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新疆画报社跟四川画报社是兄弟关系的同行,晚上四川画报社副社长张磊宴请我。席间我怀着激动的心情,终于约见到了网上深度交流过的、为人爽直、令人尊敬的党青大哥。
瘦小精干、理着小平头的党青大哥是新闻界的同行,资深记者,曾任天府早报副总编辑,现任《新潮》生活周刊新闻总监。由于我要到北川采访,一个月前由我一位中学时代女同学牵线搭桥,让我们得以在网上认识。
没想到党青大哥同时也是张磊的同事。最近我天天搜索党青的博客来了解北川,他的博客成为身处大西北的我了解包括北川在内的地震灾区各方面情况的重要渠道。党青的博客以全方位深度报道地震灾区民生状态为主题,已突破1500万次的点击量,其中《悲怆北川》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我们一起交流,相谈甚欢。
对于党青的了解,我曾多次读过介绍他的这篇文章——地震之前,党青刚从天府早报副总编辑位置退下来做编委。这是一份较为清闲的工作,做做策划,给出去采访的记者出出主意。更多的时候,党青和朋友们喝酒、喝茶、摆龙门阵。在新闻圈厮混了20多年,2008年,他也曾以为自己最好的新闻时光已经过去。
可是,地震来了,党青平稳休闲的生活被打破了……2008年5月14日上午,也就是地震后第三天,天府早报的记者编辑在一起开采访编前会。30多名记者各自领命,北川、汶川、绵阳……所有的重灾区都去了人,除了青川。
“遇到这种事情,怎么也该去现场看一下。”在四川生活大半辈子的党青依照自己的常识,把青川可能遭重创的判断和盘托出,要求前往。
按资排历,党青是不用上前线的,2000年后他一直做副总编辑,已8年未动笔写稿,用他自己的话是“不当大哥好多年”。临行前,老婆默默给他准备行装一言不发,党青低低的讲:“此次采访路途凶险,万一有个什么不测,你要有思想准备……”
“把你最喜欢的那副墨镜留在家里,万一……也有个念想。”老婆幽幽回答他,于是那副GOCCL墨镜就留在家里,那是党青在阿姆斯特丹买的,平时开车他最喜欢用。
当天下午,他和女弟子吴楚瞳两人,驾着厂商赞助的越野车,打仗一样奔往青川。14日那天,成绵高速人员混杂,各式运兵车、救护车、工程重卡车穿梭其中,党青的越野车混杂其间。
青川竹园镇加油站是采访第一站。他们偶遇抢修青川道路的路政工程车,从一行3人口中了解到青川惨状:居民死伤惨重、无电无水无通讯、如同孤岛……采访完,师徒俩正在加油站旁办公室飞快写稿,余震突然来袭,电灯晃房子摇,党青拉着吴楚瞳就往外跑……从金子山到青川80多公里,全是盘山道,这里巨石滚落、泥石流挡道。一有余震,上面山石就骨碌碌滚下来……师徒俩冒着余震艰难跑完80多公里的山路,终于在深夜来到青川县城。车灯下,人们全都聚在城边,无电无水无帐篷的,党青的泪一下就涌出来了……凌晨2点多,自小就在青川城里出入的老乡带着他们沿河前行。大家在路边询问交谈时,脚下一阵酷似压路机的“轰隆”声由远而近传来,桥头的人惊恐的边跑边喊:“地震来了!”紧接着,脚下大地明显抖动加剧。慌乱中吴楚瞳一把抓住党青,事后再看,她的指甲已嵌入老党的胳膊……“很害怕,但多发一篇消息,就可能多引来一份救援力量,就可能多引来一顶帐篷、一片面包、一瓶水……那时候写新闻就是在救命啊!”党青边说边狠狠抽了口手上的烟。
两人就在警察电筒照明下,用手机向报社口传了稿件。14日,这篇报道成为成都媒体第一篇关于青川灾情的报道。然后他们去了北川,一呆就是一个多月,直到返回成都……回到成都,网站、报纸、电视……各种有关地震的报道铺天盖地向他袭来,但报道里的东西却让他觉得不全是那么回事,“连央视很多采访都是误报”!他觉得需要澄清。脑子里也迅速冒出一个想法:要完整地还原真实的场景,要完整的记录北川断代史,忠实客观!不带任何偏见!不带任何指令性!
