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二次元西游记第二季
15838700000003

第3章 断经之乱引烽火

江南,汴州府。

雁恩寺是城中最大的寺庙,占地百亩,殿宇堂皇,美景如画,一向在江南当地享有盛誉。

不过,今天庙里的气氛似乎有点不同寻常。

在主殿大雁宝殿的周围,默默的坐满了大量的佛庙信徒。如果是当月的例行斋日也就罢了,斋日有较大型的当众诵经开坛活动,往往会吸引了大量民众的关注。那个,当然是香客云集,如同过江之鲤,人气鼎盛。

问题在于今天并非斋日。

围坐在大雁宝殿周围的信徒,居然有上千人之众。他们个个都不说话,只是默默地席地而坐。远远望去,人头密集,把所有的道路和空地都围得几乎水泄不通。

从大雁宝殿里面,一行走出了几个人。全都身披红黄两色的袈裟,个个都显得德高望重的模样。为首的,正是雁恩寺的主持方丈,释永恩大师。

面目慈祥的方丈,高高站在一张四方的桌上上面,对着下面的信徒高喊:

“大家从速散去,佛门之地,清净为本。三天之后的开斋之日,吾答应给大家开讲一本全新的经书!乃长安城大内皇家藏经阁,侥幸躲过天火之祸的典藏珍本!”

下方有人应道:“不要老是忽悠我们,先说是什么经书名!”

方丈从怀里拿出一本古色古香的经书,拿在手里高高举起,正面几个小篆体,四个大字非常分明:“九阳真经”。

下方突然响起了雷鸣般的哄堂大笑,各种口哨声,不满的尖叫之声不绝于耳。然后,似乎有一个带头人手臂一扬,突然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须弥过后,下面整齐划一的诵经之声响了起来。不得不说,上千人的同时诵经场面,是很震撼的。

“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冈。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他自狠来他自恶,我自一口真气足。”

“一举手,前後左右要有定向。起动举动未能由己,要悉心体认,随人所动,随曲就伸,不丢不顶。,勿自伸缩。彼有力,我亦有力,我力在先。彼无力,我亦无力,我意仍在先,要刻刻留心。挨何处,心要用在何处,须向不丢不顶中讨消息。切记一静无有不静,静须静如山岳。”

高台上的方丈惊呆住了,他迷惑地翻开了手中九阳真经的首页,上面所载,正是下方众多僧徒刚才集体诵读的真经总心决:“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冈.”居然一字不差。于是他又翻开了第二页,他惊讶地看到,第二页上,也正是下方众多僧徒,刚才集体诵读的,同样一字不差:“一举手,前後左右要有定向。起动举动未能由己.”

下方的僧徒已经停止了集体诵读,各种抗议之声响起:

“又来忽悠我们了,哪里是什么新经书啊,都老掉牙的东西了!”

“这经书我家8岁幼齿小儿都能倒背如流了!”

“还皇家典藏?!当众骗人啊,什么时候连出家人也开始狂打妄语了!”

台上的方丈急了,他匆忙从怀里拿出了另外的一本,同时高呼道:

“大家不要激动,刚才是吾弄错了。这次吾保证这一本将是全新的,未曾在本地流通过。这是从远在扬州府的兄弟庙宇,金刚寺的主持长老处,临时调借过来的。这可是绝世孤本啊,大家绝对是前所未闻!!”

说完他拿出一本古色古香的经书,同样拿在手里高高举起。正面几个大篆体,四个大字非常明显醒目:“九阴真经”。

下方突然就沉默了,安静得掉针可辩。方丈很得意,以为终于把场面压住了。他得意洋洋地伸手抚了下巴的雪白胡子,正打算另外开口劝众人散去。

突然,下面又是整齐的诵经之声,不约而同集体响了起来: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是故虚胜实,不足胜有余。其意博,其理奥,其趣深,天地之象分,阴阳之候列,变化之由表,死生之兆彰,不谋而遗迹自同,勿约而幽明斯契,稽其言有微,验之事不忒,诚可谓至道之宗,奉生之始矣。

方丈暗自大叫一声不好,他面如死灰地翻开手里的九阴真经,果然,首页上的总纲,正是下方僧徒诵读的内容,同样一字不差:“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是故虚胜实,不足胜有余.”

方丈呆住了。

突然,下方的人群中,有百十数人也从怀里拿出了一本经书,他们也同样单手执书高高举起,还团团一转,好让周围的僧民看清上方的经书名。虽然他们手里的经书,没有方丈手里那本那么古朴无方,但是上面四个字同样分明而且显眼,正是“九阴真经”四个大字。

其中一个还朝高台上的方丈大声怪叫:

“方丈大师,您老人家手里的九阴真经,绝世孤本,在咱汴州城里,各大书馆均有手抄本售卖,只需十个铜钱一本啊!”

