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青春五(2)班的那些事
15799300000047

第47章 迟到了

晚上做题睡得太晚,早上就起不来!都快八点了,吕明朗还七横八竖地伏在被子上。妈妈轻轻拍了一下他的屁股,吕明朗一吓,饭也不吃,背着书包,就往学校跑。

跑到学校,校园里静悄悄——上课了!

完了完了!这下完了!吕明朗小心翼翼地蹩到教室门边,伸长脖子偷偷地往里看,孙老师正在用浑厚的男中音讲毛主席长征诗:

“红军不怕远征难,”

吕明朗在教室外边也默默地跟着读,一边读,一边心里起着艰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吕明朗心里嘀咕,等闲吧,这时不能吭气,只能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哪是细浪?我心里吓得翻江倒海呀!……吕明朗乱七八糟地想着。

孙老师朗诵完第四句,转过面,去黑板写字。

吕明朗一看,觉得完全是个机会,不趁机会溜进去,说不定要在教室外面站一半天的。说时迟,那时快,吕明朗脚底像抹了油似的,溜得跟猫一样轻,没有发生一点响动,就安安全全坐到了后排自己的位置上,跟林小东会意地点头一笑,相安无事。

与此同时,孙老师觉得教室里的光线忽地暗了一下,他以为有只鸟或者塑料兜从教室门前飞过,没去多想,继续写字。第三句7个字写了6个:“五岭逶迤腾细…”停住,忽然想一件事?就转过脸来看看,讲台下满是脑袋,密密麻麻,一个不缺。再一寻思,不对呀?刚才点名,明明吕明朗同学没到,怎么一下就全齐了?他放下粉笔,去翻点名簿,看到吕明朗的名字旁边确实有个小勾勾。抬起头,叫:“吕明朗。”

“到!”吕明朗连忙站起来。

孙老师轻轻拍拍手上****灰,问:“什么时候到的?”

吕明朗想说刚到,又想说老早到了,两个关键词一打滚,错过了回答问题的最佳时间。

吕明朗一迟疑,精明的孙老师立即抓住他的小尾巴:“你迟到了对不对?”

吕明朗两手无措地光摸裤子,很轻地说:“就一会。”

孙老师没听明白,问:“什么?说就一会?还是就一回?一会,说明你早就到了。一回,说明你不经常迟到。你再说一遍。”

吕明朗当然挑对自己有利的一面说:“就一会。”将“会”的去音读得很重。

孙老师听明白了。说:“迟到一会也是迟到,迟到半天同样是迟到,反正都叫迟到。这一点,对你来说,性质都一样,严重程度不同而已。”又拍拍手上灰,“你说迟到的原因好吗?”

“起不来,睡过了。”吕明朗不想隐瞒,但声音很低。他觉得孙老师的两个“啤酒瓶底”能看到人心里去,实话实说比较好。

“睡之前应该先对好闹钟呀!”

“嗯,对了。”

“那闹钟怎么不叫醒你呀?”

吕明朗不语。

孙老师又笑笑,说:“这样说来,应该是闹钟的错了,而并不是你的错?对吗吕明朗?”

孙老师这话虽然对吕明朗有利,但吕明朗并不敢完全认同,闹钟是闹钟,人是人嘛,闹钟是人控制的,怎能怪闹钟呢?当然,吕明朗也不想去否认,否认老师的结论,就等于全是自己的责任。

孙老师又问:“你家闹钟什么型的?是不是已经很老了?”

“一休溜眼型的。”

“还有这种形式的闹钟?有意思有意思!咋溜眼呀?是上下溜,还是往两边溜呢?”孙老师觉得自己问的问题好可笑,肯定是往两边溜,上下溜那不是翻眼了吗?

“往两边溜的那种,滴哒一下,往右边溜,嘀哒一下,又往左边溜,很好玩。”吕明朗说着,自己的眼睛也溜了两下,以动作辅助说话。

孙老师看了要笑,说:“我看你就‘溜’真不赖,再溜一次我看看好吗?刚才我没看清。”很明显,他说的这个“溜”字,又包涵另一层意思,已经证实:刚才教室里光线突然暗了一下,是人进来的,不是鸟飞的。

吕明朗似乎也听出孙老师的弦外之音,红着脸,站着不说话。

“吕明朗同学,你给大伙学一学嘛。听你们班主任老师说,吕明朗在五(2)班是很有表演才能的哩,演课本剧老担任主角哩,对不对同学们?”

“对!”同学们忍不住要笑。

孙老师又说:“让你溜一下眼这有什么关系?与你迟到两码事,我是让你展示你的表演才能,你应该抓住机会才对呀?”

吕明朗又对孙老师看看,若不学,他会不会像以前语文教师一样容易生气?吕明朗豁出去了,红着脸,眼,很快往两边溜了两下。

吕明朗一溜完,孙老师带头鼓掌:“好!吕明朗同学确实很会表演。好了,坐下,你。”

吕明朗觉得没有思考透孙老师的话,只好莫名其妙地坐下。

孙老师转过身,接着“五岭逶迤腾细…”往后写。

不知是跟吕明朗说话打了岔,还是临时忘字了,孙老师手里的粉笔将“塍”字写错了,最后几笔写成“土”,变成“五岭逶迤塍细浪。”

吕明朗平时有个特点,爱跟错别字较劲,看到同学的作业本上写了错字别字,甭管人家愿不愿意,非捉他老“别”不可。记得一次,原来那个女语文老师给他的作文《姥姥的助听器》写点评,写了这样的词:“……姥姥含辛如苦把你带大,知道感恩,是个好孩子……” 吕明朗反复看了老师写的这段话,觉得“含辛如苦”这个词,好像跟平时抄词写的不一样,中午回家问爸爸。

爸爸说,错了,“含辛如苦”的“如”,应该是加草头的“茹”,意思是:能够忍受的意思。叫吕明朗弄明白词的用法,以后不要再写错了。

吕明朗说不是我写错了,是我们语文老师写错了,把作文评语拿给爸爸看。

爸爸接过看看,真是老师写错了。就对吕明朗说,老师写错了也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不要在同学中传说,影响老师威信。

吕明朗想想,有错就得改嘛,这是老师经常说的,就在语文老师的评语上来了个反批:“老师,含辛茹苦的‘如’写错了,应该是带草头的‘茹’,能忍受的意思。”

第二篇作文,那个女语文老师在吕明朗再评后边又加了再评:“谢谢你的勇气!”

今天,这位刚来的高才生孙老师的错字就在同学们眼前,怎么办?能当众给老师指出来吗?要是跟新老师把关系整僵了,日后会有小鞋穿吗?那么,不说出来,就那样由老师错下去吗?……吕明朗灵机一动,想了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既使孙老师不在同学们跟前失面子,又让同学不在意这个错字。就主动举手:“老师,我来朗读这首诗好吗?我很喜欢毛主席的诗。”

孙老师点点头。

吕明朗站起来,大声朗诵: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读完,问老师:“老师,‘腾’细浪什么意思?”

吕明朗这样一重复,孙老师留意往黑板看,准备解释这个词,一看,“腾”写错了,连忙拿起黑板擦,将“塍”擦掉,重新写上“腾”。然后转过面来对大伙说:“哇!刚才我让吕明朗同学学一休溜眼,效果立竿见影唉!我将“腾”写成“塍”,他一眼就能看出来,GAO!”

吕明朗有点莫名其妙,人家千方百计为他瞒面子,他自己倒把老底给兜了出来!?这个“瓶底”! G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