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恩格斯传
16026600000062

第62章 以应有的方式使摩尔永世长存(2)

校订和出版《资本论》第1卷新版,仅仅是恩格斯这个时期的一部分工作。这期间,他作为国际无产阶级的顾问,必须观察和了解各国运动的情况;回答实际斗争中提出的重大问题;为重印马克思和他自己的著作进行新的研究;完成《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科学著作;收集写作马克思传记的材料;更主要的是整理和出版《资本论》第2、3卷。由此可见,这个时期他的工作是多么繁重。

三、整理和出版《资本论》第2卷

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以无私的精神,全力以赴地整理和出版《资本论》续卷。这是恩格斯晚年最主要的工作。

由恩格斯整理和出版《资本论》续卷,是马克思的心愿。他在临终前曾嘱咐幼女爱琳娜,希望恩格斯根据《资本论》未完成的手稿,“做出点什么来。”[18]当时,各国工人运动活动家和进步人士也十分关心《资本论》续卷的出版,认为只有恩格斯才能承担这一艰巨任务。马克思去世刚刚三天,倍倍尔就写信对恩格斯说:“现在大家都关心的首先是这个问题,即,将怎样对待马克思未完成的著作《资本论》。法国的报纸已经报道,本地的报纸也在转载,说你将担负起完成这部著作的工作,大家都希望这样,并且也只有你一个人能够胜任。”[19]

的确,恩格斯是唯一胜任这件极其重要工作的人。第一,恩格斯最了解、最熟悉《资本论》的内容、观点和整个理论体系。因为马克思在写作《资本论》整个过程中,不断与他交换意见;许多复杂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都是同他一起讨论解决的。第二,恩格斯有着渊博的学问。《资本论》这样的巨著,涉及许多科学领域。整理这部著作,不仅需要在政治经济学方面有高度的学术修养,而且需要通晓欧洲各国语言文字、具备哲学、文学、历史学以及许多自然科学专门知识。恩格斯有渊博的知识,具备这个条件。第三,恩格斯是当时唯一能够辨认马克思笔迹的人。《资本论》手稿中潦草的笔迹,大量的缩写字句,有时马克思自己事后看起来都感到困难。只有恩格斯“才能辨认这种字迹、这些缩写的字以及整个缩写的句子”[20]。

从1883年3月中旬开始,恩格斯着手整理马克思的遗稿。3月25日,他写信告诉劳拉一个重要消息:从马克思的遗稿中找到一个大包,里面是《资本论》的手稿,共有对开纸500多页。4月2日,又写信告诉拉甫罗夫,找到《资本的流通》和《总过程的各种形式》的手稿,约有对开纸1000页。4月11日,他满有把握地告诉纽文胡斯说:“无论如何,主要的东西已经有了。”[21]这时他还来不及阅读全部手稿,不了解手稿已为出版准备到什么程度,也不知道需要做多大的修改和补充。

《资本论》第2卷研究了资本的流通过程,包括资本循环、资本周转和社会资本再生产三篇,其要点分别在于说明资本运动的连续性、资本运动的速度、资本运动的条件,进一步阐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揭示它的不可克服的深刻矛盾。

马克思在写作《资本论》第Ⅰ稿时,已经涉及资本流通过程的内容;在《资本论》第Ⅱ稿中,已经对资本的流通过程作了专门的研究。但《资本论》第2卷的写作主要是从1865年开始的。经过仔细搜集,恩格斯找到了马克思在不同时期写成的有关《资本论》第2卷的八份手稿。第Ⅰ-Ⅳ稿大约写于1865-1870年;第Ⅴ-Ⅷ稿大约写于1877-1881年。马克思为第2卷留下的亲笔材料证明[22],他在“公布他的经济学方面的伟大发现以前,是以多么无比认真的态度,以多么严格的自我批评精神,力求使这些伟大发现达到最完善的程度。”[23]

大约过了半年,恩格斯完全掌握和熟悉了第2卷手稿的内容,对这一卷给予极高的评价,认为它是“对资本家阶级内部发生的过程作了极其科学、非常精确的研究”,[24]“是异常出色的研究著作,人们从中将会第一次懂得什么是货币,什么是资本,以及其他许多东西。”[25]但是,它毕竟是一部在十几年时间里断续写成的手稿,因此不可避免地带有手稿的不成熟性。例如,材料的主要部分虽然实质上大体完成,但文字没有经过推敲,用语措辞不够讲究;夹杂英法两种文字的术语,常常出现整句甚至整页的英文;有些部分作了详尽的论述,而另一些同样重要的部分只作提示;用作例解的事实材料搜集了,但几乎没有分类,更谈不上加工整理;有些章节的结尾,由于急着要转入下一章,往往只写下几个不连贯的句子,表示这里的叙述还不完全,等等。[26]

