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感动心灵的288个民间故事
15680900000060

第60章 捏面人的来历

阅读指引

现如今北京地区还保留着一种民间工艺——捏面人。一块块彩色的面团在民间艺人的手里揉一揉,捏一捏,就能塑造出造型各异、栩栩如生的形象。那捏面人这种工艺是怎么来的呢?民间传说与清朝宰相刘墉有关。

山东人每到过年的时候,不但要蒸很多大馒头,而且喜欢将剩下的面揉成长条,制作出各种动物造型的面点。比如先把面揉出小鸟的轮廓,在粗的一端捏上嘴巴,再将另一端压平,用刀背在上面压几道印,做成尾巴,这样一只活灵活现的小面鸟就做成了。孩子们都很喜欢吃这些面点。后来,人们又做出了桃状、鱼状和花状等许多造型的面食。

刘墉是山东诸城人,他中了状元后留在京城为官,很多山东老乡都来投奔他。一天,一位走投无路的老乡来到刘墉府上,想谋份差事。老管家念他是同乡,人又憨厚,就让他留在厨房帮忙。这位老乡姓王,大家都称他“老王”。过年做馒头的时候,老王就按照老家的风俗捏了几个形状各异的面人。馒头端上桌以后,家眷们都十分惊喜。大家拿起面人看了又看,都舍不得吃。孩子们也在犹豫,不知该从哪里下口。刘墉觉得面人很有趣,就问管家是谁做的。老管家便把新来的老王向刘墉介绍了一番,刘墉就随口夸赞了老王几句。

老王受到夸赞,兴致大增,经常捏些小面人送给府里的家眷们把玩。日子久了,老王的手艺有了很大的长进,一块块面团在他手里揉捏一会儿,就变成了一个个活灵活现的小面人,有顽皮的猴子、憨厚的小猪等等,可爱极了!可是这些面团不能久存,放置几天就会出现裂缝,颜色也会变得灰暗,还会发出一种馊臭的气味。于是老王便想了一个办法:他将一些江米面和精米面和好后蒸熟,再用这些熟面捏成面人,保存的时间就能稍长些。后来,他还想到了用染料给小面人上色,这样做出的小面人看上去就像是彩瓷做成的珍贵工艺品,让人爱不释手。

一天,刘墉看到了这些彩色的小面人,十分惊讶,就叫来老王,问道:“你这门手艺是从哪里学来的?”

老王憨厚地回答:“这不是特意跟人学的,我是觉得好玩,自己琢磨着捏的。咱们老家过年的时候都要蒸很多大馒头,而剩下来的小面团就做成小面人充数。后来大家觉得这些面人又好看又好玩,就在串门的时候当成礼物送人。”

听到这里,刘墉猛然想起再过几天便是皇上的寿辰了,而自己还没有准备礼物,于是灵机一动,跟老王说:“你还会捏什么?这画上的八仙你能捏出来吗?”

老王想了想,答道:“老爷,您先容我试试,手熟了才能捏得像。”

三天后,老王用茶盘端着八个小仙人来到了刘墉面前。刘墉看后相当满意,便提议道:“为什么不把染料和在面里,那样颜料浸透在里面,岂不是更逼真吗?”

老王听后深受启发,便按照刘墉说的将染料和在面里,捏完面人后,又在做好的面人身上涂上一层蜂蜜,这样煮熟后面人就更加晶莹剔透了。新做好的八个小仙人神情自然,栩栩如生,如冰雕玉砌的一般。刘墉看了,非常高兴。

刘墉把要将面人送给皇上做寿礼的想法告诉了老王,让他重捏这八仙,高度在一尺左右。老王没想到自己捏的面人居然能献给皇上,感到受宠若惊。他一回去便连夜捏制起来,还特意捏了一个老寿星放在八仙之中。七天后,九个高约一尺的面人就完成了,个个通体透亮,色彩艳丽,栩栩如生。

乾隆皇帝寿辰这天,刘墉将这九个面人放在一个红色的大礼盒里,让人抬进了宫。在寿宴上,他把这些面人一一取出放在桌上,把个乾隆皇帝给高兴得嘴都合不拢了!文武百官也都十分惊讶,心想:刘墉从哪里弄来的宝贝?想必是价值连城啊!谁知,刘墉却伸出五个手指头说只用了五两银子。等刘墉说出这都是用面捏制的面人时,大家更是惊叹技艺的高超,纷纷向刘墉索要面人来收藏。

刘墉回府后就跟老王说:“你可以靠这门手艺吃饭了,以后你就到前门大街上捏面人卖去吧!”

老王听了刘墉的建议,准备了几件工具,就到前门大街上捏面人去了,果然生意火暴,供不应求。后来,他将这门手艺传给了徒弟们,捏面人的技艺从此便一代代地传了下来。智慧点灯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类凭借智慧和勤劳的双手,根据生活和生产的需求,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制造出了无数实用而美观的传统工艺品,同时也形成了一批特色产业。如今,珍贵的传统手工艺品已成为国家和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