6月25日,唐家山堰塞湖顺利泄洪15天后,他试水在腾讯博客上写稿,笔名勒克儿,并把这组文章命名为《悲怆北川》。按照最初构思,他要写一本书,一本纪实报告文学,可事态的发展远远超出他的预期……9?24那天,他又临时接到一个采访——北川雷暴雨。那天成都两三秒一个闪电,天气异常恶劣,他试图给擂鼓镇和北川的人打电话联系,一个都不通!他断定基站冲毁了,预感这个事情会很惨,于是马上驱车去北川采访。
成都媒体对此事报道很淡化,大家以为只是一场大雨,没什么了不起。党青见到的情景却不止于此:北川95%的新建道路被冲毁,国家几亿元钱打了水漂,二炮某部的装备全被吞没。有媒体报道说大雨致死45人,“典型的乱说!”党青竖起指头骂,在他的调查里,有记录的小孩死亡名单就超过35个。
接下来就像滚雪球,网友给他报料北川官员董玉飞自杀事件,给他报料北川擂鼓镇夫妻自杀事件,还给他报料绵阳官员自杀事件,一件件接踵而来。“现在党青把自己的博客看得像块宝。”腾讯的博客编辑说。“我当然把它当宝,我获得的灾区信息远远超过一个媒体。”党青这么解释。就连博客里的配乐也很讲究,用的是马克西姆的作品《出埃及记》,“它很悲怆,符合我对地震的感情。”党青和地震再也分不开……老党的博客点击量很快突破百万人次,到2009年6月20日,历史访问人数已经达到15629770人次。
接下来的事就像点着了火,党青这个“惹火上身”的人被一堆堆“麻烦”缠身。
“灾区百姓已告别帐篷,能过个暖和的冬天。”严冬逼近,灾民难过冬,报纸上却是这样一片美好。
“老百姓看到后就骂娘!”老党在博客里捅出北川海光村没有板房的事实,他还给灾民募集过冬物资,那次募集到军大衣就有400多件。
青川骑马乡孩子过冬物资短缺的情况刚一在博客上公布,电热毯、烤火炉、棉被和孩子毛衣就堆了整整一车。也有浙江义乌老板直接找到他操办个人捐款;深圳东莞送给陈家坝的物资也通过博客找上门;南京过来的6吨物资指明让他帮忙捐给青川……“我拿着这6吨物资怎么办,现在油费这么贵,过路费这么贵,在成都我搁在哪?要有多少车辆来解决这个问题?”党青忙得焦头烂额。
当红娘的事还是找他。“你看你看这个短信:尊敬的党记者,我渴望接触灾区坚强男人……黑龙江的女的、北京的女的、哈尔滨的女的、浙江女的……统统让我牵线搭桥。”他指了指手机,“这个还是让我解决问题,问我孩子遇难后该怎么赔偿……这么多破事儿!”
“做善事难,甩手不干也很难,见着不管吧,良心上总说不过去……”党青还有其他的委屈。有批从南京来的物资没法堆,只能放在报社大厅拐角,马上他就接到集团的电话,说是他个人博客募集过来的东西和集团无关,让他第二天收拾干净。当时他人还在北川采访,想哭都无门。“我也很委屈,这东西不是我的,都是给灾民的……很尴尬,但你没法指责谁,我就想我到底妨碍谁了?”
终究忍不住,还是得出手帮人,北川有人冬天冻得直哆嗦,党青也硬着头皮找自己哥们儿:“这样,看能力,我今天就给你伸手要点钱,买衣服”,最后还是弄到了两万多块钱的防寒服。他还厚着脸皮找到华联老总,在卖场募捐到700床棉被,而拿到北川后也不敢大张旗鼓的,只能找个小地方悄悄分给他们,因为怕有人觉得不公平。“我现在就像是上了贼船,不可能不管,可越管就越遇到困难!”
有志愿者替他统计过,到2008年11月,通过博客和个人力量,他募集到的资金大约有30万。“一个人能搞到30万,我知足了。”他扬了扬竖起的三根手指。“出来混是要还的,现在我欠下来的人情,不知哪天最终都得还。”
当然他也有几分新闻人的狂傲,比如他会骂,“我很不爽啊,我拿到那么好的资料,做到那么好的新闻,那是我最牛的东西啊,但是无人欣赏啊!”说完,他开始大笑。
提到采访对象,他还会痛哭,“我曾把一位老师抱着死去女儿的照片发给她,让她辨认,这件事我后悔至今,很残忍!”这个有时候说话喜欢用大词的“大哥”,拨开他粗糙的外皮,还是能看到里面柔软的心。
这天晚上,四川省委宣传部新闻处长找他喝酒。借着酒意,处长靠在党青旁边耳语:“老党啊,其实我还是为你觉得挺骄傲的!”
“我有啥子好骄傲的,我他妈现在就是一无所有!”说完,党青朝着对面喊,“小妹儿,给我点首歌!”
他抓起话筒从人群中跳了出来,自顾自地唱了起来,就是那首崔健的《一无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