恩格斯十分清楚,整理和出版第2卷,是一件吃力的事情,需要花费许多劳动。但是他说:“我喜欢这种劳动,因为我又和我的老朋友在一起了。”[27]整理这些珍贵的手稿,对他来说是最大的科学享受。

恩格斯在整理出版第2卷时,为自己确定了这样的原则:“使本书既成为一部连贯的、尽可能完整的著作,又成为一部只是作者而不是编者的著作。”[28]这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有些地方还得“绞尽脑汁”。

首先,辨认笔迹。为了整理付印的稿子,第一步是要辨认笔迹,誊清手稿。做完这一步,真正的整理工作才能开始。除了恩格斯,没有其他人能够辨认这些手稿。开始时,恩格斯自己边辨认边誊清,1883年10月,由于劳累过度而病倒。考虑到任务艰巨,身体不好,1884年初,他请了一位秘书帮助抄写。每天从上午10时至下午5时,他躺在沙发上向秘书口授手稿,由秘书誊清;晚上他再对誊清稿进行加工。秘书埃森加尔滕工作勤奋,手稿整理进展顺利。

其次,选择文稿。第2卷的八份手稿中,第Ⅰ稿和第Ⅱ稿比较完整,其余各稿,都是在不同时期写成、带有片断性质的修订稿,没有一份是完整的。要从这许多份手稿中搞出一份定稿来,是一件十分吃力的事情。[29]恩格斯细心地研究对比各份手稿的内容。由于晚年的文稿在理论上最为成熟,因此他决定以最后的文稿为根据,并参照以前的文稿。第一篇《资本形态变化及其循环》选自第Ⅴ、Ⅳ、Ⅶ、Ⅵ、Ⅱ稿和马克思1877年或1878年笔记本中一个长注;第二篇《资本周转》大部分选自第Ⅱ稿,一部分选自第Ⅳ稿;第三篇《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大部分选自第Ⅷ稿,一部分选自第Ⅱ稿。这两个手稿写作的时间相隔11年,从完全不同的方面考察社会再生产。恩格斯把两个手稿有机地连接起来。经过他的精心选择和安排,这些取自不同稿本的内容形成一部完整的著作。

再次,重新安排结构。马克思在第Ⅰ稿和第Ⅱ稿中,拟了两份关于《资本论》第2卷的计划,把全卷分成3章11节17小节。恩格斯基本上按照马克思分章的原则,把3章编成3篇,把11节扩编为21章,把17小节扩编为45小节。一些章节的标题,也是由恩格斯根据正文的内容加上的。经过恩格斯的重新安排,结构更加严谨,层次更加分明,章节标题更加突出正文的内容。

复次,修改补充正文。马克思遗留的手稿,理论内容是异常精彩的;但由于它并不是为了供直接付印使用,而是作为进一步加工的材料,文字上未经反复推敲,往往是按照作者的原始思路直接记录下来,因而有些提法不够准确,有些表达不够清晰,有些内容比较繁杂,有些重点不够突出。这就要求恩格斯在手稿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改动。虽然恩格斯一再强调,他自己的任务“只是把这些手稿尽可能逐字地抄录下来;在文体上,仅仅改动了马克思自己也会改动的地方,只是在绝对必要而且意思不会引起怀疑的地方,才加进几句解释性的话和承上启下的字句。意思上只要略有疑难的句子,我就宁愿原封不动地编入。我所改写和插入的文句,总共还不到十个印刷页,而且只是形式上的改动。”[30]事实上,他的改动决不仅仅限于“形式上”,改动的地方也不少。例如,第3篇第20章第2节社会生产的两大部类是由第Ⅱ稿和第Ⅷ稿编成的。在第Ⅱ稿中,马克思把消费资料称为第Ⅰ部类,生产资料称为第Ⅱ部类;在第Ⅷ稿中,马克思把生产资料称为第Ⅰ部,消费资料称为第Ⅱ部。恩格斯保留了第Ⅱ稿中关于每一部类的定义,又按照第Ⅷ稿调换了两大部类的次序;并把原稿中“社会年总产品”改为“社会总产品”,因为不仅年总产品可以分成两个部类,日产品、月产品,等等也可以分成两个部类。这就使内容更加准确。又如第2篇第15章,马克思对周转时间对预付资本量的影响作了非常复杂、不厌其烦的计算。恩格斯把计算大大简化。他在说明这样做的原因时写道:马克思把一件实际上并不怎么重要的事情看得过于重要了;而且,“马克思虽然精通代数,但他对数字计算,特别是对商业数字的计算,还不太熟练,尽管他在留下的一大包练习本中,亲自用许多例题演算商业上的各种计算方法。各种计算方法的知识,和商人日常的实际计算的习惯完全不是一回事,而他又如此纠缠在周转的计算中,以致除了有一些未完成的计算外,最后还出现了一些不正确的和互相矛盾的地方。在前面印的各个表格中,我只保存了最简单的和计算正确的部分。”[31]同时,恩格斯还对正文作了若干增补,插入一些说明性的文字,增加一些注释。经过恩格斯的改动,文体更加精练,提法更加准确,表达更加清晰。

