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总裁情未了
15811100000005

第5章 01红得发烫的年代(3)

李显高被曾秀英数落,他就说好男不跟女斗,仍然对徐大为骂骂咧咧的:“你那当官的老子都被我们打倒了,你还这么傲气啥?看今后我们谁先返城!”李显高宛若一只斗败的公鸡泄气了,狼狈地扇着两只像鸡翅的手:“咱们走着瞧!”

“嘿嘿。”徐大为向他发出一声冷笑。

夜深人静,徐清海同王静瑶躺在床上,他们没有睡意。

“清海,我把大为那张3岁的照片,让他带走了。”王静瑶若有所思地说。

“你告诉他啦?”

“没有,只是对他说那张照片对我们很重要,如放在家里,今后怕被人抄走了。”

“那就好。大为怎么就安排去青山县下乡?”

“也许是命中注定吧。当我听说市里有批知青要安排到青山县下乡时,我就去找到街道知青办张主任帮忙,一定要安排大为到青山县下乡。他当时问我为什么,我就说你曾经在那儿打过土匪,让孩子到你战斗过的地方去锻炼成长。张主任真就答应帮忙了,最终,就实现了这个愿望,安排大为到青山县去了。”

儿子去了青山县,这也许真是老天爷的安排,那里是同徐大为有着血肉相联啊。

这是一个他们藏在心中10多年的隐秘,徐大为至今是不知道的。

徐清海无意之间,手就碰到了裆部里的物件,触物思故,那场剿匪战斗就像电影的长镜头,慢慢地在徐清海的脑海掠过——

那是剿匪战斗时期。

那时,徐清海担任解放军野战部队的营长,南下打到了四川。他奉命带队到青山县参加剿匪的战斗任务。他指挥着部队,打到了青龙湖,在这里围剿残留的土匪,当他指挥的一个营正在激烈战斗时,当地的民兵张大福就前来支援战斗。

张大福同徐清海他们一起参加战斗,扫荡残匪。部队在明处,土匪躲藏在暗里,不时向剿匪的部队放出冷枪,打死打伤了不少战士。

张大福眼看战友一个一个倒下了,为报仇雪恨,他就打红了眼,不怕流血牺牲,但缺乏战斗经验,有勇无谋,冲出了掩体,端着枪站立于地。

徐清海看见土匪的一支枪口对准张大福就要射击。

呼——徐清海一个鱼跃,飞身把张大福推出一米之外,一梭罪恶的子弹向他们扫射过来,徐清海不幸中弹,一粒子弹打中了他的裆部……

张大福从地上爬起来时,发现徐清海为了掩护他,不幸中弹,倒在战场昏迷不醒。

张就立即同民兵,把徐营长从战场抬走,送到了山下简易的临时战地医院救治。

“徐营长,你为了我负了重伤,是我连累了你,今生我一定要报答你的救命之恩。”当张大福看见徐清海从战地医院醒来时,就向徐清海愧疚地说。

从此,徐清海同张大福结下了生死情义。

坐在火车里的人几乎都闭眼而睡,徐大为却没有一丝睡意。

哐当——哐当——火车前行,车厢里平静。

蜀都市已渐渐远去,夜色也悄悄挂起了黑色的幕布,火车在山川中行进。

徐大为坐在车窗边,闭目而思。刚才遭到李显高挑衅,就更加让他心中生恨,刻骨铭心的恨。他的脑海立即浮现出那一幕令他终生痛恨、永远不忘的悲凉场景——

那天中午,徐大为放学回家,走到家门前,看见几个造反派凶神恶煞地扭着爸爸走出家门,李显高昂首挺胸地走在前面。他用斜眼瞄了徐大为,就大喊一声:“把这个走资派带走!”

徐大为目睹这一幕,呆若木鸡地站在原地,反应不过来。

妈妈冲出了家门,看见儿子回来了,她就痛哭地对徐大为诉说:“大为,你爸爸被打成了走资派,靠边站了,被造反派带走了,他们要把你爸爸下放到牧马山农场去劳动改造……”

徐大为上前搀扶着妈妈进屋一看:家里被翻江倒海,东西扔得七零八碎,爸爸的书房满地是书籍纸屑,一片狼藉。

这时,王静瑶从地上拾起一个相框,相框里镶嵌着一张徐大为3岁时的照片。

她小心翼翼地把相框收藏起来。

目睹家里的惨状,原本引以骄傲自豪的爸爸,在一瞬间就被打成了走资派,家庭从此被造反派划成另类,一下子家就从温暖幸福、阳光灿烂的境况,打入了黑色黯然的地窖,从此暗无天日;本来优越幸福的家,突然遭遇洪水的冲击,把家庭冲得落花流水,仿佛在温暖的环境,被人推到了万丈悬崖的冰沟,冰寒彻骨。

面对残酷的现实打击,徐大为搞不懂、弄不清,不知道为何世间变化这样快?

革命一生的爸爸,咋就瞬间被打成了走资派?家庭咋就突然破碎衰败?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徐大为此刻明白了这句古语的现实意义。他本是高干子弟,又是独子,高中毕业后本来是可以选择留城的。可如今家庭突然遭受磨难,前途失去了光明的道路。高中毕业时,他别无选择,出路只有一条:走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道路。

徐大为身临其境,随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大军热潮,坐着火车,奔向远离蜀都市600多公里的青山县插队落户,到广阔的天地里,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好似上天睁眼,才让他绝路逢生,从人生的坎坷道路、荆棘丛林中劈开了一条新的光明通道。

青龙湖公社正在召开迎接知青到来的专题会议。

青龙湖生产队队长耿清明坐在会议室里,像大多数参加会议的农村干部一样,嘴里抽着叶子烟,吞云吐雾,没精打采地听着公社知青办李主任讲话:

这次从蜀都市来的知识青年,分配到我们公社插队落户的知青有5人。他们是从大城市来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我们要按上级的指示精神,落实知青政策,用爱心去帮助教育他们,用关爱去照顾他们,让他们在广阔的天地里茁壮成长,真正把他们培养成为革命事业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