衣钵,与众比丘一起进入王舍城。路上,帝释天化作一位婆罗门青年,为佛陀唱赞歌。频毗沙罗亲手侍奉佛陀和众比丘吃饭。饭后,频毗沙罗用金罐盛水给佛陀洗手,并将离城不远也不近的竹园(Veuvana)赠送给佛陀和众比丘居住。

在王舍城,游行者珊阇耶(Sajjaya)有二百五十弟子。舍利弗(Sāriputta)和目犍连(Moggallāna)也在珊阇耶门下,修习梵行。他俩互相约定,谁先达到不死,都要告知对方。

一天上午,尊者阿说示手持衣钵,进入王舍城乞食。舍利弗看见他举止端庄,目光低垂,心想这是一位阿罗汉。他等阿说示乞食完毕,上前问好,然后询问道:“朋友!你诸根清净,皮肤光洁。你跟随谁出家?老师是谁?通晓什么法?”阿说示告诉舍利弗,自己的老师是释迦族之子。他还表示自己刚出家,不能详细讲解这种法,只能简单表述这种法:“诸法从因生,如来说了它们的因,也说了它们的灭。这位伟大的沙门是这样说的。”舍利弗听后,领悟到万法有生必有灭。舍利弗深感这是万劫未遇的真理,令人脱尽烦恼。

然后,舍利弗去见目犍连。目犍连见舍利弗前来,说道:“朋友!你诸根清净,皮肤光洁,莫非已经达到不死?”舍利弗讲述事情经过后,目犍连也领悟到万法有生必有灭,深感这是万劫未遇的真理,令人脱尽烦恼。他俩决定去见佛陀,拜佛陀为师。

他俩先去征求珊阇耶的意见,珊阇耶不同意。于是,他俩带领二百五十游行者前去竹园。为此,珊阇耶口吐鲜血。

佛陀在竹园远远望见舍利弗和目犍连走来,对众比丘说道:“这里走来的两位朋友,拘离多(Kolita,即舍利弗)和优波低沙(Upatissa,即目犍连),将成为我的大弟子。”舍利弗和目犍连匍匐在佛陀足下,请求出家,受具足戒。佛陀同意道:“来吧,众比丘!法已宣说,你们就行梵行,彻底灭苦吧!”

当时,摩揭陀国许多善男子跟随佛陀修习梵行。人们开始抱怨:“沙门乔答摩制造孤儿寡妇,灭绝种族。已经有一千蓬发苦行者跟随他出家,又有二百五十游行者,现在这些善男子又跟随这个沙门乔答摩修习梵行!”他们看到比丘,就念偈颂嘲讽道:

这个沙门乔答摩,

来到摩揭陀城堡,

拐走珊阇耶门徒,

今天又要拐走谁?

众比丘听到后,报告佛陀。佛陀说道:“这种状况不会持久,七天后就会平息。”佛陀还教给他们回答人们嘲讽的偈颂:

他们依法引导,

堪称大雄完人;

既然依法引导,

有何理由忌恨?

众比丘以此偈颂回答嘲讽他们的人。果然,七天后,人们不再抱怨,事态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