最后,编辑加工和文字润色。由于手稿本身的性质,编辑加工的工作量也是很大的。例如把大段的文字按照内容加以分段,把复杂的长句子改成简练的短句;调整一些词句和段落,使叙述更合逻辑;恢复各种缩写和符号的原意,删掉重复的内容;检验数据,核对引文出处;把夹杂着外文的句子改成德文,统一名词术语;增加一些脚注,编制必要的索引,等等。

恩格斯对第2卷的整理工作,始终采取十分严肃认真和谨慎负责的态度。从发现手稿到正式出书,他对文稿至少作了五次整理和修改(自己誊清和向秘书口授;口授后检查对照;选择和编排付印文稿;看清样;准备第二版)。虽然由恩格斯编辑出版的第2卷篇幅只相当于马克思遗留下来的手稿总篇幅的1/3,但已经包括了马克思关于第2卷计划的全部内容。[32]恩格斯所作的压缩和删节是绝对必要的。如果马克思自己准备付印,他无疑也会作这样的压缩和删节。恩格斯一再强调,马克思的每一个字都贵似金玉;如果不是绝对必要,他决不作任何改动。正是经过恩格斯的整理,才使1885年7月出版的《资本论》第2卷成为内容博大精深、逻辑严密、叙述连贯、文字流畅的科学著作。

第2卷整理完毕后,恩格斯于1885年5月5日(马克思生日)写了一篇序言,说明各篇手稿的情况和整理手稿的原则,反击了德国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者洛贝尔图斯所谓马克思“剽窃”了他的理论的胡说,论述了古典经济学李嘉图学派在剩余价值问题上解决不了的问题和马克思创立剩余价值理论的伟大功绩,最后指出,“这个第2卷的卓越的研究,以及这种研究在至今几乎没有人进入的领域内所取得的崭新成果,仅仅是第3卷的内容的引言,而在第3卷,将阐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基础上的社会再生产过程的研究的最终结论。”[33]

四、整理和出版《资本论》第3卷

恩格斯在《资本论》第2卷的整理工作即将完成的时候,就已计划整理第3卷的工作。1885年2月22日,他写信告诉施留特尔:“《资本论》第2卷的最后部分明天寄出,后天我就开始搞第3卷。”[34]当初他认为,整理第3卷只有技术性的困难,不需要花费过多时间,只需要几个月或一年就够了。但整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比原来想象的大得多。实际上,他不是用一年,而是大约用十年的时间,才完成这一卷的编辑和付印工作。

《资本论》第3卷,是这部伟大著作理论部分的完成。它揭示和说明了资本运动过程作为整体考察时所产生的各种具体形式: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农业资本;研究剩余价值在各个剥削阶级集团之间的分配;解决曾经使李嘉图学派崩溃的难题——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不仅不会违背价值规律,而且必须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加以说明。正如马克思所说:“我们在本卷中将要阐明的资本的各种形式,同资本在社会表面上,在各种资本的互相作用中,在竞争中,以及在生产当事人自己的通常意识中所表现出来的形式,是一步一步地接近了。”

马克思在1857-1858年写作《资本论》第一稿时,已经研究了第3卷的有关内容。他在1857年11月中旬拟订的写作计划中就列了这样一项:资本“Ⅲ,个别性:(1)资本作为信用。(2)资本作为股份资本。(3)资本作为货币市场。”[35]1859年初,他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三章提纲草稿中,对“Ⅲ,资本和利润”这一部分,已经列出了7个项目。1863年1月,他在〔《资本论》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计划草稿〕中列出,《资本和利润》应包括以下内容:

“(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不同于剩余价值率的利润率。

(2)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一般利润率的形成。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3)亚当·斯密和李嘉图关于利润和生产价格的理论。

(4)地租(价值和生产价格的区别的例解)。

(5)所谓李嘉图地租规律的历史。

(6)利润率下降的规律。亚·斯密、李嘉图、凯里。

(7)利润理论。

(问题:是不是还应该把西斯蒙第和马尔萨斯包括在《剩余价值理论》里?)

(8)利润分为产业利润和利息。商业资本。货币资本。

(9)收入及其源泉。这里也包括生产过程和分配过程之间的关系问题。

(10)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货币的回流运动。

(11)庸俗政治经济学。

(12)结论。资本和雇佣劳动。”[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