“俺这本才只买了八个铜钱!”另外一个人高呼。

“惨啊,俺买贵了,被坑大了,被坑大了啊!居然花了十五个铜钱。不过,人家是买一送一,买九阴真经送九阳真经!”另外一个人故意高声惨叫,然后左右两只手高举起来,各执一本经书。

场面一场混乱,嬉笑之声,不绝于耳。

然后,开始有些愤怒的僧民,手拿地上的小石子和土块,开始往方丈扔去。

“不要老是忽悠我们,我们要全新的经书,要新经,求新经,求经新!!”一人高呼道。

“求新经!求新经!求新经!求经新!求经新!求经新!”人群中的声音开始整齐划一了起来,声音如同排山倒海之势。

突然,远方有人朝高台上呆若木鸡的方丈,扔过去了一个较大的东西。“啪”的一声,正中方丈光溜溜的额头,然后这东西炸了开了。居然是一个生鸡蛋,这下坏了,鸡蛋黄混着鸡蛋清,顺着方丈的面庞就流了下来。

望着方丈尴尬的模样,人群中发出了更大的哄笑之声。

方丈在几个贴身弟子的护卫之下,朝着内堂逃了进去。殿外的僧民也不追赶,只是继续在外面高呼:

“求经新!求经新!求经新!”(注:按照我们这里的本地方言,求经新=求更新,读音上是一模一样的,大家猜本书出作者的俺,到底是哪里人了吗?!)

..

一个月之后,远在数千里之外的长安城,皇宫大殿里。

一脸威严的唐王,端坐在他的黄金宝座之上。他面前的长方形长桌上,高高叠起了一堆奏折。他愤怒地拿起了这一堆奏折子,往下面大力一扔:

“谁能告诉朕,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何全国各地的庙宇,什么雁恩寺,金刚寺,永福寺,天福寺,很多僧徒们都在闹事,说什么无经可读,个个求新经!?什么新经,简直是他娘的神经,神经病!”

下方的文武百官,皆面面相视,然后低下头去,无人敢开言。

“魏丞相,你来讲讲,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唐王两道生气的眼光,如同两支利箭,射向了丞相大人。

丞相大人只好走出了百官的队列,向前一步,苦着脸开口说道:

“吾皇万岁,这事儿说来话长。这得从半年之前,天火焚毁掉皇家藏经阁说起。”

“半年之前,一场意外的天火,把我朝珍藏在皇宫藏经阁中的,唐三藏师徒从西方雷音寺取来的万多卷经书付之一炬。流落在各大寺庙中的,不过只得区区百十数卷。本来,这百十数卷,不算多也不算少,应付那些愚钝僧民也算绰绰有余。无奈,只是又出来了个李寻欢,终于引出了今日这些寺庙祸事。”丞相大人娓娓道来。

“这个李寻欢是何人?他怎么就引出了这场祸事了?!”唐王好奇道。

“回皇上,这个李寻欢民间称之为李探花,当年正是在本殿之上,皇上您亲手给他点的殿试第三名,高中探花。他本在我朝为官,但此人有凌云之志,做事大开大合,破旧立新,和我朝之故俗明典,颇有不合之处,长期遭受排挤。于是,他撂下一句狠话: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当和尚念经。然后就辞官当和尚去了。”

“好!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当和尚念经。这一句很好啊,激昂有力,朕大为欣赏。如此好官不肯为我朝效力,真是太可惜了!嗯,他当和尚了是吧,后来又怎么了?!”唐王兴趣大浓。

“回皇上,此人是个奇材,在弃官当和尚之后,居然在民间的庙宇佛堂之间,创下了硕大名气,江湖号称:小李念经,例不虚读!但凡僧尼,提起此人,必皆翘起大拇指,尊称一声李探花乃念经师祖。”丞相一脸的苦笑。

“小李念经,例不虚读!小李念经,例不虚读!”唐王喃喃念了二遍,没弄懂是什么意思。

“这八个字做何解?朕不明白。”唐王不懂。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皇上,臣让人在您眼前演示一遍,您就会明白了!”丞相一脸的无奈。

“有请皇上,即刻内宫召一名女剑舞师数名乐师进殿,另外再随便召一队普通宫女即刻进殿。”丞相道。

“准奏!”

唐王金口一开,自有几个侍卫心领神会,立刻走出议事殿去。

片刻之后,一名女剑舞师带着一队宫女十数人等,低头走进了议事殿。

(待续,下一章节:04。断经之乱引烽火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