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感动心灵的288个民间故事
15680900000014

第14章 开封铁塔

阅读指引

开封市内夷山上的开封铁塔中外闻名,被誉为“天下第一塔”。它是我国古代工匠智慧的结晶。关于开封铁塔的建造,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传说古时候,开封城北的夷山上有一口很大的泉眼,深不见底。那冒出的泉水浑浊不堪,又涩又咸,根本无法饮用。而且那泉水流量很大,并常常夹杂着山上的泥石一同倾泻而下,致使城里污水横流,垃圾遍地,曾多次引发疫情,害死了许多百姓。

人们想尽了各种办法,都没能堵住这口泉眼。一开始,他们把一块块大石头扔进泉眼里,想要把这口泉眼填平,可是石头一掉下去就没了踪影,无论扔进多少石头都无济于事。这口泉眼仿佛是一个无底洞,根本填不满。后来,人们又用一袋袋的沙子筑成墙,堆成堤坝,用来阻挡洪流的袭击,可是没过多久,洪流就将沙堤冲垮了。老百姓实在拿这口泉眼没有办法了。

有一天,一个商人路过泉边,不小心把一只木桶掉了下去。后来,他乘船经过东海海面时,竟意外地发现了那只木桶。商人这才明白,原来夷山上的泉眼直通大海,难怪那里的泉水又苦又涩。他随即把这一发现告诉了开封城的百姓,百姓们听了后心情更加沉重了。后来,城内的一位得道高僧算出了个中缘由:原来,东海的海妖作怪是这泉水肆虐的罪魁祸首。

人们虽然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可仍是拿那泉眼没办法。

一天,城里来了一个胡子花白、红光满面的老道,自称能降妖除魔。于是人们就把泉眼为祸一方的事跟他说了,希望能从他这里讨些法子。

老道听了,哈哈一笑:“要解此祸,只有一个法子,就是造塔镇妖!”

大家听后都犯了难,因为他们从未见过塔,更别提造塔了。一位青年工匠好奇地问老道:“这塔是个什么样子啊?”

老道大手轻轻一挥,掌心里就出现了一个上尖下粗,像是几层楼阁叠在一起的小木亭。那青年工匠见了十分喜欢,就对老道说:“这塔真是个灵物。老仙人,您把它卖给我们吧。我们好照着造一座塔,镇住那妖怪!”

在场的人都纷纷附和说:“卖给我们吧,卖给我们吧!”

老道笑着说:“你们尽管拿去,照着它的样子赶紧建塔去吧!”说完,他就把塔丢给那青年工匠,飘然而去了。

第二天,全城的工匠都聚在一起研究该如何造塔,百姓们也积极参与。大家很快就把建塔的材料运上了山。可是开始施工没多久,工匠们就遇到了难题:他们建好了塔的第一层后就不知道该如何把石料运上去建造第二层了。工匠们反复拆装着老道送给他们的微型木塔,但却始终没有参透其中的玄机,建塔的事就这样搁置了下来。

一个月后,送塔的老道又来到了夷山。他看到满山堆着工料,却不见造塔的人,便去找工匠们问是怎么回事。工匠们无奈地说:“老仙人,不是我们不想造塔,这塔的第一层好造,再往上我们就不知道该怎么造了。”老道听了,生气地一把夺过木塔,扔在地上,狠狠地用脚一踩,把木塔踩到了地里,然后就头也不回地走了。

工匠们不明就里,小心翼翼地刚将木塔挖出一点,几个顽皮的孩子就捧着土又将木塔埋了起来。大家刚要训斥孩子们,忽然听到那位青年工匠兴奋地喊道:“我明白了,我明白了!”只见他将塔用土一层层地埋起,并拍打土丘做成了一个坡,让土坡直达塔顶。这时工匠们都恍然大悟,豁然开朗了。原来那老道并非真的生气,而是有意点化他们。

工匠们明白了造塔的原理后,就日夜赶工继续造起塔来。他们每建完一层就用土将塔埋起来,再把土丘的表面修成平整的斜坡,这样就可以将材料运上去了。他们就这样一层层地往上建,一共建了十三层。到最后,埋塔的土竟使夷山上立起了一座小“山”。

人们为了庆祝造塔成功,同时也为了感谢老道的指点,在开“山”之前特意选了一个黄道吉日,杀猪宰羊地祭拜了天地一番。然后,那位青年工匠带领众人把用来封塔的土一层层地剥开、运走,开封铁塔就这样建成了。那口祸害百姓的泉眼终于被这塔给镇住了,周围的百姓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智慧点灯

开封铁塔始建于北宋年间,因当时建在开宝寺内,故称“开宝寺塔”,又因塔全部是用褐色的琉璃砖砌成的,远看似以铁铸成,所以又称“铁塔”。它是宋代著名建筑学家喻浩为供奉佛祖释迦牟尼佛的舍利子而建造的。据传喻浩经过长达八年的设计构思,才终于在端拱二年(989年)把这座塔建成。

用故事中讲到的这种埋土供料的方法来建塔需花费很长的时间。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工匠们后来便逐渐采用支架支撑技术来造塔了。